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道政策--如何避免事与愿违? 渠道政策制定的背景及执行情况 A公司是国内著名的生产制造企业,其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包括家电类(彩电、白家电、AV等)、通讯类(电话机)等,在总部分别是独立的事业部。在区域市场也分别组成分公司和办事处独立运作,分别对各自的事业部负责,虽同在一个区域,但往来很少。 在某一省级区域市场上,由于当时电话机产品办事处本身的业绩和管理指标未达标;与此同时,当地的家电公司则是业绩突出,褒受嘉奖。总部出于有效整合资源、打造多元化的产品销售平台的角度考虑,决定撤消当地的电话机产品办事处,将其并入当地的家电公司,成立通讯经营部,期望用家电销售平台的成功操作模式和市场资源带动电话机产品的销售。为此制订了如下的渠道政策: 1、重新组建销售队伍,基本撤换原办事处人员,抽调原家电业务人员,并招聘部分新人组成全新的电话机产品销售团队。 2、销售区域划分上完全参照家电产品在全省设立七个经营部的划分模式,在七个家电经营部内分别设立通讯部门,每个部门视经营部管辖区域大小配备1~3人不等,在家电经营部内办公,服从经营部领导,电话机的销售业绩纳入对经营部考核范围。 3、产品售后服务:电话机的售后服务分别由对应区域的家电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心解决,指定专门的家电维修人员兼管。 4、电话机产品的物流使用家电公司现有的仓库和运输车辆。 5、除了有独立的销售队伍外,财务、计划、售后服务、市场推广等全部利用家电公司现有的资源,指定相应的人员兼管。 总部制定政策的意图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利用家电公司的优势资源平台——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等——带动弱势产品的销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产生了各种问题。 1、人员配置问题:电话机虽然相对于大家电是小产品,但渠道却更为复杂。除了作为日常家庭用品的销售网络——商场、批发市场等——外,还有其特殊渠道——电信局,通过电信局的放号装机来销售,这也是电话机市场中最大的部分。新的通讯销售队伍的人员来自原家电销售队伍和新招募人员,对新的市场的不熟悉和过去成功经验的无法复制导致了销售业绩的不如意和思想上的迷茫。 2、因为财务、计划、售后服务、市场推广等销售服务人员的身份是兼管,因其本身家电产品的工作量就很大,而且电话机相对于已经运作成熟的家电产品来说重要性低一些,于是电话机的销售服务工作滞后。表现在发货不及时,经常出现断货现象等。 3、家电产品的售后服务模式一般是彩电、冰箱等大家电是提供上门服务,其售后服务中心地点是设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而电话机则需要顾客带着机器和购买发票到服务网点来。距离上的不便造成顾客维修问题困难而引起严重不满。而电话机的维修人员由家电维修人员兼任,那么在同时需要修理的时候难免厚此薄彼! 4、人员的攀比。彩电的销售人员受到重视,资源多,销量高因而收入多;同在一起办公,又都是以前的同事,对电话机销售队伍造成影响,纷纷想调离去从事彩电销售,严重打击士气。 渠道政策走形的成因分析 为什么好的出发点和看似完美的政策却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为什么在执行的过程中有这样的偏离呢?通过上面的现象可以看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政策上的偏差:总部没有深入考虑渠道情况 1、总部制订政策时过于出主观遗愿出发,缺乏对实际情况充分认识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市场操作手法,一类产品的成功不能简单的进行复制。在进行多元化操作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相关性,即现有资源对新产品的支持度如何。诚然,家电产品是非常成功,但是其最为成功的渠道却无法对电话机的渠道拓展销售提供支持。 电话机的销售渠道除了在百货商场、大卖场等与家电产品兼容外,其更重要的通过电信局放号装机的电信渠道和通讯器材批发市场;通讯器材连锁店等专业渠道和彩电、冰箱等传统的家电产品毫无关系。家电销售平台所拥有的市场资源并不能对电话机的市场操作提供支持。且原家电产品的销售人员和销售服务人员在面对这样完全不熟悉的渠道时,他们原有成功经验也无法发挥作用。电话机和家电在总部分属两个独立的事业部,其操作模式和操作流程也和家电有所区别,这就导致了物流、售后服务的兼管人员就要同时应对两类产品、两套模式,造成工作上的不便。 2、制定政策时没有站在执行人员的角度考虑问题。 家电产品创造了辉煌的销售业绩,销售人员功勋卓著,都可称得上是销售精英。然而精英不代表什么都能做得好,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经历过家电艰苦的创业期,现在是收获的时候了——产品操作熟悉、客户关系良好、销售回款稳定,特别是有着良好的收入作为回报。抽调出来做电话机意味着再一次从零开始:学习产品知识,陌生拜访客户,建立销售渠道……另外,他们与以前的战友甚至是部下——家电的销售人员——在一起办公,工作难易程度的差别、销售业绩成就感的差别、销售收入的巨大差别以及感觉到不被重视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销售人员的这种精神状态下,又怎么能做好市场呢? 二、执行上偏差,家电公司对电话机产品的忽略 虽然通讯部门成立了,人员也配置到为了,也纳入分公司和分公司所辖经营部的考核范围,但分公司对电话机却不能象对其他产品如彩电、冰箱等一样重视,导致电话机销售所需要的计划、物流、市场推广等内部资源得不到保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1、熟悉程度不同,对于家电的操作,是轻车熟路,而对于电话机,特别是电信市场和专业市场则完全陌生。另外,家电产品在市场已经运作的非常成功了,已经过了艰难的市场开拓期,因为成功,都是经销商登门要求做我们的产品。而电话机是起步阶段,特别是电信市场,因为其市场的垄断性和巨大性,只能是我们去拜访人家。心理上的反差导致行动的积极性不够。 2、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不同。在一切以销售业绩说话的销售公司,全体人员每时每刻关注的都是销量、回款等业绩指标。电话机产品小,单价低,销售额自然不能同动辄好几千万上亿的家电产品相比。在整个分公司的销售额中比重很低,虽然利润率比家电产品高,但分公司还是愿意把精力放在同样有业绩压力且考核权重更大的家电产品上。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