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业已经出现监管滞后性的行业衰退 我们往往看到弱势品牌被淘汰出局而感到高兴,实际上这种高兴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经常所说的洗牌动力——大的主导品牌也在逐渐地从行业中抽逃资本另寻它途,比如说目前的家电企业做汽车的小潮流,大公司的些微赢利或者是亏损已经让巨头们对这个行业黯然伤神,出走成为时下行业新的生存性话题。 完全的高端战略好像对跨国企业来说也行不通了,跨国企业已经感受到了价格的压力。最近西门子委托麦肯锡做调查自己有没有必要再在手机行业里呆下去,其高层表达了对中国市场赢利的担忧,到现在看中国不仅示低成本的盆地更是低利润的伤心地。 中国作为新崛起市场的主要吸引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绝对的市场容量巨大,而是生产要素的价格低廉,但是,如果我们的市场是低利润或者没有利润的话,前两个吸引力将变得没有太大地吸引力,我们经常说的中国市场的优势不一定是中国企业的优势,但是,中国市场恶性竞争的劣势却是在这个市场中的所有企业的劣势。 本土家电企业的移情别恋并没有引起足够地关注,像西门子一样的跨国企业资本逃逸动向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在WTO之前跨国企业实际上在“吃”优惠政策,在实行国民待遇之后,这些企业要“吃”自己的市场优势,但是,监管乏力的行业环境却让这些外来的民营企业大感头疼,跨国公司的中国战略绝对不是以中国为基地进行单一的海外贸易,抓住本地市场是其投资的关键,但是,回头看一下恶劣的价格竞争已经导致行业成为投资者没有兴趣的清汤,所以,西门子式的担忧与本土家电企业的汽车恋情应该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那就是怎样以更科学的方式监管行业,以保持它的健康、持续地发展。 从近些年的市场进程看,中国家电行业的监管失控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准入把关不严,让劣质企业溜进行业;二是对国内的倾销管理失去控制,行业利润面临枯竭的危险。 1990年代中期的价格战还是良性的,但是后期之后的价格战已经解决不了或者是只能非常缓慢地解决行业格局的进化问题,在地方政府的参与下将近10年多的时间中国家电几乎处在近乎空转的状态下,市场资源浪费巨大,企业没有实质性的发展与成长。 造成恶性价格竞争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企业的产权改革的进程缓慢,国有或者国有控股性企业在利用政府资源在打没有责任的价格战斗,这类企业主要是主流的大的品牌,在1990年代后期的这种价格战很多都是倾销性的价格战,缺乏必要的监管,行业被拖进效率面的竞争中,只在价格与质量面上做文章,反过来,形成战略差异所必须的重要支撑因素的关键行技术也因为这类的价格战循环而不能顾及。 本土民营企业在恶化市场环境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任何一类产品的扩张期,民营企业的价格战更为积极,体制以及市场的状况决定了这些企业只能打短线,为了短时间内获得品牌形象的支持,这类企业把低于成本价的产品当成打造品牌的工具,实际上是十分恶劣的倾销行为,一个企业这样做,另外的新进入企业也是如出一辙,如法炮制,唯一的差别就是比先行者的价格更低。在一个产品快速成长期内,民营机会主义品牌用不了几个回合就把价格冲到了谷地。身在其中的企业莫不受损失,而这些企业在拿到他们想要的利润之后抽身而去,而投资巨大的大企业却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劣币给良币以沉重的打击。 对一个行业极度放任是不行的,如果竞争环境没有规划,那么浪费的就是参与竞争的所有企业的资源,这种浪费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行业的空转,而对发展没有任何健康的促进意义。 正确的产业监管理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因为它能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条件,它不但影响企业所做的战略,也是创造并延续生产与技术发展的核心,也就是说产业监管与产业的竞争力关系也正是管理层如何刺激产业改善和创新的关系。 比较优势的发展观应该尽快打住。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必须把技术进步与创新列为思考的重点,产业监管层如何提供给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速的创新与进步的产业环境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真实的产业竞争中创新与变革才是最基本的因素,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固定的生产要素中是错误的更是危险的,在全球范围内看都是这样,以要素资源为优势的产业,往往是进入门槛不高的产业,这就意味着会有众多的竞争主体和过剩的产能,随着竞争者的增多,我们就会发现优势在不断消失,这类企业有限的利润完全得仰仗国际经济的波动,所以,环境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它往往意味着我们的产业要走向何方。 在本土企业以市场换不来技术,跨国企业以技术换不来市场,并且是行业煤矿越来越没有煤可挖的时候,行业监管确实应该考虑了。 笔者认为,快速膨胀期的三个关键的当务之急是严把准入,提高进入行业的门槛,把劣质的机会主义企业拒之门外,严厉打击倾销行为,把扰乱正常竞争秩序的企业驱逐出去,提高产品的相关技术标准把企业引导到技术创新的轨道上来,从而改变需求条件,实现创新的正向循环。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5953987,电子邮件: brandl@sin.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