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宗罪”凸现直销开放风险 经过记者近两个月的明查暗访,并结合各类媒体对上述现象的暴光,兹总结直销立法前夜“七宗罪”如下: “七宗罪”之一:境外直销公司假借“外资先行”开道 直销立法关于“外资先行开放”的迹象似乎为外资直销公司潜入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借口。 中国直销市场巨大的潜力一直引来了外资直销公司的虎视眈眈。不可否认,境外直销公司除了安利、雅芳等十大所谓转型企业外,还有更多的直销公司。这部分直销公司除了部分以零售方式或专卖店方式在中国开展业务外,许多则在暗中从事传销活动。4月份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暴光的雷克瑟丝即属此例。 雷克瑟丝在美国确实是一家获得认可的直销公司,尽管该公司有关人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并没有在中国内地开展业务,并且认为部分经销商在中国内地从事业务属于非法行为,但据知情人士称,其CEO泰利-拉卡尔(Terry LaCore)曾在四月专程飞往香港处理危机事宜,并为业务人员“鼓舞斗志”,试图继续在内地开展经营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公司往往是通过其海外的直销商进入中国内地开展业务,例如雷克瑟丝在内地的“线头”一般都是其在香港的直销商。而按照我国有关规定,海外直销商是不得在国内从事直销业务的。 据了解,类似于雷克瑟丝这样的企业已经不在少数,而一些号称在中国进行零售业务的境外直销公司,其运作模式也遭到了许多媒体的质疑,例如在国内开展业务的美国某著名直销公司,有媒体质疑其运营模式仍带有较强的直销甚至是传销色彩,其部分业务人员即是在国外相当成功的直销商。 “七宗罪”之二:转型企业违规夸大宣传市场机会 面对外资开放先行的各种言论,不但一些没有正式进入国内的海外直销公司在夸大市场机会,而且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行多年的所谓的转型企业也没有做到独善其身,同样在夸大宣传其市场机遇,一方面是公司管理层在宣讲市场机会,另一方面是业务队伍在夸大市场机会。 记者近日对几家转型企业进行了明查暗访,发现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地在宣称自己因为是转型企业,“在中国已经合法运行多年,而本次直销开放将对外资提前开放,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这类公司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非公开场合,最喜欢提及的论调是,不但将现在悬而未决的“外资开放先行”的问题定性化,而且宣称“首先只是对转型企业开放”,以此来招揽业务人员。 也有部分转型企业强调在这个敏感事情应该保持低调,某公司甚至下发了专门文件,但这并不能阻止业务人员夸大宣传市场机会。记者在4月16日参加该公司的培训会议的时候,便听到了台上讲师鼓吹,该公司因为这几年一直守法经营,经常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表彰,将成为第一批获准直销的企业,并要求业务人员全力以赴招募队伍,尽快“跑马圈地”。 “七宗罪”之三: 原传销公司重操旧业 1996年我国批准了41家传销企业,1998年4月国家颁布禁止传销禁令以后,部分企业退出了直销市场,有的则潜入地下或者转战国外。随着立法进程的加快,这些企业又蠢蠢欲动起来。有的已经制定了新的市场计划,有的甚至已经招募了几万人的业务队伍。尽管此类企业大部分是内资企业,其在宣讲中一方面是强调内资也将开放,现在正在努力,另一方面是鼓吹其因为以前获得过国家批准,至少也将成为开放后获准直销的第二梯队。相对于转型企业而言,此类企业的心情更为迫切。 “七宗罪”之四:传统销售企业“冒进转型”直销 直销市场方法的魅力已经越来越吸引了传统销售企业的眼光,特别是一些保健品企业正在计划将传统销售模式改变为直销。因为他们看到,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企业,大部分以保健品或美容护理用品为主,并且在中国市场一路高歌猛进,这无疑使苦苦挣扎多年仍不能跳出市场泥潭的保健品企业看到了希望,而中国直销立法使他们更觉得这种机会在渐行渐近。尽管没有什么直销经验,尽管现在直销法规还没有出台,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直销市场运作,甚至已经开始招募业务人员。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