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牌对名牌--中国白酒市场观察 20世纪80年代是杂牌的混战,90年代是名牌对杂牌的淘汰战,那么21世纪初就是名牌与名牌的遭遇战。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新经济使一切惯性思维与习惯行为都变得险象环生。 ——《酒品广告的奥秘》 在为数不多的高利润行业中,酒原本算一个。它不像烟那么受政策限制,也不像IT那样需要高智商、高学历。说实话,酒门槛是很低的。也就是因为这低门槛引得无数英雄前来逐鹿,以造就了今天中国白酒市场“天王当道,小鬼横窜”的局面。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经历了混战、淘汰战,接下来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名牌与名牌的遭遇战,而在遭遇战之前,《圣经中》提到的“马太效应”在行业中便再所难免的要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演变正在进行,中国白酒企业,你们进入状态了吗? 市场细分——你做到了吗? 中国白酒这个品类市场在形式上是越做越大,然而对于品类市场下的每一个品牌来说,容身之地却是越来越小,而在品牌下的每一个子产品来说,市场更是细如发丝。放眼中国白酒市场,目前的竞争状态中除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外,里面多少还夹杂着企业自身与自身的竞争,即企业自身产品链下产品个体之间的竞争,这看来似乎有些荒唐,但说白了,这就是许多中国白酒企业误解市场细分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因此,中国白酒企业要想从现阶段升级到“名牌对名牌”的竞争,首先必须正视市场细分,而不是盲目细分,通过拉长产品链来掩耳盗铃,或者说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产品与品牌不是一回事情,在品牌没有真正纯熟的时候,一味的拉长产品链只会为品牌增加负担,而每一个产品表面上是在细分市场,实则在瓜分市场,产品越多,市场越小,运行空间也就越小,最终便导致品牌的“死机”。我们不妨看看可口可乐,那么一个纯熟的品牌,产品链却控制得十分精悍,每一个子产品都有自身运作的余地,而中国的白酒企业呢?最少的也不下十个子产品,多的甚至上百,如此做市场岂不是把自己往绝路上逼吗?是的,五粮液(对其帐下阿斗类子品牌大砍特砍)、衡水老白干(从100多种产品缩减到了10~20种产品)等个别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然而却有更多的白酒企业还在变本加厉,殊不知,快速的膨胀之后企业得到的将是什么? 因此,正确看待市场细分已经成了中国白酒企业的当务之急。究其根源,我们到底是怎样误解了市场细分呢?理论上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主观与客观的颠倒,细分不以市场为基础,而以自身的生产能力为基础。现阶段的中国白酒市场无非是高、中、低三种市场,可许多白酒生产厂家往往不分三七二十一,高档酒好几种,中档酒许多类,低档酒数不清,美其名曰:“产品换代的需要,市场细分的需要”。有生产能力的自己生产,没生产能力的干脆OEM。试想,如此庞杂的产品链自己和自己都纠缠不清,哪还有精力去和别人竞争? 随着中国加入WTO,面对浪漫的白兰地、神秘的伏特加、绅士的威士忌等众多名牌进入国内市场,中国白酒,你的战斗力在哪里? 农村市场——你看到了吗? 如今的中国白酒主要征战地还是在城市,然而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仅仅是30%左右。8亿农村人才真正是中国的主流。日本人喜欢用儿童、卡通或小猫小狗之类作为广告的创作元素,因为他们知道儿童是广告的主要收视群,儿童也是未来的市场。同样,随着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日益加快,谁能说现在的农村不是未来的城市?谁又能说农村市场不是我们未来的市场呢?所以,不久后的“名牌对名牌”的主要战场将在农村,中国白酒企业,你看到了吗? 兵贵神速,谁能在第一时间先入为主的打进农村市场,谁便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夺魁。电器、日用品已经开始农村市场的全力渗透,白酒界却迟迟不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有,但声势是远远不够;或许低调,但进程实在是太慢;或许求稳,但狼吃人是不管你是君子或是小人的……有很多白酒企业,都惯用“农村包围城市”来形容自己的战略战术,然而在农村,我们看见几个牌子能真正站得住,有哪个称得上农村人自己的白酒品牌? 中国在发展,经济在腾飞,农村在进步,用城市策略跟进农村市场已经落伍了:低廉的价位、花哨的包装、老一套的促销,农村人已经觉得乏味。不同的环境,使农村与城市市场口味大不一样,所以现在要进入农村市场,惯用伎俩已经可以基本淘汰。只有从头开始,找准农村消费领袖的口味,培养和引导全体农村消费者一种全新的思维习惯与消费模式才是白酒品牌培养未来市场(即农村市场)的主要突破口。 一句话,谁先占领农村市场,谁便拥有了在“名牌对名牌”战争中的更多胜算。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