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乞丐现象”折射出的营销思考 乞丐,一个耳熟能详的群体。在昏黄街灯掩映下的地下通道,在烈日炎炎的天桥街头,他们都会在不经意间闯入你我的视线。这个职业人群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也许属于社会的底层,当然能够混上“丐帮帮主”,也绝非穿上“全补丁”衣服,举着“我最惨” 大旗那么简单。本文试图简单联系普通的行乞现象,就营销工作中的体会作个举一反三的思考。 乞丐是通过出卖自己悲惨境遇来赚取路人同情,从而达到获得他们施舍的目的。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能够吸引眼球并留驻他们匆忙脚步是每个乞丐都会挖空心思琢磨的焦点。大凡乞丐中的姣姣者,无非就是在行乞细节上比其它同行做的更出色。 细节一:为自己行乞编一个美仑美奂的理由。 无论是中年丧夫还是老年丧子,无论是背井离乡还是流离失所,都必须让路人看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进而产生救济的冲动。而且理由必须推陈出新,不能人云亦云。如果十个人都说自己在火车站被人偷了钱包,你作为第十一个,面对陌生的面孔再用被人偷了钱包的理由哭诉,我相信除了被人鄙视“活该”也不会有太多的收获。这么多人都吊死在一棵树上,你还里面扎堆,能惹眼吗?聪明的做法就是找另外一棵树吊了。当然理由最好是十万火急:饿了是小事,快饿死了感觉也不明显,饿的只剩下一口气,你现在如果不给点吃的我第二秒钟就要去见马克思了,这样的描述才给人以“饿鬼投胎”的直观感受。 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概念)被附加在产品之上,尤其是那些理性因素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产品。乐百氏为什么纯净你我,因为它经过了“二十七层”净化;脉动为什么迅速补充体力,因为它是一种“多维生素水”;而昂立多邦的“清除体内垃圾”,潘婷的“富含维它命原B5,让头发更柔顺”也都让消费者对选择它有了更坚定的理由。概念是产品头上戴的一顶帽子,在产品功能日益趋同的今天,给自己戴上一顶“绿帽子”,再呵上一句“没有你我怎么办?”招摇撞市,是我们成功打动消费者的第一步! 细节二:给自己合乎身份的包装。 为了增加现场感染力,有胡子的胡子留长点,没胡子的头发留长点。头发长了也不要学古利特的发型,就让它自然延伸。衣服最好多几个补丁,少几个纽扣。碗就不需要用洗洁精洗,用消毒柜消毒了,找两块泥巴涂涂,再用石头把一角打破。谁形象整的象参加商务谈判一样去当乞讨,这收成估计够呛。 既然我们给产品戴了一顶帽子,那给它配一身合适的衣裳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可采成功的因素很多,进入一个差异化的细分市场(眼膜),通过渠道的差异化(上市走药店渠道)走出一番新天地。但还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它的产品形象:清新素雅的淡蓝色包装,整齐磅礴的陈列形象,在视觉上令人耳目一新,从终端突围也不足为奇。而酷儿的风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个嘴里冒着“Qoo”气泡的大头娃娃形象在消费者中的深入人心。 既然对“CI”、“VI” 之类的术语一窍不通的乞丐都知道,穿着一身“金利来”站在待人施舍的乞讨舞台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那为了让我们的产品落个好下场,我们更应该给它们穿上不是“皇帝的新衣”中的新衣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