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划人眼中的商战 孔繁任是个企划人,拿媒介的话说,叫“独立企划人”。“独立”之谓,既不用背着沉重的磨盘爬山,又便于组织协调各路专家、高手共同运作。“独立企划人”,这些年来企划了大大小小的许多商战。对于厂家商家在市场上的出击、防守与撤退,在传播上的借势与造势等等,可谓实践多多心得不菲。这些,已在他去年出版的《一个企划人的独白》一书中谈得颇为深切。商战如兵争,有些事可以且做且说,有些事则难于唱做俱备。作为一个独立企划人,他或许有太多的感触,太多的想法要表达给他为之有服务的人,于是,他又将十年来中国商战的风云揽于眼底,提笔作上一番评说。对商界的朋友来说,听听以企划商战为业的“独立企划人”评说身边过去和现在发生的商战,无论对风云变幻的探究,还是对战机、战理的剖析,应该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 最近,笔者参加了杭州一家企划公司举办的“企划沙龙”,由一位来自北京的学者主讲,这位据介绍著有以其姓氏命名的《××企划学》的先生,认为中国企划人有两大流派,一曰感觉派,如王力、孔繁任、余明阳、王志钢等均是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一曰学院派,代表人物却曰不详。且不论这位先生的划分是否贴切,也不管作此评说的这位先生对几位企划业的开拓者到底了解多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正如这位先生在那次沙龙上反复引用的孔繁任《点子,在市场的天平上》一文中所强调的——企划的时工已经来临了。中国的企划业,不仅有一批先吃螃蟹的开拓者在那厢于出一个又一个的案例。王力有他的《恩波智业》、孔繁任也有他的《一个企划人的独白》。中国的企划业,也应该说有些气候了。 若要对企划界这几位人物来上一番评说,对别人,笔者委实不敢冒昧,因为所知实在不算多,对孔繁任,笔者敢说是比较了解的。至少,可以在他的“独白”出版之后,“商战风云”杀青之前的这当儿,让他说上几句。 “独白”的重要或许在于反映了这一代人中致力于专业化者在企划行业上摸索前进的真实,至少可以说在这一代人的真实中有他孔繁任这样一种。对一些动辄冠以“大师”称谓的做法,笔者以为颇难言妥。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都还未到出“大师”的境地,随便冠此重名,不免贻笑大方。孔繁任不是也不想是留给后人巨大背影的“大师”,但他无疑是这个行业的先行者。从行业的角度说,现在是个没有大师的时代。没有大师并不等于大家都得闭嘴。他的思索与实践和这个行业的酝酿与发展同步,对这一代人的做法与努力留下真实的纪录和录事者的反思,或许正是“独白”价值所在。 熟悉孔繁任的朋友,常禁不住每每将其视为人间一怪。孔繁任是独特的,独特得叫人无法对他用人作喻。秉性的好胜和仿佛天生的优越使他具有一种睥睨困难、追求卓越的底气和习惯。在他的眼里世界就是这么明白,问题就是这么简单——这是许多他身边人的同感。“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做,而在于你想做不想做,选择做还是不选择做”,很早的时候,他就爱这样咄咄逼人。当然,他的底气并不是夜郎式的自信,而植根于他天生的睿智、永不知足的求知欲和勤奋治事的作风。作为一个企划人,那种眼见得自己脑中所思所想,笔下所写所画,一步步变成社会这架大机器的部件和运转的效果时所体验到的愉悦,恐怕不会是三百六十行都有的,孔繁任无疑非常喜欢这种快感。这位善与老板打交道的人,似乎天生就乐于沉浸在开动脑筋的氛围之中,仿佛不做方案就有浑血的不自在,让他将方案闷在肚中不说,就更是对他的一种折磨。而瞎动脑筋瞎费劲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对智慧和生命的不尊重。他的求知欲就像他那满脸的络腮胡茬子,必须天天打理,否则就会让他难以安枕。曾有朋友戏言,什么事能让孔繁任上瘾得像瘾君子?熟悉他的人翻来覆去只能想到两个字——新鲜。他的神经似乎特别容易“审美疲劳”,一味只对新鲜的事物兴奋,他的父亲曾形容他如“猴子掰玉米”,掰一路,丢一路,从普通意义的人生积累来说,这实在不是件好事,不过这或许正是他总能出创意的生物基础也未可知。其实更重要的在于他一直以创新的理念支配自己,他认为创新有两种,一种是在艺术审美的意义上表现自己;一种是在社会事务中达到目的取得结果的意义上追求和展示内在的创造性。 孔繁任是幸福的,作为一个企划人,他不仅具备了非常优秀而独特的内在素质,不仅具备了广泛而必须的社会阅历,而且也进入了发挥他才干的良好环境,为人企划为人谋,从为某个产品品牌谋,为某个企业谋,到现在为若干地区的经济谋,为政府谋……他的幸福在于他将自己的人生精力规划到了他所喜欢同时也是社会所需要的领域。 孔繁任也是痛苦的,他的痛苦不仅仅在于他必须不断超越,超越前人,也超越自己,而是他在这超越的过程中还保持着对内心宁静和社会道德的追求。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最“怕”遇到的就是毫不与他计较的委托人,别人对他越是信任,越是不设防,他的自律和心理压力也越强越大。 他的痛苦,也在于他深知:企划,是智慧男人的“青春饭”,不可能一个人的创造性永恒不衰,当然,这种悲哀与痛苦就不仅令是他个人的了。 企划或许是孔繁任已然和必然的存在形式,他就是为解决问题提供方案或者叫出谋划策而活着的。孔繁任是特殊的,特殊的素质,特殊的经历,特殊的行业,特殊的成就,特殊得他几乎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借鉴作用。《独白》出版以后,收到许多全国各地的来信与来电,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求师求学的。那些字里行间透出的语气,仿佛认为可以立刻求得个什么秘诀或者也是依样去经历一番磨炼,而每当读到这样的信或接听这样的电话,叫人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不过是孔繁任的一种存在形式,它不太具有普遍意义,虽然它不乏精彩。” 或许是对超越的追求,或许是对自身砥砺的需要,或许是有太多的话要说,百忙之中的孔繁任,在穿梭飞行、谈判、构建、论证一个个企划方案的余暇中,将他心中酝酿已久的“商战”风云诉诸纸面,也正亏得《销售与市场》李总的美意,才能将这《中国十年商战风云》端到了读者的眼前。听听孔繁任这个企划人,如何讲述、如何评论这十年来发生在中华大地的商战,或许,会让您获得特殊的感受。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