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后的主战场 策划人语: 最后的决战/本刊编辑部 全景篇: 当可口可乐跳起舞来,娃哈哈还能笑多久?/何志毛 策略篇: 中外企业“下乡”攻防战/向华 黄坤 方法篇: 离终端近些,再近些/黄坤 组建经销商同盟军/黄坤 向黑道营销开战/黄坤 观点篇: “下乡”决战并不轻松/杜建君 “弱势群体”改变行业地位/黄江伟 跨国公司的想当然软肋/俞雷 本土企业可以一战的主战场/李海龙 本刊编辑部 上山,下乡,出海,走西口。有营销专家这样形容本土企业当下的四种走向。 上山与出海是许多成长型企业所期待和正在前进的道路,比如移动通信业的南方高科手机以及现在重点进攻二、三线市场的康佳手机,比如TCL最近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逊彩电,然而种种事实表明,这是一条异常艰难的攀升之路。许多企业在未着手实施转型的时候便倒下了,如早期的三株、巨人;有些企业的领导人选择了退出(如科龙的创始人潘宁)而不愿意再造一个成功的企业;有的尽管千方百计也难以洗脚上田,像娃哈哈的非常可乐。相形之下,由于长期的国门封闭和和企业的羸弱,国际化经营更是许多本土企业的迷途和高风险之路,需要数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正基于此,有些企业尽管高喊着出海去但一直踟蹰不前,如公认为较成功的联想;更多企业尽管夸口海外营销多少但角色却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OEM代工。 即便如此,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几个行业中,像TCL、联想、娃哈哈、康佳、科龙这样能够20多年屹立不倒的优秀企业已经数之寥寥,更多的企业销声匿迹了,或者赚些机会主义时代可怜的加工费。在汽车、胶卷、日化、饮料、快餐、商业以及高端消费品领域,本土型企业都显得那样弱不禁风,宛如万马齐喑。 因此有学者指出,未来中国市场中跨国资本、垄断资本以及民族资本三方的较量中,跨国资本将越来越占据主导性的力量,垄断资本的优势无法长久,民族资本的成长将越来越依附于跨国资本。这似乎有些悲情,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天似乎正一步步向我们逼来。 我们可以称这是世界范围内产业分工的现阶段必然,然而问题在于,随着全球化资本与市场的加速融合,面对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巨大差距(这一点姜汝祥先生在其著作《差距》中论述详细),留给我们自我提升和转型的时间还有多久? 当少数企业在积极尝试跨国经营时,那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试探、耕耘和巩固之后,开始大踏步向中国这个巨大新兴市场的腹地挺进,纷纷下乡、走西口。 这一次他们是战略性的、全方位的进攻,剑锋指向,是广大本土企业长期盘踞、赖以滋养和成长的根据地。 相形之下,下乡,走西口一直是本土企业较易建功立业的路径,尤其在前期跨国企业市场准入受限的情况下。这里有广阔的未开发市场;竞争不激烈、廉价的劳动力;良好的人脉以及对本土国情的熟稔,很多企业在这里获得了想要的规模、影响力、利润,并锻炼了队伍。 当然,许多企业也收获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而且可能教训更多。许多在这里获得了阶段性巨大成功的企业不能自持,瞬间又化为无形,偃旗息鼓。那些想掘一桶金的企业很多获得了想要的东西,但又如何?在中国这个巨大的机会主义市场里,赚钱的机会多的是。 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跨国企业纷纷走向同样的路径,在不远的将来,本土企业将会发现,那样立足稍稳的企业,将不得不与跨国公司提前展开一场决战,那些立足未稳的企业,将连建立根据地都无机可乘。到那时,我们是不是要重新走打游击之路? 这是一场本土企业对跨国公司的决战。而且在国际化经营长路漫漫、风险重重的情况下,这有可能是本土企业对跨国公司的最后主战场。它的区域是中国广大的二、三线市场和农村市场。 对于本土型企业而言,它的性质将不再是战术性的,而是战略性的。因而,建议我们的广大企业也应给予战略上的重视与谋划。 这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我们分明听到如雷的战鼓声正由远及近。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