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中国商界的世界级企业家及思想家 “抗拒全球化,就如同抗拒万有引力。” 中国人须感到庆幸,庆幸这个国家在26年前走回商业化的道路,庆幸她在26年前,重新向世界、向全球商业领袖们发出邀请。这个国家也须感到庆幸,庆幸她能吃苦又聪明好学的人民,庆幸他们不仅仅以消费者,同时也以生产者、服务者、创造者的姿态接纳世界,庆幸她因此未被也不会被“拉美化”。 在过去的26年间,国际化成为中国商业进步的奇妙的两位一体:既是目标,也是现实驱动力。在这26年间的每一天,我们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的距离都比昨天更近。 不需要在未来回过头审视,我们现在就能清晰地意识到:这是中国商业史,也是中国历史上开启性的光荣篇。哪些人是这一进程中的灵魂人物?哪些人是这一进程中的中流砥柱?哪些人是这一进程中的潮流代表? 《环球企业家》杂志既以“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为使命,在 迎来100期之际,决定遴选出“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100人”,以致敬意。 我们将100人分为五部分:“影响中国商界的世界级企业家及思想家”(20人)、“在华跨国公司经理人”(20人)、“学习者与合作者” (20人)、“出海人” (20人)、“伟大的牵线人” (20人)。 “100人”未列入政治领袖,但亿万从“中国商业国际化”中获益的人们,都将记取他们的名字,尤其是这一伟大历程的启动者——邓小平。一个多月后,8月22日,正巧是其100年诞辰纪念日。《环球企业家》100期特刊,也不揣菲薄,献给这位26年前以矮小身躯,在劫后风雨中拉开患难中国千钧大门的巨人。 (文/《环球企业家》□ 本刊编辑部 出自:2004年7月 总第100期) 世界第一个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 约翰·D·洛克菲勒是现代商业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 一方面,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笃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宗旨,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 这种看似相互冲突的精神状态,使洛克菲勒的创业史在美国早期富豪中颇具代表性: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独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庞大商业帝国。洛克菲勒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16岁的洛克菲勒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货店当职员,每星期赚5美元。19岁,他下海经商,倒卖谷物和肉类。从这时起,洛克菲勒将每一笔收支记录在册,甚至不漏掉一个便士的慈善捐款。经过三年积累,22岁的洛克菲勒进入石油业,并于1870年创建标准石油公司。 此时,洛克菲勒已不满足这种储蓄式的创富速度,1882年,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1910年,洛克菲勒的财富已达10亿美元。好景不长,第二年美国最高法院便裁定解散托拉斯。 尽管巨大财富引起社会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却还是那个虔诚的基督徒,严格遵循浸礼会的教条生活——不得喝酒、抽烟,甚至跳舞。与一般意义上的富翁习性不同,洛克菲勒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无甚兴趣,也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爱好只有骑马。 1897年,从标准石油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专注于慈善事业。中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其海外投资中独占鳌头。众所周知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不过,作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老牌美国资本家,洛克菲勒这个名字一度成为资本主义劣根性的代名词。在改革开放之初,他所代表的美国个人创富史在中国媒体的描述中得以展现,并循序渐进地辅助了中国新一代财富观的形成:在社会生活中,财富以及合法创造财富的能力理应获得正当的尊重。■ 为现代商业树立尊严的老牌美国企业家 安得鲁·卡内基(1835-1919) 美国钢铁大王。善于抓住机遇,把员工看得重于一切、同时擅长把他们编织到为自己服务的机构中的商业领袖,在十九世纪末垄断了钢铁工业。 作为一位不曾挪用公司一分钱的慈善家,他致力于用金钱的力量变革社会。 亨利·福特(1863-1947) 现代汽车工业的创始人。开辟了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作业方式,使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商。同时,使普通人拥有汽车的愿望成为可能,间接导致了中产阶级的形成。被称为20世纪最杰出的企业家和管理思想者。 金融资本的颠峰力量代表 对于那些志在通过并购来完成产业整合的资本玩家来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无疑是最好的榜样 J.P摩根 摩根集团的早期历史,记录了一去不返的垄断时代 1871年,创始人J.P.摩根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 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向钢铁、铁路及公用事业等产业渗透, 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被美国金融界称为“银行家的银行家” 19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从背景来看,1990年代中期后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确和一百多年前摩根所在的美国资本市场有相似之处:闲散资本过剩,市场充满投机行为,投资者希望企业领袖横空出世。 摩根的经历却无法因此被复制,1898年承销美国政府2亿美元债券、1899认购英国18亿美元国债后,摩根一跃成为世界头号金融大亨。 不过,摩根整合无序竞争产业的金融手段具有借鉴意义。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钢铁业发展迅速,其后的美西战争和布尔战争令钢铁价格一路上涨,利润猛增,兼并事件比比皆是,但无序的价格战也由此出现。摩根认为,要想在钢铁工业中建立正当的秩序,必须进行更大规模的兼并与改组。 为此,他首先选择了约翰·沃恩·盖茨拥有的美国钢铁·铁丝公司。摩根用拉拢盖茨律师等多种方法威逼利诱达成了一个协议:在美国钢铁·铁丝公司之上,成立一个联邦钢铁企业,其中包括全美265家钢铁企业。 接下来,摩根以此为资本,开始了那场和安德鲁·卡内基家喻户晓的谈判,最终以4亿美元收购了后者的钢铁公司。1901年,摩根自己的美国钢铁公司终于正式成立。 为了使公司加速运转,摩根一方面制定高额产品价格,以挤压中小钢铁公司的方式抬升了行业门槛;另一方面,趁这些中小公司财务吃紧时,继续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一举吞并了700多家相关钢铁企业。 此后,摩根的美国钢铁公司马上开始降价,这种策略相当奏效,公司鼎盛时期,董事会控制了全美3/5的钢铁生产,可以决定近17万钢铁工人的命运。而美国钢铁公司也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工业公司。 如今,垄断时代终结,世界商业权力也已分散到不同机构。正如现在国内畅销书《摩根财团》中所言:今后再也不会有哪家银行能像摩根财团那样强大,那样神秘和富裕。 价值投资者的福音 在中国,他被称为“股神”,在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人们急需巴菲特秘诀 巴菲特 2003年比尔·盖茨访华时,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曾向他询问美国资本市场的情况,盖茨的回答是:只有一个人真正懂得其中奥妙——沃伦·巴菲特。 回到美国后,他将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发布的年报寄给江。 不过,巴菲特进入中国,源于1997年国内引进的一本名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的传记,该书副标题“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一度吸引了广大散户投资者的眼球。当年,深市一度超越6000点大关,但在不久后惨烈崩盘,此后三年间一路跌至3000点,而曾引发“3·27国债风波”的“中国证券业教父”管金生亦于当年入狱。 此后,虽然巴菲特之名逐渐广为人知,但其投资方法——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于1934年首创的价值投资理论--直至2002年才为狂飙突进的中国基金业广泛提及。很难说充斥着投机与黑幕的基金业是否真能按该理念运行,但巴菲特和他的投资业绩已在中国深入人心。 在美国,巴氏被称为“先知”,但在中国,他更多被喻为“股神”:11岁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白手起家缔造一个千亿规模的投资帝国。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自1965年至2003年保持平均22.2%的年收益增长,就是说,如果你1965年投资1万美元于该公司,现在它已价值2595万美元,同一阶段,如果投资于标准普尔500指数,你只能获得47万美元。 预计,如果这个速度保持到2009年,巴菲特80岁的时候可能成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千亿富翁。这使得人们不断猜测此中奥秘—— 事实上,巴菲特最大的秘密,就是他没有秘密。 任何人均可从格雷厄姆的作品《证券投资》、《聪明的投资者》及巴菲特每年的年报中获得相应的一切知识。价值投资理论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 “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对于尚处于喧哗与骚动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此话始终适用。■ 巴菲特的财富轨迹 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11岁 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22岁 大学毕业赚得第一桶金:一万美元 25岁 在自家卧室成立合伙企业,个人资产超过10万美元 1965年 购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权,正式成为千万富翁 1981年 进入亿万富翁俱乐部; 1988年 个人资产突破10亿 1997年,在自己的身价上添上了第10个“0”,时年67岁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