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温州军团的三大死穴

温州军团的三大死穴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6-14, 作者: 林建明, 访问人数: 2821


  20世纪末,温州军团曾风光无限,一批批企业集团浮出水面,短短20年间,温州人积累的财富就高达数千亿,堪称经济奇迹。虽然有人说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但我却认为温州人比犹太人更精明,即使将犹太人摆在温州人的位置,他们也不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在没有接触温州人前,我对温州人充满崇敬之情,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遵循或借鉴温州模式。2002年到2003年,我加盟天正集团,开始全面接触温州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我对温州人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我甚至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中国人都变成温州人,那么中国的市场经济就彻底完了!”

  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我当时想不清楚,走出温州企业一年后,我才开始找到答案。温州人虽然创造了辉煌的昨天,但他们身上存在着三大死穴,其表现为:1、精明过头,高明不足;2、窝里斗现象异常严重;3、狭隘的地域观念。如果温州人还没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弥补的话,我想温州人肯定不会再拥有希望的明天。

  温州军团的第一大死穴:精明过头,高明不足

  以前,温州是一个人多地少的贫困地区,要资源没资源,要政策没政策,有的只是一群吃不饱饭、不安分的人。俗话说“穷则思变”,温州人真正把这句话用到了实际的行动上。没钱咋办,就靠双手!于是,别人不干的活,温州人就肯干,只要有一分钱的利,温州人就舍不得放弃。大家看看,温州的制鞋业、服装业、小商品加工业、低压电器业等一批技术含量低下的行业就全给温州人垄断了。

  即使面对如此低门槛的行业,温州也先天不足,它没有资源。但这也难不倒吃苦耐劳的温州人,他们就四处打听哪里的原材料便宜,并用最低的成本把原材料运回来,然后采取家庭作坊的方式加工。产品加工出来后,还得卖出去呀!当时,温州还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地方,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可能等着客户来购买,怎么办?温州人就自己背着产品全国走动推销,终于用一双脚踏出了一片江山。

  正是由于创业的艰辛,使得温州人对微小的成本都会斤斤计较。温州人与别人谈判,往往是分毫必争。他们关注的永远是价格,他们只要想出一个能节省成本的办法,就会马上实行,绝不等到明天再去实行。当市场秩序还不规范的时候,他们就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而去生产假冒伪劣,根本不会顾忌消费者的利益,所以,前几年,温州人成了卑劣商人的代名词。正是由于温州人过于精明,他们天天背着算盘过日子。有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就常拿温州人开玩笑,说温州人的眼睛永远是往下斜的,他们的目光最容易停留在别人的口袋。 

  其实,精明不是一件坏事情,坏就坏在温州人过于精明,而高明不足。他们与别人合作,总是缺乏诚意,缺乏大智若愚的高明。打个比方,一个温州人和一个外地人做生意,温州人总会私下里做手脚,多赚点小利,然后还摆出一副傻呼呼的样子,想麻痹对方。其实,人与人之间没有谁比谁傻多少的,对一件事情,聪明人会马上醒悟明白,一个愚笨的人,时间长了,他也会明白事实的真相。既然是合作,双方之间就要真诚,劲就要往一处使。我以前认为温州人只是和外地人做生意才这么着,后来,我亲身经历了几桩温州人和温州人之间的合作,我才发现这是温州人的通病,总在想方设法地算计对方。

  温州军团的第二大死穴:窝里斗现象异常严重

  温州人喜欢扎堆,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按道理说,这不是一个坏事情。可温州人的扎堆不同于一般的扎堆,是一种严重的窝里斗行为。一种生意利润丰厚,马上就有一群温州人跑过来,一起抢这个生意。像低压电器行业,就明显地呈现此种现象。在温州的一个镇,存在着一个电器之都。该镇叫做柳市镇,镇民不到十万,却是一个富得冒油的地方。要知道该地的富裕程度,我只要讲一个趣闻,大家就知道了。在中国,车辆是要上牌照的,在上海,一辆小轿车的上牌费也就几万,可是在柳市镇,拉三轮车也要上牌照,而且价格贵得狠,一辆三轮车的牌照费高达十万。要不是亲自去过,我还真不敢相信。柳市镇富就富在它是中国的电器之都。在小小的镇里,就存在着上千家电器企业,这些企业规模不等,有数十亿资产的大型集团,如正泰、德力西、天正,也是资产不到50万元的小作坊。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同类企业呢?因为温州人喜欢分家,弟弟跟哥哥干上两三年,就想着独立单干,即使哥哥每年给他100万,他也不愿意,愿意当个小企业的董事长。单干就单干,没什么好说的,兄弟大了难免要分家,可弟弟不会干别的,他也不想干别的,就依旧干同行。于是,柳市镇从几十家企业发展到上千家,全是亲戚朋友在互相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弟弟跟哥哥,儿子跟老子,外甥跟舅舅,就对着干起来。降价,降价,还是降价,温州人就拿着价格的武器互相残杀,只杀得这个行业一片乌烟瘴气。短短几年时间,这个行业就被温州人作臭了。

  温州军团的第三大死穴:狭隘的地域观念

  温州人干的行业尽是技术含量低、竞争门槛低的行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得归结于温州人独特的教育。一般来说,温州人十多岁就开始随父母亲戚出来闯江湖,他们十分注重眼前利益,不重视教育。所以,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温州人不论男女,脖子上、手上总喜欢戴几件金器,可走进他们的办公室,看不到几本书。像低压电器行业的几个大老板,都不是高学历,当地这样形容这帮企业主“擦皮鞋的当老大,小混混当老二,教书的排老三!”事实也是如此。

  因为素质低,温州人总停留在这些技术含量低、竞争门槛低的行业,他们宁愿在其中互相拼杀,也不愿意尝试向其他行业进军。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温州人不敢进军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一般人会认为温州人是非常勇敢和自豪的人群,可我却认为温州人是非常自卑和怯懦的人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温州人的小农思想非常严重,他们有两怕:一是怕戴眼镜的高级知识分子,怕他们看不起自己;二是怕和官员打交道,不懂得交际和公关,怕当官的整他们。大家看看,温州人一到一个地方,首先就去找当地的温州商会,没有的话,他们就会自行建立。他们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永远生活在温州的文化氛围里,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及文化圈里。

  所以,温州的企业不相信外地人,企业的主要领导一般都是本地人,他们对外地人怀有一种天生的不信任感,他们宁愿用一个温州的小学生,也不愿意相信一个外来的大学生。温州的企业达数万家,可没有几个企业主能成为企业家。在温州企业,温州人与外地人格格不入,他们总是在排斥外地人进入企业的中高层。只要在温州企业呆过的外地人,就会深深受到伤害,他们得不到与温州人同样的地位,为了与温州人竞争,外地人就自发地形成一个帮派,与温州本地人做斗争。

  在这样的企业氛围里,温州人总是在寻找理由来逃避现实。他们也深深知道自身素质的局限,可他们又不能摆脱小农眼光来重新开拓新的事业,他们自身能力不够,可又不敢放手启用外地人来进行新事业。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810664048,电子邮件: lin01@16.com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品牌温州 (2005-04-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逸凡)
*浙商突围--关于“浙江制造”的营销学观察(下) (2004-05-27, 《成功营销》
*温州人为什么买楼像买菜? (2004-04-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许瑞、詹强)
*上海滩,温州商人大景观 (2000-08-01, 《销售与市场》1995年第一期,作者:李水城)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