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烟草品牌急需解决的课题 烟的消费,一个诗意的动作。不为饥渴、不为冷暖,纯粹的精神慰籍。 房,为住宿;车,为代步;衣,为裹体御寒……都有具体的功能、写实的成分在里头。只有烟、酒的消费最为虚无写意。 抽烟,究其本质是一种“行为艺术”——一个有历史的、广为普及的“行为艺术”。与所有的艺术一样,同属于现实的修饰品。一个烟圈对吸烟者来说意味着另一个与现实若即若离的时间与空间,哪怕只是片断的逍遥与寄托。 既然烟草消费有那么多非理性的因素,那么烟草品牌的表达,应该有更多感性的、艺术的、精致的、虚无的,精神的内容、符号与手段。 但目前我们国内烟草的品牌表达几乎是另一种极端。 品牌表达,某种意义上,就是对策略、对品牌核心价值的翻译。 翻译,分两种,一种翻译,意思大体都还在,只是韵味全失;还有一种翻译,不仅译了语义,还译出意境。把语义与意境一起捧至消费者跟前。(当然,还有一种词不达意的,不合格的翻译,这里我们不予以讨论了。) 黄山的“松”,红塔的“塔”,红河的“牦牛”,熊猫的“熊猫”…… 过于具象的视觉语言,意境直白,内涵匮乏。 中国烟草品牌,较多塔即塔,花即花的直译思维模式,扼杀了烟草品牌消费应有的超物质的氛围。如果没有情绪的环境,烟只剩下纯物质的烟叶,则仿佛阳光下的霓虹灯,顿时苍白无力。 之所以我们的品牌表达空洞无力,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品牌内涵尚未明确,根本谈不上深刻不深刻。关于品牌精神的解释,即使企业内部,问十个员工就有可能达到十个不同的答案。 产品品质是品牌的理性因素,品牌内涵则是品牌的感性因素,任何一个因子都小看不得。品牌追求的无非两个字:品与质。品,即气质,格调;质包括产品实体的品质,也包括品牌内涵的品质。然而国内烟草普遍患有品牌内涵贫乏的“内虚症”。 没有明确的品牌内涵,也没有精神化的品牌符号,是国内烟草业最致命的软肋。精耕细作从事文化经营的烟草品牌屈指可数:大红鹰的“胜利”文化,白沙“飞”文化…… 即便他们,品牌建设工程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飞翔的策略如何延续如何推进?纷乱的品牌格局如何梳理?将分别成为他们下一轮急需解决的战略课题。 品牌内涵、品牌价值的建设,仅仅做好传播的功课是不够的,品牌的价值来自于品牌的方方面面,包括支持品牌价值的产品实体、包括支持品牌价值的营销体系……真正的品牌内涵、品牌价值绝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形式上!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