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并购好吃难消化的“法国电信CEO”——米歇尔·邦 1997年10月17日,米歇尔·邦(Michel Bon)乘着“法国电信公司”股份制改造的浩荡东风,不费吹灰之力地坐上了“法国电信公司”CEO的显赫宝座。为了探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全新路径,米歇尔·邦大胆冒险地甩出了“以并购强身,以并购减负”的经营管理撒手锏,只经过不到3个年头的东拼西杀,就化腐朽为神奇地使得“法国电信公司”的股票价格,在2000年3月达到了创记录的每股219欧元,全线飘红,牛气冲天。 2002年9月12日,米歇尔·邦躲着“法国电信公司”上半年亏损122亿欧元、负债总额高达697亿欧元的凛冽寒风,一步三回头地辞去了“法国电信公司”CEO的职务。虽说大规模的全球并购使得“法国电信公司”迅速增肥,但是,贪多嚼不烂的后遗症却折腾得“法国电信公司”上吐下泻,最后把消化能力奇强的肠胃都给撑坏了,其股票价格在2002年9月12日猛跌为创记录的每股10·6欧元,全线泛绿,熊气弥漫。 从1997年的风风光光上台到2002年的悲悲戚戚下台,米歇尔·邦在CEO的宝座上满打满算只坐了不到5年光景,就活生生地把“法国电信公司”折腾得从“改革功臣”的峰巅跌落到“改革败将”的低谷,其中的角色转换内幕令局外人难于揣摩出个所以然来。不过,仅从“法国电信公司”盛极而衰的表面现象来审视判断,业内明眼人士均会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一个前车之鉴的清醒结论——企业想强身健体壮大实力,离不开适时而动的并购;但盲目的过度并购,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说一千道一万,并购其实是一把“既有可能伤人,又有可能伤己”的双刃剑。倘若舞弄得恰倒好处,就能事半功倍地从并购中获得最大好处,进而水到渠成地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一旦舞弄得超过极限,则会事倍功半地削弱企业自身本已萎缩的市场竞争力。能否玩弄好并购这把“双刃剑”,关键之关键就在于企业CEO抱着何种心态:是“一口吃出个大胖子”地贪大求全,还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地循序渐进。 1997年10月17日,面对曾经垄断全国电信业务但如今却亏损连连的国有企业——法国电信公司,法国政府终于痛下“快刀斩乱麻”的决心,对“法国电信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股份制改造。米歇尔·邦以自己独有的闯劲、冒险劲和事事勇争先的过人魄力,被钦定为“法国电信公司”股份制改造的“主刀手”,风风光光地登上了“法国电信公司”CEO的显赫职位,挑起了国企改制的历史重担。 面对政府的嘱托、投资者的期盼和员工的信任,米歇尔·邦自知肩负的历史使命多么重大——“不仅仅要通过股份制改造,使‘法国电信公司’起死回生、重焕活力;更要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趟出一条新路子,在重振雄风的基础上切实壮大国有企业,进而大幅度增加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基于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米歇尔·邦在上任之初就为“法国电信公司”确立了尽快强身壮体的激进战略——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使“法国电信公司”走出国门挺进世界,早日成为威震环球的电信和网络大集团公司。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通过大范围地并购国内外的移动通讯公司、网络公司及为大型企业集团提供服务的公司,以壮大自身“数量”上的实力,进而在提升被并购企业集团市场竞争力的“质量”基础上,将其中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一部分企业集团转手高价出售,然后用所获得的额外利润来减少并购所必然带来的巨额债务,最终步入并购——出售——并购的良性发展循环轨道。 要实现“以并购强身,以并购减负”的宏大战略目标,就必须以雄厚的资金为坚强后盾,这样才能避免因资金短缺而孽生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和尴尬。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源源不断的并购资金,米歇尔·邦三番五次游说法国政府,建议主管部门尽可能多地转让“法国电信公司”的股份。就这样,在米歇尔·邦“三寸不烂之舌”的巧妙公关下,法国政府最终采纳了米歇尔·邦的“融资”建议,一次又一次主动出让国家掌握的“法国电信公司”股份——1997年,法国政府以每股27·75欧元的价格,出让了“法国电信公司”的25%股份,获得了1000亿法郎的收入;1998年,法国政府再次出让“法国电信公司”的股份,融资590亿法郎;2000年,法国政府第三次出让“法国电信公司”的股份,变现额也有375亿法郎之多……这声势浩大的3次股份转让,虽使法国政府拥有的“法国电信公司”股份降低到54%,但却使米歇尔·邦获得了高达1965亿法郎的并购资金。要不,米歇尔·邦也不会财大气粗地信誓旦旦——有了这数以千亿计的雄厚资金垫底,那有并购不来的公司?有了这些外姓公司的加盟,何愁一夜之间喂不肥“法国电信公司”? 就这样,米歇尔·邦以1965亿法郎为坚强后盾,拉开架式高举高打起来,掀起了一波超过一波的“并购狂潮”,直弄得环球投资界大腕们“大眼瞪小眼”地惊诧不已。他果敢斥资73亿欧元,收购了“德国移动电话公司”的28·5%股份;他冒险投入400亿美元,将英国第三大移动电话公司——奥兰治公司,轻而易举地纳入自己的麾下;他从腰包里掏出17亿欧元,瓜分了“英国有限网络公司”的部分股权;仅仅只是并购了欧洲的一些网络和电信企业,他就不惜血本地“烧钱”111亿欧元之多……说句毫不夸大其辞的话,从东欧到南美的网络和电信市场,无处不留下“法国电信公司”大刀阔斧的并购痕迹。 在米歇尔·邦近似疯狂地大打“兼并战”之际,正值全球网络和电信业“虚火”旺烧之时,网络股和电信股一夜之间成为广受追捧的绩优股。故而,米歇尔·邦要多少钱就能从股市上融资来多少,即使过度并购造成债台高筑也无所谓,反正不愁没地方弄钱来花,这只是米歇尔·邦一相情愿的狂妄幻想,而时世却是变幻无常让人难以揣测,要不也不会有“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的哲理思辩千古流传。就连米歇尔·邦也不知道网络股和电信股到底能红火几天,不过他却不怕网络股和电信股沉浮跌宕,即便网络股和电信股一泻千里也无所谓,因为到头来总会有政府出钱“买单”收拾残局的,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能并购多少算多少。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