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柯达:人性化生存

最受尊敬企业资料

柯达:人性化生存


经济观察报, 2003-09-02, 作者: 黄继新, 访问人数: 3722


  “柯达不仅仅是一个影像公司,柯达的使命是捕捉生命中喜怒哀乐的片刻和精彩瞬间,以及记录天地万物、诠释奥秘人生。”

  说这段话的人是叶莺,柯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对外事务和公共关系部总经理 

  少有人比得上叶莺的口才。作为柯达大中华区负责对外事务的副总裁,叶莺显然是柯达最完美的价值观布道者和形象建设师。这位曾担任过美国NBC电视台主持人和美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的美籍华人,无疑是在华的所有跨国公司里最具说服力的中美交流的典范。在理性的头脑外,其女性身份却又为这家公司增添了不少亲和力。这些软性的力量,并非偶得,其实正是柯达意图实现的效果。

  柯达的中国形象,是柯达经营得最好的形象之一。选中叶莺来完成里程碑式的“98协议”的后期谈判,并担当柯达与中国政府的接口,当然是柯达走得最漂亮的一步棋。但这不是全部。如果不是柯达自身强大的情感力量,当年的叶莺不会从若干家猎头公司的推荐名单中独独看上柯达。

  “你的问题很有意思,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为什么喜欢柯达公司。”叶莺侧着头想了想,“你离不开人性的东西,(在这方面)柯达最能打动我,我觉得它离我很近。”

相信中国

  谈到柯达,就一定绕不开“98协议”。尽管竞争对手仍不满于5年前中国政府与这家美国公司达成的关于中国感光行业的“全行业合资计划”(俗称“98协议”),但没有人能够否定,柯达挺进中国后,危如累卵的中国感光业终于重获生机。

  事实上,当时柯达的竞争对手并非没有机会。1998年,面对负债和亏损累计近百亿元、一触即溃的中国感光业,中国政府已经没有了退路。因此中央政府的态度是,如果要合资就对全行业合资。但富士似乎却无意接下这么大的烂摊子。

  对于1998年的柯达来说,斥资10亿美元进入中国市场同样是一个需要极大胆魄的冒险。10亿美元将是柯达公司30年来最大的一笔投入。此外,10亿美元的投入并不能让柯达像坦克一样隆隆驶过中国感光行业的废墟,恰恰相反,柯达需要做的是将这些行将坍塌的建筑重新变成高屋大厦。要进入中国市场,柯达必须做出这样的承诺。因此,将10亿美元扔进销售额远排在十几名开外、叠加着种种不可知风险的中国市场上,在柯达的投资者们看来,这就是一场赌博,不久后,这笔“赌注”更是追加到了12亿美元。

  对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来说,这也像是一次赌博。根据“98协议”的内容,中国感光行业的七大支柱中,条件尚好的保定乐凯留守,厦门公元和福州福达与柯达合资后组建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阿尔梅与柯达合资组建柯达(无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津、辽阳的另外三家企业不参与合资,部分资产出售给柯达后不久即先后破产。

  数年之后的一次酒会上,朱镕基高兴地说,自己终于洗脱了因“98协议”而背负着的“卖国贼”的骂名。令朱镕基高兴的只有事实:柯达与福达合资后,使福达立即摘掉了债务大户的帽子。福达新厂投产仅4个月便上缴税收1.28亿元,一跃成为厦门第一纳税大户,超过老厂过去14年纳税额总和。合资前,福达老厂职工月收入1400元左右,合资后提高近50%。而在汕头,原公元厂的整个项目从员工招聘、培训、设备和技术改造升级、乳剂配制,到生产出世界一流的X光片只花了半年的时间。

  同时,截至2003年初,柯达在全国建立了拥有8300个店铺的快速彩色冲印网络。对于柯达来说,该网络为柯达在中国国内生产的民用摄影产品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有效的分销和零售渠道。这个日益庞大的分销网络也帮助不少小投资者实现了创业的梦想,柯达统一的质量控制系统令这些小企业主在实践中学习了不少经营和管理零售服务企业的先进经验。柯达快速彩色冲印网络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按照一家冲印店平均雇佣五名员工计算,8300家柯达店为国家创造了40000个就业机会。

  中央政府的开放政策,核心理念就是希望通过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能获得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这方面,柯达显然是最令中央政府满意的一家。与上海海鸥相机合资的达海公司制造着柯达最新型的数码相机,柯达的一次性相机生产线也搬到了厦门,而柯达在厦门的胶卷厂所使用的设备则是柯达全球所有胶卷厂中最新的。相比投入使用已数十年的柯达美国总部的老厂,绿化面积高达50%以上的柯达厦门胶卷厂简直就像一个公园。“我可以告诉你,你在中国买到的胶卷要比美国的还要好!”叶莺自豪地说道。

  柯达给中国带来的先进技术不仅仅体现在最新的机器和设备上。柯达在中国的五个工厂,自投产至2002年9月,安全生产累计达4821万工作小时(超过5000年)。从全球制造业的平均工业安全水平来看,2001年和2000年每100位员工每年要发生9件以上事故,0.4就是世界级的水平了,而在柯达中国,这个数字是0。为此,柯达全球CEO邓凯达专门奔赴中国,为柯达中国公司颁发奖章。此外,柯达的名字也常见于环保组织的网页上,在中国的所有工厂都获得了ISO14001国际环保标准认证,每个厂里绿化面积最少的也在50%以上。


1 2 3 4 页    下页:仁者无敌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3篇)
*柯达,长沙行动中的媒体营销 (2004-05-3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韬)
*别跟人性过不去! (2004-02-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冷振兴)
*人性与科技系列谈之一 (2004-01-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有忠)
*相机背后的乔治·伊士曼 (2003-12-18, 《环球企业家》,作者:李波)
*柯达 中国色彩梦想 (2003-11-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邹真俊)
*柯达将放弃胶卷业务? (2003-10-17, 经济观察报,作者:徐正辉)
*柯达是农夫?富士是猎人? (2003-09-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TCL立身之本 (2003-09-04, 经济观察报,作者:林木)
*惠普之道新解 (2003-09-03, 经济观察报,作者:孙爱军)
*春兰:取舍的艺术 (2003-09-02, 经济观察报,作者:何志毅、黄海川)
*可口可乐:中国之道 (2003-09-01, 经济观察报,作者:晏礼中)
*凤凰卫视的品牌魔方 (2003-09-01, 经济观察报,作者:戴佩良)
*同仁堂故事 (2003-09-01, 经济观察报,作者:黄茂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