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单独定价--对中国制药企业是画中饼

单独定价--对中国制药企业是画中饼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6-15, 作者: 李从选, 访问人数: 4715


  我国药品定价与价格体系中问题较多主要三大问题分别是:

  1、定价主体错位,企业基本较少有定价和价格体系变动主导权;

  2、价格系统中的异化现象严重:即对于新特药,价格越高越好卖;对于普药价格接近成本,越便易越好卖;大量的普药实际卖价只是政府物价部门核准的批发价的10%。即使只规定零售价也是如此,导致低成本低质量的假冒伪劣普药在农村横行。

  3、对政府限价的药品极少考虑药物经济学分析和中成药品的知识产权和研发费用,这对今后被认为是最有中国特色竞争力的中药产业是致命的。

  站在企业的立场上,笔者提出以下解决这样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一、还企业定价主体的地位

  我们药品定价国家管理太严,不尽合理。可以参照德国的“参考定价体系”来定价。参考定价体系是保险机构为一组疗效相同或相近的药品设定一个参考价格,制药公司可以自主决定药品的上市价格及其涨跌。应该还企业定价主体的地位,既然是市场经济体系,我们的政府除了对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这两类药品: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政府加强管制外,其余产品应该一律放开,让市场竞争说话。我们一再用行政手段干预药品价格体系,这种做法,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说就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中国的制药企业,药品定价在高,进入自己腰包的也是极少。高出的部分基本给了中间流通个环节。据原国家经贸委的统计数据,2001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利润额为176亿元,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利润额为9.37亿元。而同期全国医院药品差价收入额约为504亿元。即每100元药品差价、利润中,医院占了73.11%,工厂占了25.53%,流通企业占了1.36%。就是说药价高在了医疗体制上,只要现行医疗体制不彻底改革,医药不分,就是在降价也是没有用的。招标基本上没有降低药价,却徒增了制药企业的负担就是明证。

  笔者坚决认为,药品定价主体应该是企业,药价高低的确定者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对于完全竞争的品种,即使企业也不得不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定价,比如板兰根,广州白云山的板蓝根比其他企业的高出许多市场就能接受,其他众多的企业只能在社会平均价格水平上下波动定价,价高了就会没人要。因此,政府只要规范好医疗体制和流通体制,让高价谋取暴利的医院和个体代理商失去谋取暴利的机制,药价自然就将下来了。

  药品降价应由企业自已来降,当企业能够通过改善经营管理,降低自己的成本后,自然会以降价手段来竞争,从而实现竞争和优胜劣汰,受益的将是所有患者。强制降价的结果是一些好药和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由于正规和强调高质量,反而没有竞争优势,因为价格太低,没有利润,也就没有企业在愿意生产了,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二、规范医疗体制和流通体制,解决价格异化现象

  价高的药就好卖,致使一些新特药价格偏高,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普遍存在的医院垄断药品销售、医生垄断处方权,索要处方回扣、医药代表要高收入所致。一般针剂和新特药,一些医生的处方费金额已经要到零售价的20%左右,而一个医药代表的收入高过做OTC经理收入的数倍,即使竞争激烈的今天,一年纯收入在二三十万元的也不算稀少。而只有高价药才有空间支付医药公司回款费、医院院长公关费、药房统单费、药房主任好处费、库管保管费、医生处方费、医生吃喝玩乐费、医药代表日常费、医药代表高收入等。药价不高才是怪事!

  药价高肯定是体制问题,不是价格问题,只有打破医院垄断、医药彻底分开、医院开始民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在现行“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下,反而使国产药“质优价廉”的优势变成为劣势。药越便宜,医院越不愿意买,因为价格顺加,高出高进,各环节得到的利益都多,反而外资合资企业完全相同的高价药能够横行医院。

  对于普药,流通体制小乱散、药市事实上的存在、个体代理商的活跃,则导致价格恶性竞争,普药的价格一路走低,使得一些根本就没有营销能力的小厂,通过偷工减料、降低质量、减少人力来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这也是是管理体制问题,不是药价问题。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关于作者:
李从选 李从选:李从选,人民大学医药行业EMBA。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约讲师;中山大学EMBA班特约讲师,国家药监局培训中心客座专家、第三终端研究室副主任、《中国药店》培训中心高级讲师、PTO高级顾问,上海流通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现任滇虹药业副总经理。联系电话:15096603830  15000736048,0871--8356410,电子邮件: licx6600@126.com
查看李从选详细介绍  浏览李从选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7篇)
*制药企业家应有轻资产、重营运观念 (2008-04-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柏青、陈奇锐)
*新形势下制药企业的出路 (2008-02-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董继业)
*制药:谁是令人尊敬的企业? (2005-01-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韦绍锋)
*制药企业OEM新动向 (2004-11-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韦绍锋)
*中国药企迎来海外上市潮 (2004-08-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洪天语)
*关于中国制药业中企业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2003-02-17, 群英顾问,作者:沈如林、闫希军、江燕)
*药品“穿马甲”--中国制药业的悲哀 (2002-09-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双)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