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假象误企业 企业为何会患上营销幼稚病 因国美超低价售卖格力产品,3月10日,从成都传来消息,格力空调于10日上午12时开始将产品全线撤出成都国美的6大卖场。而来自国美广州广宣部的消息则称,9日上午,国美北京总部向全国分公司发了一份“关于清理格力空调库存的紧急通知”,国美将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对格力空调的销售。 国美的行为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营销行为的扭曲对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伤害。有专家称:国美的行为不过是维持渠道强权和极力维持营销势能的需要,是一种过度营销症的体现。 营销过度是中国企业普遍染上的重疾。患了此病,轻则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劳而不攻;重则将企业直接推向死亡的深渊,万劫不复。 为什么企业会如此心急火燎地重复着做些费力不讨好,效率低下而前景不明朗的事情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不破营销假象,选择了一条营销低等级的公路。不得不在这条狭窄、颠簸、泥泞不堪的公路上硬着头皮走下去,为营销幼稚病所困扰。 如果一家企业营销有着以下一些症状,那企业之车肯家就走在营销低等级公路上: 在市场策略上,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在同行的身后东施效颦地做市场,不是看着对手做市场,而是跟在对手后面做市场; 在人员使用上,强调所谓的资历、同等职位和实战人士,而不愿意培养新面孔,引入创新活力; 在营销手法上,热衷于传统广告和传统通路设计,把希望无休止地寄托在促销和降价上; 在市场定位上,与70%以上的企业的竞争能力雷同; 在产品设计上,做的是模仿和复制香港和外国品牌的路子,缺乏“内容制造”的能力;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在营销上所面临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毕竟选择决定了生存。 生物遗传和基因的特征从某种角度确定了一家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生存逻辑。思维决定出路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谁让中国企业患上了营销幼稚病 中国企业为何难以活得从容,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看不破营销的真相,而被大量的不真实的现象蒙住了法眼。 中国企业营销习惯于先有产品后做营销,一大批企业是在有了产品之后才想到要所谓的营销人员和营销大士,这样的一种状态,就决定了一大批假把式就会混入行业内部,他们看不到一个产品的行业真正的背景,也就会胡乱指点江山,搞所谓的注意力经济、概念营销,争相制造噱头,妄想以产品的概念细分代替市场细分、以营销的策略确立代替产品的真实定位、以营销主题代替顾客的消费指向。 因为如此,营销队伍中就会出现一大批自喻大师,而实际上特别缺乏想象力的一批所谓的专家,让那些顶着实战高帽而实际上是在抄现饭的一批人掌握着大权。 于是,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把童装看作是小儿科的事情,做服装就一定要办工厂; 做汽车就是做一个会跑的铁家伙; 卖咖啡就是卖饮品而已; 卖酒就是卖一种饮品和文化; 饭馆就是卖食品的 …… 如此大量的营销思维决定了思维行为的多动症。因为有着这样层级的思维占据了企业人群的绝大多数,自然其营销也就会在同一个高度展开,于是营销就成为一个热闹非凡而实不至名不至的事。 这样我们就会看到: ·产品经常变换着概念。如中国酒行业向乎是一年有一个中心主题,文化酒过后是庄园酒,庄园酒过后是健康酒,其结果是除个别幸运儿之外,模仿者大多濒临死亡的边缘; ·业营销经常性地做促销。每到节假日,企业就不得不蠢蠢行动,因为整个销售就集中在节假日那么短短的几天时间内。 ·场链的下游终端拦截日益频繁效果却日渐势微。终端拦截的提法很有意思,不过,当企业陷入拦截的游戏泥坛之后,就意味着朝不保夕的营销生态已然形成,相互的拦截就是相互的战争,多头拦截就是与多国部队作战。 ·习惯于看着对手做营销和跟在对手后边做营销而是结合着抛开对手做营销 …… 如此种种,反映出了中国企业真正的营销问题是识不破营销的真相。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