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势营销 我告别大学教书生涯、下海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以来,先后在五家企业打工;做专职咨询顾问几年时,又深入地接触了几十家企业。 我所接触的这些企业,盈利的企业多、亏损的企业极少;而且,盈利的企业都是正常的,他们没有亏损的留有余地,当然,它们的盈利也看不出理由、看不出原因,似乎是天经地义、与身俱来、本来就该当如此;亏损的企业则都是令人惋惜的,因为,亏损都是人为的、偶然的、完全可以避免的。 这就不禁使我产生一个感觉:原来,企业天生就是可以盈利的;亏损企业本来是不应该存在的;之所以出现亏损,一定是“有人”故意让它亏的。 后来读到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和著述,才知道,与我有同感的人非常多。例如,松下幸之助就说过:“经营,其实就是一种顺势。就象雨天撑伞,晴天收伞”,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成功了;顶新集团总结“企业成功的五项关键要素”,排名第一的是“道”,排名第二的是“天”,“道”、“天”讲的都是“顺势”:“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优先顺序是否正確?顾客滿意员工滿意?团队共识?……”“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由历史趋势所产生的市场需求?……”其余三项的地、将、法,也无外乎顺应内势与外势而已。 是啊,一个企业,应市场的需要而诞生,依照规律行事,怎么可能亏损呢? 从我们接触的企业来看,亏损企业都是不“顺”的,主要表现为内、外、内外之间的资源的匹配等等的“不顺”: (1)本该称王的企业,由于内部不顺而亏损。 一些传统的名牌企业,领导班子多是从事技术工作或政治工作的;虽然从某方面看他们也许可以算是优秀的专业人才,但他们不懂营销、不懂市场的规划与管理,对市场充满恐惧;因此只能以简单的营销组织来“推销产品”。 以商业零售业为例,某些著名的国营商场,明明拥有雄厚的资金、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口碑,但它们在哪怕非常弱小的外来资本面前,也是出人意料地不堪一击,看不懂别人的竞争意图,稀里糊涂地打败仗;唯一剩下的盈利方式就是出租场地,最后导致品牌透支、顾客流失、全军覆没。 某些国营酒企,除政府购买部分可以盈利外,就只能依赖“卖品牌”为生……. 这都是“不顺”:我们的祖先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由于我们的资源掌握者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经营能力,有经营能力的个体又没有掌握资源,由于我们中的不止个别人把盈利的生意剥离出来留给自己、亏损的生意转嫁给投资者,致使企业亏损或不断走向亏损。 如果公开招聘,各个企业的领导岗位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就能释放出来,业绩就会大得惊人。 (2)经销商企业资源与目标不匹配。 经营能力强的一些经销商企业,往往缺乏产品、原料、政策等关键资源,使他们不得已而走一些险棋,做出些“不顺”的举动。 如白酒行业一些“买断品牌”或自创品牌的经销商,包括著名的云峰酒业、金六福,它们的有些举错显然对自身的长期发展不大有利,但我们设身处地,就能明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苦衷。 (3)“被迫创业”引发亏损企业大量出现,社会资源不得不大量浪费。 由于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交易成本”非常高、而且其不算太短期内的趋势是越来越高,迫使企业“任人唯亲、任人唯忠、任人唯德”,导致企业内部的岗位与人的能力之间的“不顺”;再加上中国的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分配机制普遍不合理,企业内部个别人才的“溢价发行”与其他真正人才的“价值扭曲”长期地严重地存在,双方都无暇顾及长远,都是短期行为,迫使一些有一定能力、但能力与资源均不足以独自创业的人士也被迫创业----因为,只有创业才能多少体现一点自己的价值;于是,形成了此起彼伏的创业潮与亏损潮。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不遇高皇帝,因而被迫以神枪手的能力去做只有军长能做的事情,自然引发无数“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创业故事。 我见到一个小朋友,大学毕业才两年,做酒才两年,做大区经理才一年,认识的经销商仅仅局限于一个省,积累的资金也只几万元,最近也走上了自买品牌、自己招商、自创队伍之路,原因很简单:老板与员工的成果分享的差距实在太大,而业务人员所承担的风险又未必比老板小。 况且,竞争者往往也是由政委或宣传员、卫生员之类人士担任军长的,比神枪手担任军长强不了多少,神枪手领导的小股部队,几个枪手、小米加步枪,也有可能打败一个正规军,这样的故事我们也常常看到。 这就引发了大大小小的外来资本的“不臣之心”,并且事实还证明这个“不臣之心”很有道理:小糊涂几百万的资本,可以构成资产几百亿的堂堂茅台的严重威胁;广东耀生房地产公司的水井坊,可以在高端切下一大块肥肉;安徽店小二就能打压安徽一系列曾经貌似强大的大品牌;小小的沂蒙山小调可以藐视山东四大家族、几乎统一山东……这就给人一个错觉:原来,创业是这么容易。 仅仅今年-----2003年,我们就看到了数以百计的酒业的大区经理、业务员独自创业:他们自己买品牌、自己建设营销网络…….他们当中,当然会有人成功;但不可能全部或大部成功;还有数以百计的外来者进入白酒行业。 别忘了事实:从全国几十家名酒厂卖出的品牌数以万计,成功者不过几十个品牌而已。 而失败的原因又几乎是相同的:资源不匹配。 这又是一支失败大军。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