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会诊:中国足球与中国营销的通病 一、足协官员必读: 2002年,对于中国的众多球迷来说,是值得庆贺和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国家足球队,第一次闯进了世界杯赛圈,圆了几辈人、几十年的世界杯之梦。 然而,当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和民族的自豪,踏上韩国世界杯之旅后,结果却是那样的难堪:一场未赢,一球未进,一分未得。中国队被率先从小组赛中淘汰,令中国亿万球迷伤心不已。 真有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的感慨。 然而,与我们同处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在这界杯赛上却大放异彩。日本进入了十六强,韩国进入了四强。这是他们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也是亚洲球队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们的辉煌与我们的惨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论硬件,我们不差;论经济收入,中国足球员的收入水平可与世界比美;论球迷人数中国最多;论联赛历史我们比日韩都早。可我们就是遇韩不胜,遇日不赢。我们已沦为了亚洲的三流、世界的末流球队。 我们到底差在哪里? 我们差的不止一点,但最主要的是理念和环境,是急功近利和短视造成的。 球队成绩不好,不去了解问题的症结,不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唯一的一招:换主教练。 主教练换了一茬又一茬,一个又一个。国产的土教练有,进口的洋教练也有;实战派有(以施拉普那、徐根宝为代表),理论派有(以霍顿为代表),两面派也有(米卢,已卸磨被杀),但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中意的。 中国足球,依然不知道自己走哪条路:是技术型呢,还是力量型?现在仍然没有定论,仍然在苦苦探索,仍然在不能进步的怪圈中苦苦挣扎。 反观日、韩两国,很少去换主教练。他们的风格十分明显,日本走的是技术型,从他们的打法上,可以看出巴西、阿根廷等南美球队的影子;韩国走的是力量型、速度型,从它们身上,明显有着欧洲球队硬朗的风格。 足球打法如同博弈,如同象棋,没有谁大、谁小,谁好、谁差之分。只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吸收别人的长处,照样可以胜利,可以赢球。这就如同象棋中的车可以吃卒,卒也可以吃车一样的道理。 而中国足球却不然,重金请来的主教练,在三个月、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内,球员对他的足球理念才刚刚入门,风格还没完全形成,威力还没有完全显现,足球官员们已经不耐烦了。一看成绩不理想,他们不是去深究细节,不去探讨是球员基本功的问题,还是理念的问题,还是教练能力的问题? 唯一的一招:换主教练。 主教练换了,成绩还不理想,就只能怨球员。 中国足球在这换来换去中和在怨来怨去中度过了几十年,仍然是不见长进,彷徨徘徊。 建议: 1、 找个懂足球的人管足球。 2、 足球官员应多一些耐性,少一些火气:多给主教练一些时间和空间,等他们的才艺全部展示完,再赶走不迟。 3、 多一些远见,少一些短视:不要为了暂时的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 4、 多一些主见,少一些彷徨:只要理念一致,就应大胆的支持主教练的风格和方法。那样,我们的足球才有希望。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