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新营销 > 新视野 > 民族彩电柳暗花明

民族彩电柳暗花明


《销售与市场》1997年与老板共进午餐特刊, 2000-07-03, 作者: 王核成, 访问人数: 4344


  行业篇之四

  1997年9月16日上午,在十五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表示:预计到200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到4O00亿美元,这意味着今后的4年中,中国将向世界提供近7000亿美元的市场和14O00亿美元的贸易机会,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市场。

  中国彩电市场作为其中之一,更是群雄逐鹿的猎场。今后几年,究竟鹿死谁手实难料定,但激战的序幕却早巳拉开。近年来国内彩电商战可谓蜂火连绵,硝烟弥漫。国际的竞争对手们从虎视耽耽到蜂拥而入,乃至群起而攻之,大有与国产彩电决一死战之架势。国家日前又公布于10月1日起降低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平均关税水平由33%降至17%,其中,彩电从50%分别降为45%(大屏幕)和35%(小屏幕);与此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新西兰、韩国分别达成双边市场准入协议,与日本已就货物贸易达成协议。这些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的措施从长远和大局出发无疑是“利好”消息,但对国内民族彩电工业这个刚刚从步履维艰中缓缓而来的“幼苗”而言,简直是沉重一击。

  面对国外品牌的再次“兵临城下”,我国的彩电工业将如何背水一战?本文仅从对国内彩电市场的分析着手,提出有关国产彩电名牌战略的若干建议。

  

一、1996年彩电市场的回顾

  我国彩电市场的激烈振荡始于1996年3月长虹彩电降价而引起的彩电价格大战。这场激战的硝烟弥漫至今,竞争的激烈程度亦日趋白热化。而市场的反应却是彩电的消费迅速向名牌聚集。

  1.1996彩电市场占有串的总体分布情况

  降价的直接结果是国产品牌彩电吸引力大幅攀升,市场份额占据四分天下的三分;同时,国产彩电的知名度大大提高,长虹、康佳已被国人所津津乐道,而在我国市场盘踞甚久的松下、索尼等品牌,昔日耀眼的光环却逐渐暗淡。然而欣喜之余人们不禁会问:这种局面会持续多久?

  2.1996彩电市场的大体规模

  据电子工业部统计,1996年,全国共生产彩电2O75万台,销售1933万台。去除出口量及国内合资企业在国内生产销售的国外品牌彩电及部分厂家组装生产的国外品牌彩电量因素的影响,国产品牌彩电在国内的销售量总数应在154O万台上下,而据海关统计,同期进口量为25.8万台。若以非法进口量为30O万台计,1996年全国彩电市场总量应为1926万台。而从表1的彩电企业的1996年生产能力情况看:我国彩电生产严重供大于求。低价激战的结果并未使消费总量大幅提高。

表1:1996年生产能力情况

产品名称企业家数年产能力(万台)企业平均能力(万台)
彩 电95422744.5
显像管283287117.4
彩 显112080189

  3.1996彩电价格下调对市场零售价的影响

  若以21英寸彩电的零售价计,国产品牌彩电平均零售价变动如下表2:

表2:

品牌1月份(元)1月份(元)降幅(%)
长虹2855252611.5
熊猫2619228415.1
金星261923908.7
TCL2715233314.1
海信2715238812.0
康佳3061250418.2

  受国产彩电降价的影响,进口彩电价格随之下浮。若以25英寸彩电为例,几种主要进口品牌的价格变动如下表3:

表3:

品牌1月份(元)1月份(元)降幅(%)
松下6773566116.4
索尼6556567713.4
东芝5489499712.9
飞利浦545952923.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产彩电的降价波及进口彩电价格相应下调,此外大屏幕彩电的市场份额亦随之有相应上升。由此可以推测中外品牌会在25英寸彩电上进一步展开激烈的价格争夺战,况且作为世界第二大的彩电生产厂商飞利浦公司由于1996年的价格降幅只有3.1%,若将其视作是一种蓄势待发,那么1997年它会向中国市场发起较猛烈的攻势。果不出所料,自今年5月以来,飞利浦公司在南京“特价限量”投放25V7彩电,每台售价仅3980元,接近国产彩电价格水平,而且它还在一些地方进行买一台飞利浦彩电,送一台调幅收音机的促销活动。无独有偶,诸如像韩国LG、三星这样对中国市场大有志在必夺宏愿的外国公司而言自然不会不甘寂寞地“应声而下”;在广东,连日本山水公司也打出“63厘米最低供货价3050元”,已低于国内许多品牌的价格。因此,要想与实力雄厚的国外跨国公司展开角逐,低价竞争已非上策。

表4:我国城镇和农村家庭市场百户彩电拥有量

年份城镇农村
1985年17.213.63
1990年59.044.72
1991年68.416.44
1992年74.878.08
1993年79.469.6
1994年86.2113.6
1995年89.7916.93
1996年93.523.0

  4.1996我国彩电普及率

  1996年全国城镇百户均有量93.5台,农村百户均有量23.0台(详见表4)。就普及率而言,农村远不及城镇;而就农村市场本身而言,每百户拥有量亦差别悬殊,高的地区每百户达76.3台,而低的地区仅3.8台,因此彩电在广大农村市场仍存在挖潜的契机。

 二、1996彩电价格激战引起的思考

  由1996年彩电市场的回顾可以看到,价格大幅下调的结果是国内品牌消费的调整,名牌消费成为主流,但消费总量并未大幅上扬,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因此,首先引起人们思考的是:在如今民族彩电已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低价策略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它的优势?如若不能,那么,我国彩电工业持续发展之路在何方?其次令人思考的是:既然名牌消费日渐成为主流,那么实施名牌战略将是我国彩电工业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

  (一)降价只是企业的短期行为,绝非长久之计

  本文在第一部分通过对1996年国内彩电市场的初步分析得出结论:低价策略已不是国产民族彩电参与国际竞争的一计良策,即使这场竞争发生在家门口。以下将从1997年上半年国内彩电市场的有关消费调查结果和微观经济学理论两方面作进一步分析。

  1.从1997年4月份全国各地区国产进口品牌彩电市场占有率(见表5)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进口品牌占有率最高的区域是华东地区(33.9%),而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区域是西北地区(90.7%)。究其原因,主要缘于华东地区居民人均收入高于西北地区,因此购买力亦相对较高;其次进口彩电的生产企业投资于售后服务的强度也是前者大于后者。另据《中国电子报》1997年5月2日刊登的“中国职工生活进步调查”结果(见表6)显示,受喜爱提及率国外品牌占51.6%,超过了国内品牌价所占的48.4%。因此,虽然国产彩电总体的商场占有率远大于进口彩电,但是这种降价竞争带来的结果只是暂时的,若是仍然抱着“降价”,“义无反顾”,反复恋战,最终只会好景不长而功亏一篑。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关税的进一步降低以及国外品牌彩电的强劲攻势(如加大售后服务力度,国内设厂,甚至大幅让利等,某外国公司就曾宣称以亏损三年的代价全面进攻中国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国产品牌只靠低价战术就毫无竞争优势可言,那么“保住国产彩电市场份额”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幻影了,更何谈持续发展!

表5:4月全国各地国产、进口品牌彩电市场占有率(%)

全国占有品牌率 国产77.0进口23.0
华北占有率77.722.3
东北占有率87.013.0
华东占有率66.133.9
中南占有率79.520.5
西南占有率85.914.1
西北站有率90.79.3

表6:国内外品牌彩电未来购买率对比(%)

家庭拥有率内外65.834.2
96市场份额内外69.330.7
未来购定意向内外29.870.2
受喜爱提及率内外48.451.6
给竞争力内外62.132.9

  2.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降价,其目的无非是刺激需求。然而当我们进一步分析需求时,必须区分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一般来说,短期需求曲线与长期曲线看上去截然不同。对于许多商品来说,长期需求远比短期需求富有价格弹性。原因之一就是人们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原因之二是人们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可能与另一种商品的存量有关,后者只能慢慢地变化。但对像彩电这类耐用品而言,情况恰恰相反,短期需求的弹性要大于长期需求弹性,因此,消费者拥有每种这类商品的总量要大于每年产量。结果,消费者打算拥有的总量的一个小变化就会引起购买水平的大幅度的百分比变化。而影响消费者打算拥有(或者称为购买欲望)的因素,不仅仅有价格因素,还包括其它许多非价格因素,如消费习惯、偏好等等。

  价格下降,短期内年需求量会急剧增加;而从长期看,人们用以更新替换旧彩电的年需求量只是逐步上扬。

  此外,长期的和短期的收入弹性也不相同。对彩电而言,若总收入上升10%,那么消费者打算拥有的彩电数量也会上升,比如5%,但这意味着彩电的现时购买量会有更大的增加(如果存量为7000万台,那么5%意味着350万台,这个数字或许相当于单个年份正常需求的50%)。消费者最终成功地增加了彩电的数量,之后新买的彩电主要用于更新旧彩电。(这些新购数量仍大于以前,因为既然在用的彩电数量更大了,那么每年也就有更多的彩电需要更新。)显然,短期的需求收入弹性要远远大于长期的收入弹性。

  由于彩电的需求对收入方面的短期变化所作出的被动是如此的强烈,所以彩电行业在变化不定的宏观经济状况面前,特别在商业周期(衰退和繁荣)面前是十分脆弱的,是一种周期性产业:因为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像彩电这类耐用消费品的销售。

  因此作为彩电生产企业,不仅要认真科学地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欲的各种因素,还必须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对彩电的长期、短期需求动向趋势都应同时加以分析,适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绝不能仅留恋于降价战之中,而终酿恶果。

  (二)实施名牌战略是我国彩电工业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

  1.实施名牌战略是参与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我国彩电工业经过十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年产4227万台(截至1996年底)彩电生产能力,而国内市场需求仅在1700万台左右,形成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彩电社会拥有量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近几年仅在10%左右,明显低于80年代水平。据国外大公司的预测,2000年中国彩电市场需求为2500万台,年平均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为7.6%左右,国内彩电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日趋严重。在这样的市场发展形势下,国内彩电企业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必会日益加剧。

  现代市场竞争的根本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在世界彩电市场上,各大国际名牌产品数雄相争分割市场份额的局面早已形成。我国彩电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必然将趋于一种有序的品牌竞争。1996年初,国内彩电企业间所爆发的价格战,促使中国彩电市场逐步成熟。这场价格战,从表面上看是一场价格竞争,但实际上是一场以降价为契机的品牌竞争,消费者钟情于降价后的国产名牌彩电,名牌企业凭借其品牌优势在这场竞争中越战越勇,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到1996年底,长虹、康佳、TCL等七大国产名牌彩电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4%,其中长虹一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高达22.58%,这是名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制胜权的最好证明。而一大批实力较弱、缺乏品牌优势的企业在这场竞争中纷纷败下阵来,处境艰难。

  任何产品光有价格优势是不够的,更不可能获得长久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其实质是综合实力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其品牌优势上。名牌意味着高质量、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任何企业唯有树立和保持其产品的名牌地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预见,未来国内彩电市场的竞争,其主流就是各大名牌企业继续创名牌地位、保名牌地位的竞争。

  2.实施名牌战略是发展民族彩电工业的迫切需要。

  在国内彩电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跨国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改变我国彩电工业生产、销售格局。国内市场上进口机(原装、组装、走私机)、三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国产机在竞争中共存,在共存中竞争,使国内市场国际化。

  我国目前正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彩电作为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业将很难再得到国家给予的特殊保护。随着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减让,国内市场的放开,国外产品大量拥入国内市场将在所难免。而跨国公司为抢占中国彩电市场,不断降低进口价格,国产机的价格竞争优势减弱并逐渐丧失。失去价格优势的国产彩电面临着“内忧外患”。

  客观地分析我国名牌彩电,尤其是中小屏幕彩电的整机性能已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但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的国产名牌的地位与国外名牌相比,却相差甚远,在国外市场上更无“名牌”可言。1994年国产品牌出口的平均价约为116美元/台,1995年出口平均价约为130美元/台,这种低价出口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产名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境遇。

  在这样的大市场条件下,彩电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化竞争?民族彩电工业如何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创出自己的国际名牌与之抗衡,方能保护和发展民族彩电工业。

 

三、实施彩电工业名牌战略的若干建议

  彩电工业名牌战略是电子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必须连同其他战略(如大公司战略、CI战略等)与总体战略相协调与配套。彩电工业名牌战略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国内外的宏观环境,还涉及到行业与企业的现实条件。笔者在此仅提出若干建议,以供参考。

  (一)实施名牌战略,首先要确立名牌意识

  确立名牌意识,就是用市场观点审视自己产品的竞争力,用具有优异质量的产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用扎扎实实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商标、品牌的形象和信誉。确立名牌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敢于在国内国际市场中同国际名牌争高低。随着“复关”临近,外国著名企业彩电将大量拥入国内,它们已经不仅仅是输出产品、输出资本,而且输出商标和品牌,以图加大在中国市场上份额,进而占领中国市场。如果国内市场到处充斥着外国商品,自己原有的名牌产品经与外商合资作却换上了外国商标,我们怎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在当今市场一体化时,决不能提倡那种抵制洋货的狭益民族主义,而要在开放的同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民族工业的政策,并在激发企业不畏竞争,迎接挑战,奋发图强精神,在竞争中,创造出自己的国际名牌来。

  当前有人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彩电第一生产国,像长虹、康佳、TCL、熊猫等名牌已树起来了,名牌战略也不是很重要,这是极其错误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国产名牌与国际名牌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内名牌并不是国际名牌;再之,还应考虑到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国际大市场中,我们的名牌到底还能持续多久?今天的名牌未必是明天的名牌,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因此,必须有危机感。名牌战略是集创名牌、保名牌、宣传名牌、发展名牌为一体的战略。所以我国彩电工业名牌工程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名牌成长的宏观环境

  1.加强宏观调控,指导引资。

  市场经济不排斥计划与政府干预,政府部门在不干涉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针对目前出现的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等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为此,建议国家成立信息产业管理委员会(或彩电产业管理委员会),增强对彩电行业宏观管理力度。针对当前新一轮“合资热”问题,该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如从产业政策上对合资加以一定的限制,管理委员会应作好合作和引进前的审批工作:

  (l)组织专家评审引进和合资的合理度(从引进技术先进性等方面进行审查),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引进;

  (2)审核合资协议,规定返销串、国产化率、品牌命名的合理性,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管委会对于不合理项目有否决权,只有合理性项目工商局才予登记,海关才予放行。

  2.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企业竞争。

  名牌产品首先是高质量产品,为了缩小国内外产品的差距,国家应引导企业竞争的方向。建议成立彩电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国各种彩电进行质量跟踪检测,及时公布检测结果。以避免虚假和误导,加速公平竞争,引导企业行为,使企业走上以质取胜的名牌之路,促进民族的国际名牌的产生。

  3.加强法制建设,打击走私、假冒等危害名牌事业的不良行为。

  4.对重点国有大型企业实行“扶优扶强”政策,实施大公司战略。

  (1)帮助国有企业逐步卸下包袱,使其轻装上阵。当前利息重、退休人员多和冗员多等历史包袱及企业办社会各种负担,与合资企业、乡镇企业产生明显反差,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尽管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离期望还有较大现实差距。国家应对重点企业予以一定支持,如帮助企业把“拨改贷”部分贷款转化为国家资本金,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优惠税收等。

  (2)国家在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与研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与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建立科技开发机构共同研究,如提供低(无)息贷款,输送优秀人才,帮助咨询服务。使其在技术水平上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以引导整个彩电工业的发展,使国内竞争在高技术产品层次上(如HDTV、大屏幕彩电、与电脑相融等)展开;并使重点国企在产品技术,质量上跟踪国外先进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国外水平。

  (3)支持重点企业在境外建立合资、合作、独资生产基地和产品出口销售服务中心,鼓励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跨国经营,创世界名牌。

  (4)以整机为龙头,加强对彩管、集成电路等配套行业的协调和管理,提高彩电的国内配套能力,并使成本不断降低,增强名牌产品的竞争力。

  (5)为企业做好协调与服务工作。①协调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关系,为重点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和优惠的贷款政策。②做好与研究所、高校协调联合工作,促成产学研相结合,帮助解决企业的技术与管理问题,促使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③帮助企业做好收购、兼并、联合工作,协调企业之间关系,提供各种需要的服务。(但要避免由政府部门出面的“拉郎配”现象。)

  5.大幅提高教育经费,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名牌战略的根本离不开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之源是科技人才。纵观科技发达国家无不重视科技人才的开发。以我国的近邻日本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时期里,仍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资。从1950年开始,当经济状况稍有好转时,政府就进一步增加教育经费。在1960年至197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5倍,国民收入增长3.4倍,教育经费则增长3.7倍。70年代教育经费的增长率也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日本教育经费增加37.6倍。

  随着日本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日益感到研究人才不足,微电子、软件开发领域的研究人才尤为缺乏。为了满足科研人才的需要,文部省计划扩大研究生的培养,逐步实现每年毕业2500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4O%到研究机构就业;每年培养8000名博士研究生,其中80%从事研究工作。

  同样,我国彩电工业的振兴归根结底亦离不开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和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与重用。没有科技人才,就没有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就无法树立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谈何名牌战略!不实施名牌战略,我国民族彩电的竞争力永远也无法提高。为此,政府应切实地不断地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力培养科技人才,为电子科技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三)名牌战路圈不开技术创新

  名牌战略的根本是以质取胜,但质的本身却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对于我国彩电工业而言尚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但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

  1.高亮度、高分辨率YAG显示管已于1996年研制成功。它是以全新发光机理的单晶YAG发光屏取代传统显示器件所用玻璃荧光屏而制作的新型电真空器件,能在获得极高亮度的同时实现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是专用大屏幕高亮度显示、机载高清晰度显示及HDTV多媒体系统理想的显示器件。以YAG显示器研制的新型投影电视机,有成本低、像质好、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等显著优点,且全部材料均可国产化。由于该项成果为我国拥有的独立知识产权,是国内外首创,它的产业化将使我国电视业摆脱轮番引进局面而跃入国际领先水平。

  2.近日,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了可接收“丽音广播”的“全制式丽音全球通”电视机,将数字信号引入电视伴音中,是电视伴音技术首先被应用到了具有国际线路的“全制式”创维牌彩电机种中,因而具备了“全球通”的功能,填补了国内空白。

  3.由广东康惠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康力牌CE—7469型74cm射频双高频10画面画中画大屏幕彩电于3月28日在北京通过电子部组织的设计、生产定型鉴定。据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技术的开发成功,使目前彩电的价格战向技术含金量转变,为竞相降价的彩电市场带来了新的启示。

  4.海信集团目前宣布:海信牌大屏幕多媒体彩色电视机(MMTV)已经研制成功,并将于近期推向市场。有关专家指出,它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是当今电视机的换代产品,是未来数字技术发展理想的家用显示终端。它与一些PCTV采用“计算机十电视机”方式不同,MMTV的电视部分采用多制式电视电路,最新12C全总线控制技术,图像清晰度更高,画面更稳定,可以设置200个频道,满足有线电视发展的需要。

  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注入活力。以上的最新技术成果都将为我国民族彩电工业的振兴带来生机。但放眼国内外,我国彩电工业的技术创新仍需快马加鞭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具体而言,关键是对R&D的大量投入。

  (四)企业通过股票上市筹措资金,通过资产重组盘活资金存量,逐步实现规模经营,真正走上名牌之路

  十五大明确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国家为企业兼并破产、减员增效冲抵银行呆坏帐准备金和“拨改贷”转增国家资本金等都将为国企改革提供宽松的资金条件。企业应积极充分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股票上市,既可以筹措到企业所急需的资金,又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了资金,就可通过资产重组为企业注入优质资产,从而为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开辟道路。

  在迄今为止的我国700多家股票上市企业中,国产名牌彩电生产企业如“长虹”、“康佳”、“海信”、TCL”、“熊猫”几乎无一例外地包含在内。这些企业在股票上市的同时就首先在广大的股票市场上为企业带来广告效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据最近公布的电视机品牌价值评定中,长虹、康佳和TCL值分别为122.08亿元、42.38亿元和32.5亿元。

  此外,有些上市企业还通过资产重组和购并,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从而走上了发展名牌的道路。以康佳集团为例,今年5月21日,康佳集团与安徽滁州电视机总厂合资兴建的安徽康佳电子公司正式成立。安康公司是康佳集团实施大公司战略兼并的第三家国有彩电企业,此次康佳投资4500万元,计划年内产量突破60万台。至此康佳已在全国形成华南(公司本部)——东北(牡康公司)——西北(陕康公司)——华东(安康公司)四方位的彩电大生产新格局,年总产康佳彩电将达到350万台,市场占有率达18—20%,居全国第二位。康佳集团的彩电大生产格局实际上源自它三次成功的兼并举措:

  1.深资北上。早在1994年2月,康佳集团利用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所形成的规模、产品、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兼并了快要倒闭的牡丹江电视机厂,组建了牡康实业公司。1993年,牡康公司销售收入达1.34亿元,税利2470万元;1994年两项经济指标翻一番,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税利5000万元,形成彩电年生产能力60万台。产值占黑龙江省电子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把牡丹江工业产值提高了2.5个百分点。1995年6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牡康公司时,对深资北上,搞活内地国有企业的“牡康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2.挥师西进。1995年5月,兼并陕西如意电视机厂,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仅半年时间,就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利税400万元,在陕西省引起轰动效应。1996年陕康公司年产彩电40万台,产值10亿元,利税1000万元。1995年12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参观康佳集团公司时,对康佳集团在陕西与如意电视机厂合资,组建陕康公司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康佳集团实行优势互利,做得很成功,企业降低成本,带动了内地企业的发展,还减缓了盲流,一举数得。1996年6月朱容基副总理视察康佳集团时,对“壮康模式”大为赞赏,并鼓励康佳集团多兼并几个企业,国家将从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

  3.挺进华东。康佳集团在总结牡康、陕康公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挺进华东,落户安徽滁州。滁州电视机厂是一家有相当规模的国有企业。90年代初,利润总额曾达到1400多万元,跨入中国百强电子企业之列,但终因没有“拳头”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败于残酷的市场竞争,以致负债累累。康佳集团资本和技术的注入。为其带来生机,有效盘活了国有存量资产,也使千余名下岗职工复岗。安康公司成立后,将成为康佳集团在内地的重要生产基地。本世纪末,可以稳步实现400万台年产量。

  康佳集团这种以名牌产品、技术与资产的形式,兼并内地国有企业,给当前搞好国有资产存量调整,改善彩电工业整体结构和生产布局,实现规模经营,开拓了新的思路。

  总之,我国民族彩电工业的振兴有赖于政府宏观政策的配合、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人才的开发利用以及企业名牌战略的实施,三者缺一不可。唯有这样,我国民族彩电工业才能真正地走出困境,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中国彩电业营销批判 (2000-06-27, 《销售与市场》1999年第十二期,作者:刘海波)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