|
索尼·爱立信的未知前景 对于手机这一曾经的掌上明珠,爱立信最终也难以割舍。2001年10月,爱立信与索尼各出资50%成立新公司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索尼·爱立信),从事手机的设计、开发、销售。 索尼·爱立信结合了爱立信的传统通信优势和索尼的消费娱乐设备领域的优势,具有在未来最被看好的领域中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据此,索尼·爱立信雄心勃勃地宣称要在“5年内成为移动多媒体产品业界的第一”。但事实是,蜜月尚未开始,寒冬已经来临:索尼·爱立信在2002年的市场占有率已由最高时的10%下滑到5%,排名屈居第五,累计亏损数亿美元。 手机市场的变化太快了。在爱立信收缩手机业务的半年多时间内,其留下的市场空隙已被填满,竞争更显惨烈。而2002年新兴的CDMA市场已被国内外巨头们瓜分殆尽,但无论是联通第一期招标,还是第二轮选秀,人们都没有看到爱立信的影子。整合不够导致爱立信的老毛病复发。不论是品牌、技术、实力,甚至双方在新公司中的法定权益都难分伯仲。这恐怕是索尼·爱立信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最大的缺陷。而这种整合上的问题已导致目前索尼·爱立信市场反应迟缓,研发与生产、销售链条脱节。而最新的老毛病复发要算是P800手机迟迟未能推出而延误战机。除了反应迟缓的老毛病外,索尼·爱立信的种类还是很少,而且,索尼·爱立信产品外观也显得千篇一律。 索尼·爱立信迟迟没有树立起新的品牌形象。索尼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罗杰·爱立信说:“索尼爱立信品牌的手机将注重影像、娱乐和互联功能。”这样的产品策略无疑有着非常大的竞争实力。但可惜的是,时至今日,这种移动加多媒体的方式已经不再是具有差异性的霸主,而是成为市场上渐渐被认可的统一方向。 世事无绝对,如果索尼·爱立信能够在短时间内真正将二者的优势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移动娱乐战略的核心品牌竞争力,也许索尼·爱立信真的焕发出能够主宰市场的力量也未可知。 毕竟目前手机行业正处于巨大的转变之中。手机已经从一种通讯工具演变成一种个性化的消费品,游戏娱乐功能将成为消费者购机时考虑的重要因素。随着基础设施的更加完备和索尼爱立信公司的调整到位,消费者也许会享受到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移动娱乐解决方案,这也将会是索尼·爱立信借以崛起的保证。 索尼擅长消费类电子领域的产品策划和设计,其数码相机和音乐播放器在全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更令爱立信心仪的是,索尼拥有丰富的娱乐内容资源。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是娱乐业大鳄,业务遍及全球,从电影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到影视拍摄设施的经营无所不包。索尼音乐娱乐公司旗下则拥有哥伦比亚唱片公司、Epic唱片公司以及LOUD唱片公司等一大批精兵悍将。同时索尼也是世界三大游戏机生产商之一。如此庞大的阵容使索尼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娱乐以及多媒体内容供应商。 在与索尼联手重塑辉煌的战略合作中,爱立信必须意识到索尼更强大一些,因为手机向娱乐化产品的转化,取决于手机能为消费者创造多少心仪的附加品牌价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系统设备供应商,爱立信拥有通信领域大量的核心技术,在技术方面底气很足,但如果不能充分及时地借助索尼在多媒体开发和音像方面的强势,爱立信的手机业务将难以翻身。在索尼·爱立信这个联合品牌中,让索尼得益多些,对于爱立信最终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如今,爱立信依然具有在无线网络设备方面的强大优势,全球前10名的无线通信运营商都在使用爱立信的设备。此时此刻,世界手机市场正酝酿着换代新产品3G手机,而3G手机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手机本身,而是支持它的无线网络技术和设备,这正是爱立信的强项。 爱立信必须明确中国市场对于爱立信重振手机业务来说至关重要。中国已经是爱立信在海外营业收入的最大市场,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13%;排名第二的美国占其11%。而且中国的手机用户目前已超过1.4亿,今年年底有望达到1.6亿。中国市场是爱立信实现其雄心壮志的关键途径。 原文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3-05-12第108期 本文由 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出版人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