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代理商的转型问题探究 国内手机行业中,基本上是遵循着“厂家—各级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这样的渠道链条。在2001年、2002年以前,手机行业一直以来是业内人士默认的暴利行业,但是经过近两年国内各厂商的“洗礼”,这个行业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和规范。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得渠道链条中各个节点都在纷纷思考自身的出路问题,一场新的“博弈游戏”已经在无声无息地进行着。作为代理商,产品资源不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上(是厂家的),终端面对消费者的产品出口自己也把握不了(是零售商的),那么他们在“博弈游戏”中是否就完全没有了说话权了呢?在本文,笔者通过自己的经验,尝试着与各读者共同探讨代理商这个节点的转型问题。(主要是讨论GSM网络的渠道) 自2001年以来,众多国内家电企业面临家电行业的价格战,严重供大于求,恶性竞争局面,纷纷投身到手机这一块乐土上来。诚然,手机产业要比国内传统制造工业的利润高出很多,以致众多的社会资本纷纷往这条独木桥上挤,他们或者通过控股收购,或者通过贴牌、借牌生产,就像当年刚刚改革开放时的民工潮,大家都期待着一夜暴富。 但是市场的容量真的有那么大吗?据统计,国内手机今年手机厂商门的产能达2个亿,但是手机市场最大的容量也就7000万台,存在有很大的供求矛盾。而且,经过去年的“繁荣”,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巨大库存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负担。目前市场的库存量达2000万部,相当于国内年总需求量的1/3至1/4。根据经济学观点,当接近充分竞争的时候,任何市场的边际利润都逐渐接近“零”,以前的暴利时代慢慢要过去的。 这个现实背景导致国产手机厂商们面临着各种巨大的压力,也造成手机行业的一些阵痛:1、各手机品牌纷纷跳水降价,以尽快地清除渠道库存,造成渠道商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2、另外,为了保证自己能有基本的利润,各厂商都在考虑渠道扁平化的问题,减少中间环节的层次。3、在中国,目前手机已经是作为一种装饰品、时尚用品,手机生命周期变得很短,一般手机产品的寿命周期是半年,很多只有4-5个月,过了生命周期,就是等于是淘汰产品,价格再低也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了。所以,库存的压力对各厂商来说越来越大。4、在所有商品的销售链中,包括手机产品,只有商品到了消费者手中,才真正完成了整个销售链的工作。所以,存在巨大库存的时候,各种由于价格调整的补差、产品破损、淘汰过时的负面影响对厂商有很大的压力。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