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明前的黑暗:十问中国白酒 有一种动物,把头埋在地下就以为能逃过危险,这种动物叫鸵鸟。中国白酒行业还要像鸵鸟一样苟且到什么时候?何时才能正视自身的问题? 一问价格 以零售价为50元的普通酒为例,本人算了一笔帐:酒体3-5元,酒瓶2元,标签、瓶盒2元,机器物耗、运输等1元,人工费税收3元,那么这瓶酒的成本应在12-14元,如果规模扩大,成本完全可以控制在10元之内。那么为什么不能把成本为20元酒的零售价降到10元呢?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手法把当前标价百元以上的酒降到40元呢?为什么中国酒业不能团结起来达成共识用真正的优质低价来培育更大的消费市场呢? 二问包装 白酒企业在白酒的外包装上大做文章。五花八门的酒瓶。千奇百怪的外包装,无不把三五块钱的东西包装得冠冕堂皇、穿金戴银、披红挂绿,其实酒体价格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利用包装来突出品牌、价格和档次的差异。 中国白酒百元以上的包装上档次之争愈演愈烈,中国白酒技术更新的速度远不如包装更新的速度快。请问这是这个行业正常的发展规律吗?消费者究竟是喝酒还是喝包装?可口可乐是靠换包装换出来的成功吗?茅台是靠换包装吗? 三问技术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五粮液、茅台进行技术创新以后中国的白酒技术突破始终没有新的声音,在全球倡导现代技术革命的今天,中国白酒能不能不再闭关锁厂,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中国白酒要不要从现代中医中汲取营养?在全球科技提速的今天,保守的中国白酒如何现代化? 据统计,九十年代的后五年,白酒技术创新的论文的质量和总数量远远比1990年全年的还少。 四问保护 中国白酒的地方保护色彩很浓,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外来的和尚念不好经的原因是地方势力的保护,这其中虽然有消费者口感依赖、消费偏好的原因,但是主要的恐怕还是地方保护势力。中国白酒几万个品牌中,98%以上的品牌是区域市场品牌,如此众多而分散的小品牌如何才能形成中国白酒在世界上的规模优势?在洋酒即将大规模的登陆中国市场后,地方保护能护多久? 五问文化 一手古诗、一句名言、一副名画、一个历史典故,只要稍微和文化沾上一点边的东西,都会成为白酒企业信手拈来的酒文化。于是广告里、酒瓶上、只要能够装的地方,白酒企业都要一再强调,这是“酒文化”,我们卖的不是酒,我们卖的是文化,从秦汉文化到明清文化,从阳春白雪的才子佳人到土的掉渣的店小二、小酒保、无所不包、都成为文化的素材。 花哨的酒名开始出现,怪异的如“酒妖”、“酒怪”、“酒虫”,通俗的“乡巴佬”、“店小二”、“老糟坊”、“土老帽”;优美的如“川妹子”、“湘妹子”,诸如此类的酒名千奇百怪。流行歌曲也成了“酒文化”吸取的养料,如“心太软”、“潇洒一回”、“回家看看”等等。三教九流,仙道僧道,都融进了中国的白酒文化。 酒文化本是酒精神的符号,是酒的另一附加值。现在却成了商人手中的道具。更可悲的是,有些商人根本就没有文化,所以推向市场的酒文化连文化人都听不懂。中国白酒已经物资贫困了,难道还要精神贫困吗?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