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保健品行业综述 连续三年的严冬,让保健品行业铅华洗尽,曾经孕育无数财富传奇的保健品行业进入盘整期。时间到2003年年末,这个行业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将向哪个方向发展?2004年的保健品市场将出现哪些热点? 2000年开始,保健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媒体连续的负面报道,让保健品行业再次陷入“信任危机”,从而导致行业崩盘。保健品迅速从巅峰跌落到谷低,2001年、2002年保健品行业销售额持续下降。 如果说2001、2002年是盘整年,对于保健品行业而言,2003年则是一个复苏年。 1.受“SARS”影响,销售额回升 2003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呈现明显回暖增长态势,全行业稳步增长。 受2003年3月开始席卷全国的“SARS”影响,保健品行业销售额在短期内急速攀升。全国各地均发生了“恐怖性抢购”,增强免疫力类保健品、维生素矿物质类、滋补类保健品是最大受益者,在华东市场甚至出现了复合维生素脱销的罕见局面。2003年1-5月,营养、保健食品制造业市场呈现放大趋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8%,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达到133%。 2003年下半年,尽管“SARS”退去,但被“SARS”压抑的居民消费大幅度攀升,更由于“SARS”影响,消费者对于保健更加关注,下半年保健品消费较2002年同期保持了显著增长。 尽管复苏是受“SARS”影响,但对于压抑了很久的保健品行业来说,增长已经成为事实。2003年全国保健品销售额有望比2002年销售额增长50%左右,年度销售额将达到300亿元。 2.成功新品闪亮登场 相对于2002年保健品行业全行业表现黯淡,鲜有成功品牌而言,2003年虽然保健品行业有不少品牌有良好表现。 上海健特推广的黄金搭档,经过2年多的推广,目前已经进入稳定期,销量持续稳定攀升,2004年超过同类进口品牌,成为复合维生素第一品牌已是指日可待。 “补肾”的“张大宁”、促进生长发育的“绿力”、康基“高之”、中脉“蜂灵”等新产品尽管由于营销手法的原因,知名度不高,但都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巨能集团推广的金巴开麦绿素,则在杭州首次运做成功。这些营销个案均体现出市场回暖的趋势。 1.政府主管部门变化 2003年3月7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原属卫生部管理的保健品划归SFDA管理,自2003年6月13日起,卫生部已停止受理保健食品的申报,10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完成交接、正式开展保健食品的审批工作。受非典、部门移交影响,本年度保健食品报批工作停顿了半年之久。 从长期看,SFDA接受保健品行业管理职责,有助于让保健品行业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 2.跨国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保健品市场在过去的20年中间,国外跨国公司一直鲜有涉足,市场被本土保健品企业牢牢占据,2002年在保健品行业陷入低潮之时,美国安利却凭借独特的销售模式异军突起,实现了年销售额30亿元的惊人业绩,尽管安利的营销模式颇有争议。但不能否认,随着跨国保健品公司进军中国步伐加快,狼真的来了。 3.产品开始两极分化 在2002年,因为竞争日益激烈,保健食品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以功能诉求为主的产品,多用疗程、买赠促销等刺激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价格越来越高;以营养补充为诉求的机能性食品或滋补品,价格越来越低,有成为日用品保健品的趋势。 4.渠道细分、直销比例增大 受传统渠道费用高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压力,保健品厂商积极探索渠道多样化,传统的药店+商超的销售渠道快速分化,保健品连锁专卖店、厂家直销店、店中店、传销、电话销售、会务销售、展会销售等多种渠道形式正在加速形成。 受渠道多样化的影响,保健品销售额中直销比例日益增大,以上海市场为例,投放广告、进入常规渠道的功能性食品,相当部分销量同样依靠直销。 5.传播方式日益直接化 由于传统媒体效果弱化、价格日益提高,保健品厂商传播产品信息的方法正日益扁平化,直接掌握消费者资料,定期针对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传播,已经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