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企业话题 > 体育营销,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体育营销,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8-09, 作者: 王逸凡, 访问人数: 4551


  ·3月16日,中石化在英国签订了F-1有史以来中国企业的最大一单:拿下2004年至2006年F-1中国站赛事的冠名权以及赛道广告等多项权利。中石化希望借此取得与国际石油企业比肩而立的位置,打造包括加油站、润滑油、沥青等产品在内的整体品牌形象。预计中石化今后三年付给国际汽联管理公司FOM以及央视F-1电视转播冠名权的费用总共近8亿元。

  ·3月26日,联想集团在北京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正式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这是奥运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联想将拿出8000万美元用于TOP,等值于6亿多人民币的费用将从2005年到2008年分成四年,陆续支付给国际奥委会。高额的赞助费只是开发奥运市场的入场券之一。要想真正提升品牌形象,至少要有3-5倍于赞助金额的资金用于公关推广、市场活动等,也就是说联想至少要拨出3亿美元的专项经费,否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4月13日,海尔集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老虎篮球队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海尔正式冠名该球队,该队队长、著名的世界级篮球明星安德鲁•盖茨应邀出任海尔电脑的形象代言人。据了解,这是海尔首次以冠名的方式参与体育事业,同时也是中国以企业名字冠名国外俱乐部的首家企业。

  2004年3月16日到4月13日,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国内三大企业巨头中石化、联想、海尔先后斥巨资杀入体育市场,不能不说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道奇观。这些中国的精英企业,为什么突然不约而同地对体育营销情有独钟了呢?

  以下资料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据市场经济专家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国际知名度提高1%,而赞助奥运、F1这样的赛事,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可提高3%甚至更多。

  这方面,三星的例子最为人称道。20世纪80年代初,三星在韩国只算是个二等角色。1986年,三星把握住汉城亚运会的宣传机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后,三星又把目光投向奥运赛场,并于1998年正式成为TOP全球赞助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招,凭借一次次的奥运TOP计划,三星在全球品牌坐次上迅速提升。根据2001年世界级品牌调查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三星品牌价值64亿美元,全球排名第42位;2002年,其品牌价值83亿美元,排名跃居到34位;2003年排名25位,成为亚洲第二大品牌,也是全球范围内品牌价值升幅最大的企业。

  体育营销能有如此魅力,再联系中石化、联想、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三家企业前赴后继杀入体育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正如其他营销模式一样,体育营销并非十全十美。纵观整个体育营销史,尽管有许多像三星、可口可乐这样的成功典范,却也不乏无功而返、得不偿失的失败例证。

  作为促销、广告之上的一种高层次营销手法,体育营销在中国的路刚刚开始。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如何结合实情、趋利避害,充分挖掘体育营销的潜力,值得每一个欲投身体育营销事业的中国企业深思。

  与品牌属性相关吗?

  企业之所以采取体育营销绝非偶然。首先要考虑的是品牌或其企业内涵是否“门当户对,即产品的属性与运动的联结是否自然流畅。如果产品与运动的联结过于牵强,就难以让消费者对运动的热情转移给产品,如“看奥运会一定要穿××牌牛仔裤” 、“看世界杯,喝××牌饮料”,就让人觉得可笑。体育营销应该成为品牌和消费者改善或重建彼此关系的重要工具,双方藉体育运动产生共振,双方共同的焦点都放在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运动上,把体育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当中,并由此形成共鸣。

  1964年,日本精工赞助当年的东京奥运会,是因为奥运会带有天然寓意,宣扬的是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文化。而精工表作为一种精准的计时器出现在比赛场,能够使得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品质增强信念,赋予企业产品更多的想象空间。精工与奥运会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

  并非所有企业都应当成为奥运赞助商。正如可口可乐全球奥运项目总监富兰克林所说,奥运会、品牌、消费者,这三点一线的紧密联系是赞助商成功的关键。对于中国企业海尔来说,就存在着品牌结合度不足的问题。海尔所倚赖的核心产品主要是视频显示设备和白色家电,但前者已经由老牌TOP企业松下占据,后者又缺乏和奥运会的关联度,因此最终海尔没能成为首家中国企业进军奥运TOP。 

  和品牌战略一致吗?

  品牌战略是企业最高战略,是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体现,而体育营销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方法。因此,体育营销服务于品牌战略。

  在体育营销中,企业通过体育赞助、冠名、请体育明星作产品代言人、符合体育文化的产品设计以及购买球衣广告、体育场广告等多种形式来整合企业资源,将体育文化与企业品牌文化融合,上升为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只有严格按照品牌战略的要求开展体育营销,才能体现体育营销的真正价值,才会物有所值。可见,要想发挥体育营销的威力,并不是仅仅掏钱赞助一项体育赛事,然后万事大吉那么简单。

  世界饮料业霸主可口可乐坚持体育营销战略,长期以来赞助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体育赛事,实际上体育营销已经成为其品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可口可乐文化,可口可乐也得以风靡世界。

  很少有国内企业从品牌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体育营销的问题,体育营销在一般企业眼里不过是一种“短平快”的战术、一块打响知名度的敲门砖或简单的促销工具。他们在电视上做几次广告,在报纸上吆喝几声,以为就是搞体育营销了,岂不知消费者还没有真正理解其中信息,就已没有了踪影。由于缺乏持久性战略指导,很多时候体育营销就成了国内企业昙花一现的即兴表演。

  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第五季”以 3100万元买断央视独家特约直播权,打算走体育营销之路,利用世界杯的轰动效应让品牌一炮走红。但这种所谓的体育营销缺乏持续性,根本无战略可言。世界杯过后,第五季的广告便换成时尚、前卫的滨岐步为代言人。结果在消费者心中,靠3100万换来的“体育概念”与后来的“时尚、前卫”发生了冲突,消费者不明白该企业战略到底是什么,哪个才是企业的品牌文化,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也没取得预期的效果。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0篇)
*多平台时代的体育营销 (2011-03-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沃顿知识在线)
*体育营销十大命门,想清楚了再动手 (2006-06-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孙叶芳)
*挖掘体育营销的“金矿” (2006-06-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胜乔)
*体育营销:中国企业以世界杯的名义博弈 (2006-05-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朱扬眉)
*体育营销:谁的胸口写着一个“勇”字 (2005-12-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德华、艾浪滔)
*体育营销在中国 (2005-12-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孟梵)
*十运会中特步的体育营销 (2005-11-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邵千华)
*营销寻找体育的“谜米” (2005-11-10, 《新营销》2005年第十一期,作者:杨宗雄)
*不要让体育营销成为一种烧钱的游戏 (2005-10-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逸凡)
*体育营销构筑强势品牌 (2005-08-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兵武)
*烟草体育营销,赢在哪里? (2005-04-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邦清、彭永健、魏辛民)
*体育营销,“烧钱”的艺术 (2004-07-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钟超军)
*体育营销中的品牌决定论 (2004-04-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军磊)
*体育如何与媒体互动? (2004-04-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韬)
*体育营销 :中小企业切入奥运有“捷径” (2004-04-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韬)
*体育营销:作用到底有多大? (2003-11-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华)
*中国体育产业冷思考 (2003-08-25, 《智囊》,作者:康亮)
*体育营销探悉 (2002-08-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勇军、罗有立)
*赞助体育 中国企业学会四两拨千斤 (2001-09-12, 中国经营报,作者:郭洪)
*企业竞打体育牌 (2000-06-30, 《销售与市场》1996年第八期,作者:黄俊伟)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