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的畸形关系--格力内讧启示录 格力集团董事长徐荣“下课”了,一个国资背景的集团董事长因为与下属上市公司矛盾没有处理好而黯然离职,这在中国国企改革中也是不多见的。 “格力内讧”爆发至今,已经有诸多媒体及产业观察家进行了事件的追踪与分析。我想下面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事件发生的关键节点。 ——国资背景的创业者 朱江洪:58岁。1988年2月,出任珠海冠雄塑胶工业公司总经理,1991年,该公司与珠海海利空调器厂合并为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1997年5月格力电器总经理朱江洪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1年5月,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是格力电器的元老,格力电器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他曾为格力的发展与壮大立下过汗马功劳,在格力电器的100多项国家专利中,有20多项就出自他个人之手。 由于格力集团公司在寻求多元化的投资,而上市公司格力电器则一般仍专注于家电业。由于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导致上市公司在企业发展和融资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儿大不由娘”,上市公司企图摆脱集团公司的干涉与管理,从而产生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产生“博弈”,矛盾产生并激化。 ——MBO喊停的后遗症 与格力相距不远的美的,已经完成了MBO;TCL集团也成功整体上市,完成了所有者产权的转化。而面对即将退休的年龄,朱江洪真的有些着急了。据格力集团的内部人士透露,朱江洪曾向格力集团提出过要求,他想通过股权置换,把集团公司所拥有的50.28%的股份分30%归他个人所有。徐荣以及其他集团公司的管理层人士认为不合理,没有同意朱的要求,此后双方基本上是分权而治。 但是后来格力集团却发现,格力电器与集团越走越远,于是集团方面开始采取行动。2003年5月16日,格力集团公司召开了董事会,其中一项议题便是由朱江洪汇报格力电器设立账外账以及经过,与格力电器公司办公会议讨论烧毁账外账的过程。会议作出要求:责令格力电器公司将此事向集团董事会提交书面报告。在这种情势下,徐荣与朱江洪之间的矛盾更进一步激化。外界传闻纷纷的“内讧”事件就是他们矛盾外化的小插曲。 ——不惜后果的媒体战 2003年10月28日,部分媒体刊登了《格力进军厨具市场》的“软文”,从而引发此次格力事件”的全面爆发。格力电器利用此次格力小家电的“言语不慎”公然向集团发起挑战,而格力集团也毫不示弱的进行了积极回应,双方在口诛笔伐之中将矛盾推向了高潮; 2003年11月8日,格力电器在发表与格力小家电无关的四点声明之后又再次通过媒体发布公告,证实格力集团又将手中的5000万股格力电器的股权进行了质押,后经部分媒体深入了解,发现格力集团已将手中2.7亿股格力电器分期分批的进行了质押,于是有证券方面的专家指出这可能意味着集团已失去对子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并在后期引发了国内一些家电企业进行格力电器股权收购方面的炒作; 2003年11月11日,格力集团在《经济日报》以15万元的代价刊登了整版文章《奋进中的珠海格力集团》,开始正面反击不利于集团的各种传闻,同时也通过媒体表明了双方似乎并不打算在内部和解,而是要通过媒体引起高层注意。“格力事件”双方的矛盾在媒体的刺激下不断升级; 2003年12月18日,广东某报刊登了《格力再现“褚时健”式人物?》一文,本文的作者仲大军也是国内较为知名产业观察家。针对这篇文章,格力电器方面认为是格力集团背后指示枪手直接攻击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由此,矛盾事件最终发展到子公司公开要求撤换母公司董事长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该文后来被指对加剧双方的矛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4年1月,在即将进行春节放假时,珠海国资局开出了一纸调令,徐荣被安排到珠海一家国有企业任党委书记,格力集团董事长之职暂由珠海市国资局局长郭毅兼任。安排在这个时间进行调整无疑是想尽量回避公众及媒体的关注。但这个消息通过媒体及行业传播很快,于是马上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朱江洪是格力集团唯一的副董事长,只有朱接任集团董事长才能彻底解决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之间的矛盾。 至此,自2003年10月底至2004年1月底,为期三个月的“格力内讧”终于尘埃落定,表面看来在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之间、朱江洪与徐荣之间,前者赢得了先手,但从未来的走势来看究竟结果如何还很难预料。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