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环球时空 > 波音折翅

波音折翅


《环球企业家》, 2004-02-06, 作者: 杨飞扬, 访问人数: 2154


  实际上,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菲利普·康迪(Philip Condit)的辞职并不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因为当一家大公司丑闻缠身、业务下滑的时候总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不过外界并不相信康迪有这种勇气,他们认为康迪是一个贪恋权势的老人,他在之前多次公司危机时都竭尽全力幸存下来。这次他仍然希望能够渡过难关,可是董事会已经对康迪失去了信任,向他施加压力迫使他提出辞呈。康迪先生和波音公司(Boeing Co.)都坚持是CEO本人主动提出下课的。

  波音近一年来的表现的确令人大开眼界:先是花费11亿美元财务对冲来拯救自己濒临倒塌的商业太空发射业务,这一举措吓得投资者目瞪口呆。随后,美国司法部调查发现,在争夺一份军用火箭合同的过程中,波音公司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了竞争对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数万页的机密资料。

  为此,美国空军取消了先前同波音签署的价值10亿美元的火箭项目合同。对波音的调查结果使得波音公司两名前管理人员受到了刑事指控,同时,五角大楼暂时禁止波音公司继续竞标火箭项目的合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要针对此事起诉波音公司——

  但这并不是麻烦的尽头,面对舆论的压力和司法调查,康迪交出了自己的首席财务官迈克·希尔斯(Mike Sears),公司宣布因为希尔斯行为不当而将其解职,并进一步表示希尔斯早在前空军军官达林·杜云(Darleen Druyun)仍在政府部门任职时就同她进行接触,后来希尔斯聘用杜云担任波音导弹防御系统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当初杜云在军方的工作内容同波音业务相关。波音宣称,他们在公司内部调查的时候隐瞒了这一情况——随便提一句:希尔斯曾被认为有望成为康迪的继任者。

  由于杜云在空军任职期间波音公司曾和军方签下了一份租用767型号空中加油机的合同,五角大楼表示将会严密关注此次“不当行为”的调查。议会方面也表示要求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重新考虑这份总价值将达到170亿美元的合同。

  最初,这份租用加油机的计划预算达到了210亿美元,甚至比将这些加油机直接买下来还要多十几亿美元。幸好后来在共和党的压力下,这份计划的预算缩减为170亿美元。购买计划中包括租用20架飞机和按照传统方式购买80架飞机。

  据军方透露,目前美国空军已经开始审查杜云在职期间军方同波音公司签署的所有合同。

三十八年恩怨

  以上这一切对康迪来说,来得似乎太快了。

  1965年加入波音公司时,康迪只是个24岁的小伙子,刚刚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航空学专业硕士学位。年轻的康迪一进入波音便计算出Jumbo喷气机起飞后涡轮产生的气压。美国联邦民航局就是根据康迪的数据制定出Jumbo喷气飞机同机身小于Jumbo的飞机之间的安全距离,使得空难大为减少。这一安全距离沿用至今,现在看来,比康迪在波音的职业生涯还要长。

  早年,因为解决了一个令波音公司烦恼的问题,康迪声名大振,并由此获得公司高层的青睐。随后,由他领导设计的777型宽体客机的成功使他迎来职业生涯的顶峰。复杂的研发过程也展示了康迪的管理能力:他借鉴福特汽车公司的管理观念,创造了开拓性的“携手合作”理念(Working Together),即将客户、供应商和雇员三者集中起来组成设计/制造小组,共同参与项目开发。这使康迪领导的波音777合作小组在航空领域赢得了众多奖项。

  但是,在研发777机型的过程中,为了追求设计上的创新,康迪使波音公司背上了沉重的成本。据知情人士透露,原本预算为60亿美元的设计经费被康迪花得干干净净,最后整个777机型的开发成本达到了120亿美元。一位波音公司的前任高级管理者表示,“我们将辛辛苦苦从767和737机型身上赚到的钱投入到777的研发之中——尽管不可否认777是一架伟大的飞机,但是从某个角度看,777机型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

  不过,康迪毕竟在专业领域大获成功,此后,他开始注意自己在公司运作方面的表现。1990年代后期,康迪判断未来10年间航空市场将不会有大的增长,甚至还会萎缩,而且随着冷战的结束,军方的订单也会逐渐减少。同时竞争对手空中客车的表现越来越咄咄逼人。

  为此,康迪果断带领波音走向了并购以及多元化的道路。罗克韦尔航空航天公司(Rockwell Aerospace)、麦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和休斯电子(Hughes Electronics)的航天与通信公司都成为了波音的囊中之物。于是,无论在商业飞机、防务、航天还是通信诸领域,波音公司都令竞争对手忧心忡忡。

  可惜,公司的变质也是从那时起变得惊心动魄的。在康迪宣布波音公司将会通过股票交换方式合并麦道公司后,波音公司的管理暗伤爆发。一时间零部件严重短缺、生产能力跟不上订单需求,飞机制造成本骤然升高。一旦波音公司的生产问题被投资者了解,公司股票价格定会一落千丈。其后果影响的恐怕不仅仅是波音公司的身价,还会影响到康迪苦心策划的麦道公司合并计划。

  波音曾经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高层要求公司各方面对媒体统一口径,指导经理们如何应付记者的采访,以便封锁对波音的不利消息。直至1997年8月1日波音和麦道公司合并成功,投资者对于波音公司一团糟的生产工厂仍旧一无所知。康迪满心欢喜地得到了他的麦道。

  同年10月22日,康迪宣布波音大量的生产问题将迫使公司采取销账26亿美元的财务措施。波音的股价应声下跌8%,达到49.88美元,其市场价值损失43亿美元。投资者们终于知道了波音的真相,五天之后,波音公司股价进一步下跌约14%,跌到43美元。康迪的所为令波音失去了多年努力赢得的信用。

  愤怒的投资者对波音公司提出证券欺诈诉讼。2002年2月20日,在美国地区法官托马斯·齐立(Thomas S. Zilly)批准下,波音公司与投资者达成庭外和解。为此,波音公司花费了9250万美元来赔偿投资者的损失。但同时,仍然拒绝承认犯罪。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波音郑和号”案例点评:打造波音中国新形象 (2006-03-24, 中国营销传播网)
*菲利普·康迪打造新波音 (2003-08-14, 《环球企业家》,作者:叶南)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