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弱势品牌更应该涨价?

弱势品牌更应该涨价?


《新营销》, 2004-03-04, 访问人数: 2725


  上期案例梗概:

  一直以来,青岛啤酒都把济南作为自己一定要攻下来的重要市场之一,但是在济南啤酒雄距济南的形势下,青啤发动了几轮进攻济南的战役竟都是铩羽而归。为争夺济南市场,青岛啤酒与济南啤酒各自发动了一系列精彩的进攻战和防御战……

  案例讨论

  本刊编辑:连城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MBA教授:陈硕坚

  连城:这是个挺有意思的案例,这么知名的青岛啤酒在自己家门口,要打进一个济南市场居然这么大费周折,而且在很长时间里处于颓势。这是不是证明青岛啤酒的品牌影响力还不行?

  陈硕坚:在中国,品牌的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还不够值钱,这是事实。但是另一方面,任何产品都是有一定地域性的,比如说,宝洁最厉害就是在广东,因为宝洁中国公司在广州。品牌诞生地对一个品牌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品牌的某些个性和实力。这就是为什么乐百氏失去广东市场后长期都爬不起来,为什么案例中的济南啤酒死也要守住济南市场,而我们可以从案例中看到,人们对自己家乡的品牌是颇支持的。

  连城:那么,案例中的青岛啤酒一开始打不进济南市场,主要的失利表现在哪里?

  陈硕坚:在这个案例里,有一些关键细节没有披露,如两个牌子啤酒各自的经销商架构、经销商利润构成、广告设计细节和广告的媒体投放等等,很难全面、准确地评判两个牌子营销策划的优劣。但有一点可以看得出来:青岛啤酒对济南市场的攻势从主推低端开始明显不当。

  青岛啤酒从1997年的第一波攻势开始,就以低价位出击,当时是比趵突泉啤酒便宜一毛钱左右,主打低端市场。2001年,还是以低价促销为诉求,“每天都有优惠活动,在11:30-2:30以及6:00-8:00间,‘青岛大众’实行特价,一瓶只要1元”。

  以低端产品开路,以价格、促销为先导的市场策略,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上的:消费者喜欢便宜。但这个前提根本就是错的。消费者喜欢的是“划算”,而不是“便宜”。

  连城:这个“划算”和“便宜”有何区别?

  陈硕坚:一块钱一瓶啤酒,这叫“便宜”。本该值十块钱的啤酒,现在卖五块钱,这叫“划算”。在初时,当青岛啤酒在济南消费者心目中还没有一个明确定位的时候,青岛啤酒就主推低端产品,用低价、促销开路,结果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这样一种定位:青岛啤酒档次比趵突泉低。

  当然,如果青岛啤酒的价格能比趵突泉低很多(比方说低个百分之四五十),那拿青岛啤酒去打超低端市场还是有效的。但青岛啤酒又不可能做得到。青岛啤酒虽然档次低,却也便宜不了多少(便宜一毛钱)。犯得着为了省一毛钱去喝档次低的啤酒吗?

  如果按案例中的说法,在这几场战役中,青岛啤酒投入巨大却铩羽而归。1997年是“一个夏季,投资上千万元”,2002年是“至少需要1000万以上”。有这2000万,青岛啤酒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从高端做起。在济南一地,如果一年能拿出个500万至1000万做广告,效果已绝对客观,同时在市场上主推高端啤酒,定价应大大高于趵突泉,且不打折、不促销,在济南不卖低端低价的青岛啤酒。高价策略配合广告拉动,在一到两年内可以使得青岛啤酒的高档形象深入民心,且避开了与趵突泉这种中低档啤酒的直接竞争。当然,在这种策略之下,销量不会大,毕竟高端消费不是主流。但不要紧,只要能成功地在济南消费者心目中牢牢地确立“青岛是高端品牌,比趵突泉高档”的形象就够了。当这种形象变得牢固之后,再做向下延伸,在保留高端青岛啤酒(不降价)的基础上,在济南市场上推出售价接近趵突泉的中档青岛。此时就有胜算了。

  一个啤酒,如果大家都认为它低档,一块钱大家都不乐意买。如果一个啤酒大家都认为它是高档品,值十块,现在你卖个三五块,大家会趋之若骛,认为捡便宜了。这就是“便宜”跟“划算”的区别。

  连城:你的意思是先打造青岛高档品牌的形象,然后再进行终端促销或者降价的动作,这个时候消费者就会觉得划算?

  陈硕坚:不,不能打折或者降价,其实打折、降价、促销这些行为对高档形象都是一种伤害。我的意思是,通过品牌形象推广使消费者形成对这个品牌高档的印象,但定价并不非常高,这样对消费者的预期而言,就形成了“划算”的感觉。

  连城:我想请你解释一下这个策略背后的理念。

  陈硕坚: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提出过类似的观点。有时候,知名度低、处于市场的弱势的产品,更应该涨价。对于这个案例而言,青岛啤酒虽然本身是强势品牌,但是在济南,相对于济南啤酒而言,它就成了弱势品牌,它也不应该降价,应该涨价,为什么呢?

  一般而言,对于弱势品牌而言,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第一是做广告,把品牌知名度扛上去,做成个强势品牌;第二种策略是走大众化道路,降价!用低价格打市场,避免与市面上的名牌正面冲突。这些策略是不是总是奏效呢?

  这个要从经销商选择产品谈起。大部分的消费商品都是通过经销商推销出去的,如果经销商不愿卖,无论你其他的工作做得多好都是白费。那么,经销商都愿意卖什么样的商品呢?经销商选择商品主要动机有两条:

  一是消费者喜欢的商品。如果某种牌子的商品在消费者中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不用经销商多费口舌,消费者就会主动上门寻购,经销商自然乐于经销。

  二是利润高的商品。如果一件商品的利润是5%,另一件商品利润是30%,你可以想象经销商更愿意卖哪一件。

  经销商选择经销商品的这两种不同动机,就是我们所说的两种渠道动力——“消费者拉动力”和“经销商推动力”。简单说来,消费者拉动力就是消费者青睐产品,这主要是针对强势品牌,而经销商推动力大主要是利润驱使的。该案例中虽然没有明确青岛啤酒的经销商推动力到底有多大,但是从经销商对推青岛啤酒的善始不善终来看,青岛啤酒的低价策略是没有长期经营经销商的利润的,由于低价,使青岛啤酒的成本优势不明显,也使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不是很大。以往,我国企业在与国际名牌竞争时,多靠低价“虎口夺食”。但国产手机营销却反其道而行之:我的技术、质量不如洋货,却偏要卖得比洋货贵。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名牌手机价格跌至一千元,甚至几百元的俯拾皆是,而我们初生牛犊的国产手机许多都卖三、四千元,最高的甚至敢卖到一万二千元。正是这种敢于定出高价的胆识,使得国产手机在不具备成本优势的情况下,保证了经销商有远高于经销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名牌的利润空间。在众多第一线销售人员的力捧之下,市场份额节节上升。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弱势品牌新品推广之非常规战术应用 (2011-05-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苏丹冰)
*如何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2004-08-19, 经济观察报,作者:罗志勇、张锡龄)
*涨价:空调巨头的儿戏“妄语” (2004-04-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政权)
*大路货更要涨价 (2002-10-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硕坚)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