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宝洁-沃尔玛模式”看渠道创新合作策略 一个典型的渠道是由上游供应商、制造商和下游分销商、终端用户组成的一个双向的链条,按照常理来说,组成渠道的各方应该成为一个利益共享的整体,但在当前中国不成熟、不规范的商业文化环境下,代表上游产业资本利益的制造商和代表下游商业资本利益的分销商好像命中注定就是一对冤家对手,彼此之间往往为了利益之争而口诛笔伐、甚至不惜翻脸为敌。尤其是在目前新兴超级连锁规模不断扩张,商业资本实力不断增强的时代,制造商和零售巨头的磕磕碰碰更是司空见惯、比比皆是。远的不说,近的就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国美拒售格力”事件,就深刻凸显出厂商之间脆弱的合作外表下难以弥合的矛盾和冲突。类似这种厂商“大腕扳手”的现象,在前几年是绝不可能出现的,但渠道模式的改变成就了国美等超级连锁巨头,也使得制造商们更加深入地反思未来渠道合作的创新策略。 一、 渠道合作的典范:“宝洁-沃尔玛协同商务模式” 制造商和零售巨头是否永远只能成为硬币的正反面,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利益交汇点?答案是否定的。世界500强企业宝洁和沃尔玛的“协同商务模式”证明:只要厂商双方放弃短期的利益追逐,克服相互之间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全面实施供应链全过程的商务协同运作,就能够真正满足双方的各自利益,并把整个产业的蛋糕做大,实现“双赢”。 宝洁,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制造企业,沃尔玛,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它们之间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曾几何时,有着“自我扩张欲的家伙”之称的宝洁与沃尔玛经历过长时间的“冷战”。宝洁总是企图控制沃尔玛对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条件,而沃尔玛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威胁要终止宝洁产品的销售,并把最差的货架留给它。 1987年,为了寻求更好的手段以保证沃尔玛分店里“帮宝适”婴儿纸尿布的销售,宝洁的CEO戴耶和沃尔玛的老板沃尔顿终于坐到了一起。那个时刻,被认为是协同商务流程革命的开始。 “宝洁-沃尔玛协同商务模式”的形成其实并不复杂。最开始时,宝洁开发并给沃尔玛安装了一套“持续补货系统”,该系统使得宝洁可以通过电脑监视其产品在沃尔玛各分店的销售及存货情况,然后据此来调整自己的生产和补货计划。此项措施很快在客户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双方库存的下降方面取得了“戏剧性”的效果,并迅速地恢复了双方的信任关系。 在持续补货的基础上,宝洁又和沃尔玛合力启动了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流程。这是一个有9个步骤的流程,他从双方共同的商业计划开始,到市场推广、销售预测、订单预测,再到最后对市场活动的评估总结,构成了一个可持续提高的循环。流程实施的结果是双方的经营成本和库存水平都大大降低,沃尔玛分店中的宝洁产品利润增长了48%,存货接近于“零”。而宝洁在沃尔玛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也大幅增长了50%以上。 基于以上成功的尝试,宝洁和沃尔玛接下来在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仓储体系、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预测与合作体系、零售商联系平台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持续、深入而有效的合作,宝洁公司甚至设置了专门的客户业务发展部,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密切与沃尔玛等合作伙伴的关系,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宝洁-沃尔玛协同商务模式”的形成和实施,最终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并极大地提升了双方的市场竞争能力,巩固和增强了双方的战略联盟关系。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