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白酒业须关注的“四大问题” 为皖酒发展而共商大计的安徽白酒发展战略论坛“双轮”峰会,前不久在双轮集团隆重举行。由于这届峰会邀请到包括沈怡方、高景炎等酒界权威在内的100多位业内外人士的积极参与和直抒胸臆,使得这次峰会的内容和意义已远远超出“皖酒”范畴,不少论者的观点不仅对皖酒而且对全国白酒的发展颇具启示和借鉴价值。 笔者从众多论点当中概括提炼出以下四方面观点,希望与大家共享并进一步加以探讨。 集中度差,这是白酒品牌、白酒企业乃至整个白酒产业现实发展的一大阻碍。 安徽目前究竟有多少个白酒厂家?没有一个准确数据。从亳州到古井,区区20公里的沿途,竟有不下10几家酒厂在生产;阜阳等三个市县周边地区,更有大小酒厂60余家;放眼全国酒企,何止3.7万这个数!那些未被统计或者根本统计不上来的小酒厂、小作坊到底有多少,从来没人说得清。 白酒业产品过剩、品牌过滥、恶性竞争层出不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集中度”过差。而要想铲除这些痼疾、实现规范运作、理性经营,产品、品牌、企业乃至市场向优势企业、优势品牌集中势在必行。 要“集中”就需走向“垄断”。然而,历经近20年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何白酒产业至今仍然“优”未胜而“劣”难败呢? 安徽双轮集团总裁刘俊卿的回答可谓一语中的: 首先,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比较晚、路程短,垄断白酒的巨头企业尚未形成;第二,中国现行的财税体制限制了酒类大型企业集团对全国白酒业的垄断。由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各地方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扩大税源就必须大力兴办和扶持自己的当地企业,所以地方保护和本位主义倾向在所难免,市场因此而形成割据。由于市场人为地被分割,使得中国白酒由分散走向垄断注定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 市场被分割、产业集中度差,这对中国白酒业来讲既是灾难又是希望。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这种市场割据状态恰好给他们提供了得以充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客观上为那些有可能做大做强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刘俊卿认为,绝不要以为现在的“酒业大王”或名酒大腕们就一定会是明天的垄断巨头,绝不是这个概念。实际上,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那些目前带有“优势”色彩的名优酒厂相当程度上仍在吃过去的老本儿。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这些老酒企“肌体”的老化,许多老名优酒厂很可能会逐步垮下去;而有些不知名或者尚未出现的企业,凭借其良好的机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旺盛的竞争实力,很可能多年之后会成长壮大成为未来中国白酒产业的一代巨擎!市场经济没有不倒的品牌,也没有永恒的市场。中国白酒走向垄断和集中,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然而现实的“大”并不代表未来“大”,任何“大”都来于源于“小”,任何“强”都产生于“弱”,这才是最朴素的辩证法。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