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李宁”IPO与明星公司的出路

“李宁”IPO与明星公司的出路


经济观察报, 2004-06-30, 作者: 卢淳, 访问人数: 3051


  李宁有限公司28日在香港主板挂牌交易,募集资金量为4至5亿港元。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体操王子李宁一手创办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进行IPO的体育用品公司。

  上市之路

  “李宁公司的上市时机非常好,一直以来‘李宁’的市场敏感性都比较强。现在体育经济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了,需要依靠实力走专业化道路。获得几个亿的资金后,李宁公司能够有4年的时间准备迎接2008年的奥运商机。”中国篮协新闻委员会的副主任刘亚平如此评价。

  根据招股说明书,李宁公司将分别以国际配售及公开发售的形式发行246516000股,其中的2.2亿股作国际配售,募集资金额将在4.3亿-5.5亿港元之间,招股价在1.76-2.23港元之间。新加坡星辰亚洲融资有限公司为此次全球发售的保荐人。募集资金扣除开支后,约一半的资金用于零售网络的扩展和品牌推广,并预备8000万港元用于策略收购及收购其他国际品牌在中国的管理权或特许权。

  从体育明星退役创立公司,到现在通过资本市场来谋求更多的发展,李宁用15年的时间逐渐将公司做成熟、做规范。昔日的体操王子也终于完成了他角色的彻底转变——从体育明星、品牌创始人到上市公司主席。

  “在97年之前,李宁公司是一个私营化色彩比较浓重的公司,李宁改变了这种现状,要求亲戚不能在公司任职,同时积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完成了公司股权结构的改造。”李宁公司市场总监伍贤勇告诉记者。2003年1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SGIC和CDH China Fund进入李宁公司,分别持有公司19.9%和4.6%的股权。CDH China Fund是从中金公司CICC分拆出来的一家私人股本基金。

  上市后,李宁将持有公司42.7%的股份,其他创始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将持有13.6%的股份,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全资拥有的Tetrad Ventures Pte Ltd.将持有15.2%股份,CDH China Fund将持有3.5%的股份,而公众的持股比例是25%。

  毫无疑问,作为曾经在世界体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李宁对公司品牌形象有着象征作用,在筹划上市过程中,明星品牌效应会是很大的筹码。“我们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品牌进行评估,但评估价值则不方便透露。”市场总监伍贤勇称。

  品牌打造

  毋庸置疑,在中国,能够与耐克、阿迪达斯相抗衡的体育运动品牌只有“李宁”。1989年,李宁退役,加盟了广东健力宝集团公司,任总经理特别助理,拉开了李宁公司的创业序幕。1990年,健力宝集团注资在广州三水成立“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主要成员为李宁和他的队友。

  初创时期,公司并没有对品牌有深刻认识和清晰定位。每次穿着外国品牌的运动服登上冠军领奖台的李宁,发誓要让中国人穿着自己品牌的衣服登上领奖台。敏感的体育嗅觉让李宁公司抓住了第一个发展的契机——1990年的亚运会。在产品还没有面市之前,李宁公司就赞助了中国体育代表团。

  “亚运会启蒙了中国老百姓的体育意识,虽然李宁公司当时刚刚成立,并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它抓住了一个全运动的体育概念。”刘亚平称。

  在品牌初创期,李宁成功地将一种体育理念注入到品牌当中,而不仅仅是利用李宁本人的名人效应,虽然当时对体育理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1992年底,李宁公司分别在北京、广东成立三家公司,各自从事运动服装、休闲服装和运动鞋的生产经营。运动+休闲并不是一个很清晰的定位,因为运动本身更强调一种专业化,当然这也与当时中国消费者的运动意识还不是很强有关系。1996年,原来3家公司各自为政的局面已经不能适应品牌推广的要求,公司开始进行资源整合,将3家公司合并,成立12家分公司,将公司总部从广东三水搬到北京,开始了对“李宁”品牌的统一管理。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品牌急速扩张后,李宁公司遭遇了发展瓶颈。从1997年金融危机到2000年左右,公司一直不能突破成长上限,营业额停滞不前,消费群体没有突破,已有消费者并没有重复购买的愿望,也没有新的消费者加入。从市场调查的数据上看,公司的主要消费者集中在25-35岁的人群,对于运动产业来说,这样的人群结构很危险,因为体育产业的受众是青少年。

  “当专业运动的概念已经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时,李宁公司还在走一种全运动概念路线显然不符合市场要求。”刘亚平称。零点调查公司的董事长袁岳也表示,“李宁”牌产品在二线城市的销售一度下滑,不得不走品牌重塑的道路。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CEO的IPO思维 (2008-05-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史永翔)
*李宁:休闲与运动之间的“二五仔” (2004-08-12, 《新营销》,作者:钟超军)
*李宁:体育赞助的无限可能 (2004-05-13, 经济观察报,作者:张梦颖)
*李宁牌:卖你要商量 (2000-08-26, 《销售与市场》1995年第十期,作者:斯文)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