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广告成为优秀的劝购员 国外曾做过一小试验,在两个擦鞋机前各挂出一个小广告,一个是“请坐,擦鞋”,另一个是“约会前,请擦鞋”。结果是后者效果好得多;春天,在巴黎的一个广场,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在乞讨,旁边的牌子上写着“我是一个双目失明无依无靠的老人”,可是,游人却无动于衷。大半天过去了,黑毡帽仍空空如也。这时,有一个诗人把牌子上的字改为“春天来了,可我看不到”,从这以后,老人毡帽里的钱比往日多了许多。这些例子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广告大师奥格威曾经提出:“广告人要向直销广告人学习。”,“使自己的技艺深藏不露,是广告公司的职责。”等看法;德国《商报》曾刊登的《外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原因何在》一文里写道“中国企业在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上,纯属业余水平。…….人民认为这些领域根本不需要专业水平。”这些话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在国内的电视上我们总是被广告的吆喝声包围着,这些厂家做广告似乎只为了提高知名度,来达到促销的效果。但当商品经济从短缺时代到过剩时代,消费者“落袋为安”的心理不复存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盲目到理性,不再盲目的相信广告;消费者追求的商品品位不断提高,知名度不是构成产品占有率的唯一因素的情况下,广告已经不是当年的怎么做都行了,而我们的广告还能继续声嘶力竭地“吆喝”、“叫卖”吗? 但一些广告人士还依然力捧着一些赤裸裸的叫卖广告。国内一位广告界大师级的人物在评价广告时,曾经说过“广告说白了就是吆喝。”,“广告就是要天天讲,月月讲,虽然消费者听多了会很烦,但没有通过反复灌输是不能让消费者牢记。”,“在广告里,如果只出现一、两次的品牌名就是失败。”等话。按这些定律来创作广告,绝大多数广告将是一种“吆喝”式的“叫卖”。 广告真的是吆喝吗?国内的这位大师曾经在谈策划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鲜花总是插在牛粪上”。鲜花插在牛粪,是死缠拦打的结果吗?我不这样认为。事实上,很多类似的例子,我们总能找到不少“牛粪”感动“鲜花”的小情节。试想一下,如果“牛粪”不去了解“鲜花”正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并从适时的投其所好,雪中送炭,表现出体贴入微,而整体纠缠在旁边喊着“我爱你”,“我一定能给你幸福”就能成功吗?广告要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也一样,如果没有考虑消费者的感受等因素,整天叫卖很可能是徒劳无功。 我曾经做了一次测试,让二十位不同的消费者(非从事广告行业的人士)观看两则表现形式不同而诉求一致的广告,并让他们对广告的记忆等效果进行调查。 其中一则广告是发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一个用了十多年的坏了的取暖器舍不得扔掉,后来妈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带着女儿和取暖器到A品牌电子的柜台前,告诉营业员:“她就是在冬天生,他爸爸怕她冷,特意给她卖的”,营业员听完后告诉妈妈:“您放心,你照顾她一辈子,我们也照顾它(指取暖器)一辈子。”最后,广告语:“A品牌 二十年质保。”;另一则是B家电的广告,广告一开始就加大分贝向消费者介绍“公司有多少维修网点,有多少专业人士”,并招集公司人员进行大声宣誓,最后广告语“B品牌 保修十年”。 从广告里可以看到,A品牌的广告屡屡触犯国内广告大师说的“规律”:品牌名只出现一次,到广告最后才知道广告诉求;而“A品牌”的广告却循规蹈矩。但测试的结果,所有的参加测试的消费者都感觉A品牌的广告不管记忆效果、说服力等各方面都优于B家电。 不管是擦鞋滩的“约会前,请擦鞋。”,还是“春天来了,可我看不到”,或者是A品牌的“您放心,你照顾她一辈子,我们也照顾它一辈子。”,都无吆喝的行为,消费者都不容易觉察到他们的目的。但“约会前,请擦鞋。”这种全心为消费者考虑的理念,给人以幸福的联想;“春天来了,可我看不到”让人们感同身受的痛苦,得到了更多的人的关注和同情;“我们也照顾它一辈子。”将产品当成自己的孩子的特殊情感来打动消费者,都让消费者却不知不觉中相信了他们,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们的产品和劳务。 广告既然是一种说服行为,就必须采用一些的说服技巧。在说服时,应该在让消费者在觉察不到广告目的的情况下,受到它的感染。(如:我曾经在做儿童食品促销时,碰到老年客户,就跟他们说:“很好吃的,小孩子都很喜欢吃,如果您买回去给家里或者朋友的小孩吃,他们肯定很开心。”结果,成功率大大的高于其他同事。)否则,只会让消费者认为,你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让他们对广告的内容将信将疑。叫卖式的广告,即使产品真的有某种优点,但让消费者对广告促销的目的一眼望穿,可能造成他们的情绪上主动地排斥广告,甚至对广告内容进行过滤遗忘。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让广告成为吆喝的“王婆”。而我们有理由尊重消费者的感受,用广告有针对性的对消费者进行委婉地劝说,让广告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劝购员。 编后语:笔者希望在这里能和大家探讨“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笔者曾经写过一个广告创意,也希望能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 广告内容如下: 在大卖场里, 场景一、一双穿着出现裂口的皮鞋正走着,场景逐渐往这人的上身移,原来是A女士。 场景二:A女士走在各鞋桂间,导购小姐们纷纷的问:“买鞋吗?” 场景三:A士在一个鞋价打3折的柜,卖了双鞋。正把鞋往购物篮放,而B女士在这柜买了鞋。也正把鞋往篮子里放,两人四眼相对,彼此微笑示意。旁边的导购说:“现在买很实惠的,这几天在做活动才有这价。” 场景四:A女士来到**洗衣粉的货架前,这时B女士也正将一包洗衣粉放入购物篮。B女士告诉A女士:“这牌子不错,我用了很久了挺实惠的” 最后屏幕显示:“全心服务 不打折也实惠——**洗衣粉”,并女生配音。 广告脚本的创意构思是,利用卖打折鞋来衬托出A女士的生活,加深受众对第主情节的感受和烘托出主题“全心服务 不打折也实惠”。一些朋友认为广告的内容能让人联想到这类生活状况的人群,产生同情而尝试接触广告里的产品。但也有人认为不行,因为第一情节其实是浪费广告时间可以删除,而品牌不突出,在广告里提到品牌的次数太少,还不如雕牌用几个人选择产品后,告诉人家“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欢迎大家一起评价!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178351103,电子邮件: liangkuan20@sin.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