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信:引爆中国白酒业深层“营销危机” 前言: 2002年12月18日,中国酒业巨头“五粮液集团”在厂区门口设立“诚信碑”,标志着“五粮液”诚信营销战略拉开帷幕,而在距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其旗下10大重点品牌之一——“明盛金粮酒”的全国品牌商——深圳市聚江海实业有限公司率先发布“诚信自律宣言”,顿时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透过深圳聚江海实业有限公司的“诚信自律宣言”,不难看出作为“五粮液”重点品牌的“明盛金粮酒”,一方面以经销商的角色,面对中国酒业大王在于诠释如何“以诚取信于厂商”的合作理念;另一方面则是以厂家的角色,面对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经销商和全国消费者在于表示如何“以质取信于人”的营销理念。 “诚信”这个话题对中国白酒来说,也算是“老生常谈”,笔者在《预警中国白酒“六大危机”》一文中,将“诚信问题”作为白酒业未来营销的“第一危机”予以特别提出,认为“诚信”不再是一个“口号或幌子”,透过中国信用环境看整个白酒业,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却发现“诚信问题”正考验着白酒市场环境、考验着中国白酒产业的每一个参与者、考验着一个企业或一个经销商对社会、对合作伙伴、对消费者的“道德观念”和“经营之道”。“诚信”已经从一个“道德品质观念”上升为一种“合作关系准则”、一种“法律责任”、一种“品牌承诺”。 (1):假酒泛滥,消费者频频受损,白酒产品质量可信度甚差,整体影响中国白酒市场的信用,难以建立产品质量诚信环境。造假者或部分想急功近利的白酒企业,不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整个白酒业的健康发展,制假贩假成灾,不但损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而且给整个中国白酒业的健康消费环境蒙上一层阴影。“山西假酒”给整个山西酒造成的损害还没有得到挽回,河南市场又传出一妇女因喝假酒至人死亡状告酒厂的消息----时至今日,假酒的泛滥仍在继续,政府每年用于打假的人力,物力投入费用也相当大,仅“贵州茅台集团”每年花在打假的费用就高达上亿元,但仍然是屡禁不止,越打越多。尤其是在快要过节的前后,更是假酒疯狂应市,使得消费者无法清楚“喝在口里的酒,不知是不是真的,卖的是不是真的,摆在柜台上的是不是真的----”,有的消费者,干脆不喝白酒,改喝饮料,啤酒----以免假酒之害。这样一来,品牌酒的利益不断受损,对整个中国白酒业的质量信用度造成了不良影响。 (2):仿冒成灾,正规品牌白酒企业防不胜防,消费者无法辨认。部分酒企,尤其部分中小型酒厂为快速掠取市场利润,不惜一切,做起仿冒名牌酒,或以次充好,或混淆消费者的视觉,或低价倾销----结果造成正规品牌酒花费巨大财力,物力,人力开发的产品,利益受损,有时甚至被仿冒者取代。而消费者更是防不胜防,无法辩别真伪。 (3):交易信用甚差,消费者,中间商,原料供应商,生产企业----谁都不相信谁。可以假设:作为生产企业,你敢赊货给中间商吗?;作为中间商,你敢保证铺给终端的货款或赊给经销商的货款能全部收回吗?你敢轻易给从没有交易过的厂家先付款吗?;作为包装商,你又能保证垫付的包装款能全部收回吗?;作为广告媒体,做了广告,款就难收了;消费者更没有办法保证自己所卖的酒质量可靠---这就是当前中国白酒业交易信用的真实现状。这主要受部分企业急功近利或压根儿没有想诚实经营所致,以至于影响了中国白酒市场的信用环境。无法统计,每天有多少酒厂业务人员在全国追讨货款;有多少包装企业,广告公司的业务人员在催收包装费,广告费----。细心的人们可以看见,在西安2002年糖酒春交会主会场一酒厂展位上明白写出:“赊销拒绝接洽,XXXX客商不予接待”。而1998年成都春季糖酒交易会上更是大爆新闻:四川邛崃的几家基酒厂联合将北京某酒企的展台掀翻,并在此竖立几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归还我们的基酒款,我要养家”。合同随便签,签了也不算,这种现象在中国市场有可能只有白酒行业最为突出。尤其在每年的糖酒会上,厂商之间更是大把签合同,而签完后便扔在“脑后”,等厂家糖酒会后来一一执行时, 却得到的是要么再过一段时间在说?要么根本找不着人?----以至于使现在的白酒企业在参加糖酒时,要么限定在合同签定多少日内款到有效;要么干脆在会上不签合同;甚至于已经出现签一份合同,商家必须交纳一定金额的定金。 (4):消费者的购买价值与产品的购买成本失去平衡, 谁在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暴利”背后所引发消费者是在“喝酒”还是“欣赏艺术品”的思考,深层次揭示了当前白酒业存在“卖酒”与“喝酒”的“利益对峙问题”。即“白酒概念化”、“包装时尚化”、“广告炒作化”背后,消费者花高价卖酒喝,“值与不值”的问题。有的酒厂为了取得市场价格竞争的主动权,不得不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故意降低酒的质量来降低成本;有的酒厂要在保证市场价格不变前提下,反而提高产品包装档次,所采取的手段也是降低产品质量,节约成本;透过白酒高额的终端促销费、广告费,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所有的费用都是消费者在“掏腰包”,没有哪个酒厂和经销商愿做赔本的生意,即使有的酒厂出售的产品价格不高,但广告投放力度并不减,就其原因,也同样是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 (5):经销商、终端商随意拖欠货款,让厂家(或供货商)陷入一筹莫展的尴尬境地。“要货时,语言甜美、行事高雅;收款时,面无表情、太度生硬”,这可能是有意拖欠货款的经销商或终端商的真实写照,我不想付款,您再说也没有用,谁叫您的货不好卖。甚至于经常出现“跑单”、“赖账”等。厂家(或供货商)谈到“拖欠”,满脑子的愁苦而多了几分无奈。这也许就是“经销商信誉危机”和“终端信誉危机”的“前兆”。如果这种“信誉危机”一但全面爆发,给厂家、经销商、终端商都将带来“重创”。 总而言之,如果酒厂、经销商以及有关酒类配套企业都不顾自我形象而肆意践踏自我信誉的话,那将带给白酒业“灾难性的毁灭”,这并非哗众取宠,也绝非危言耸听,信用丧失的结果是导致整个白酒生态链中断,造成的结局是“谁都不相信谁”,如此说来又谈何尊重消费者、又怎能建立起忠诚顾客消费群和忠诚合作伙伴群体呢?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