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中国车市遭遇“熊市”的背后

中国车市遭遇“熊市”的背后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8-10, 作者: 巍然, 访问人数: 2441


  几乎没有人会质疑中国汽车消费的需求规模和消费者的现实购买力,但今年5月以来中国车市出现少有的且看上去会不断持续的“熊市”窘境,着实让厂家伤透了脑筋。原以为通过北京国际车展的登台亮相可以“冲冲喜”,没想到带来的是难以预料的“冲击”,车市只是在国展中心的小范围内繁荣了一把,紧接着便坠入低谷。眼花缭乱的新车型、概念车并没有让消费者看花了眼,几辆勉强订出去的“顶级轿车”和中国每年450万辆的消费能力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实在不是什么热点,倒是拥挤的人群让“上帝们”团结在一起加入到全国范围甚至是空前绝后的持币待购的热潮之中,这恐怕才是车界最大的看点。而此期间北京的天也是超乎寻常的热,热得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喘不过气来。

  5月、6月,现在看来肯定还有7月、8月……在这个微妙的时期里,每一个关注中国汽车工业的人都会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车市陷入“熊市”?是厂家的不断降价失信于民?是道路不间断的拥堵令人生畏?是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已释放殆尽?是汽车信贷、保险等宏观调控手段的生效?是WTO条款中取消进口配额和降低关税大限的临近?还是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出台后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必然的整合和振荡期?总之种种揣测多到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都是我的错”

  现在终于有厂家可以鼓足勇气站出来说:都是我的错,当初不该掀起价格战,结果现在想收手都难。敢于自我剖析和认错的态度总是让人心生几份敬佩,但这并不能改变车市风光不再的颓势,而中国汽车业现在和将来的命运又该由谁来负责?我们不能再说“存在就是合理的”,那充其量是一种万般无奈下的自慰,于中国汽车业现存危机的解决无益。

  应该承认是厂家自己掀起的价格战让惯于冲动的消费者多了些冷静和机警,但当消费者正在大踏步的实现理性和价值回归的同时,我们的汽车厂家却仍然执迷不悟甚至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浮躁和狂热,继续做着凭价格可以战胜一切的美梦。有的说坚决不降价,否则赔偿高出部分;有的说已经是在赔钱卖了,但没过两天又降了好几千元。这就不能不让手握着大把钞票并有的是美好等待心情的消费者大失所望,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汽车的成本底线究竟是多少,即便是对于腰缠万贯的人来说,一个月降一万的行情尚且需要点儿心理承受能力,而事实上绝大数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只能期待一降再降,最好降到和自行车的价格差不多才好。其实只要厂家能扛得住、耐得住寂寞而不让价格战继续升温,有一份“等你一万年”的英雄豪情,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自然会产生松动并投怀送抱。令人遗憾的是厂家大概是在情急之下忘了这一点也违背了市场经济最根本的一点——今天是买方市场,不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那只“无形的手”,你不“熊”谁“熊”?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就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主导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因素太多,简直让人难以分辨,降价只是众多深层力量博弈所涌动出来的表象,而它在不同厂家之间的传递和追逐所产生的叠加效应却把这种影响扩大了,最终使浪子回头的那一刹那黄金滚滚而去。

  永远的痛

  历史的作用在于可以回顾昨天、畅想明天,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会让你对这种作用丝毫不敢低估并刻骨铭心。一位汽车业内的老专家曾经颇有感慨地说:中国没有汽车工业,只有汽车买办。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们除了大规模地造车、造壳之外,充当的只是国外技术的贩卖商。已经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中国汽车业突然刮起的一股“合资风”以人们想象不到的速度给国内汽车厂家带来了多年渴求的“资金、生产线、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转制了、效益提高了……”总之全都是好处,皆大欢喜。事隔多年再回过头来看,才大梦初醒。人家的核心技术和管理模式今天变成了我们的“路径依赖”,产生的“惯性”已是势不可挡,要自力更生谈何容易。外方的真正聪明之处在于将本国并不是最先进的技术拿到中国变为高度垄断的核心技术优势,同时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中方建立的销售渠道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

  目前,汽车业内一场马拉松式的争夺战还在悄悄进行,外方每时每刻都想冲破在合资厂中50%的股权限制,中方则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求得在不掌握核心技术前提下的安全感。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局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放弃这种争夺,原因倒不是因为安全感不重要,而是“品牌、技术和车型都在人家手上,只有听话才能拿来赚钱,这该是国内汽车企业“永远的痛”。这不能不让很多人谩骂这些企业没有“中国人的骨气”,但企业也有自己满肚子的委屈:不那样不行啊,上万职工谁来养?

  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伤痛而止步,它只会告诉你: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命运之舟仍然由你自己掌舵。

  吊死在高利润的瓶颈上

  与国内汽车厂家的痛相比,消费者也有着自己无法驱除的“痒”,那就是仍然渴望拥有自己的私家车,这使得中国的车市终究还有希望可言。贷款购车首付的提高不足以使他们放弃,因为凭借与银行的关系,经销商已经找出了数十种解决办法。油价的不断上涨、交通管制和拥堵不堪的路况也不足以使他们放弃,因为经济仍在迅速增长,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并没有降低。进口车价格将到位可能会推迟一些人的购车计划,但不足以使大多数人却步,因为再怎么降也还有一个25%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同等级别、同排量的进口车注定要比国产车贵。而降价的阴影也不会永远笼罩在汽车交易市场的上空,经销商仍然有希望在打开门市的第一时间迎来光顾者。只是这些元素突然的“大聚会”,爆发出的摧毁力是任何单一元素所不能比拟的。但这些并不是造成“熊市”的全部理由,至少不是根本性的,因为这一切都会在理性的基础上最终得以平复,而车市也会在供求双向调节的作用下展现正常的面貌。

  问题的真正所在,是在于中国汽车目前仍然是暴利行业,证据是若非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精明的投资者携巨额资本拼了命地涌入。君不见如今号称赚钱的家电行业利润率仅为2%左右,而卖一辆车的利润率则高达25%到30%,这还不包括某些汽车厂商实施加价销售的策略。而今天在欧美市场上,整车销售几乎是零利润,总体水平不超过3%,他们主要靠二手车、售后服务和汽车金融来盘活利润空间,真正拼的是服务。如果中国汽车厂家仍死抱着“高利润”不放,将最终吊死在“高利润”的瓶颈上。世界是公平的,几年前当众多汽车企业在享用着“井喷”时代带来的“高利润”美味时,恐怕不会想到今天车市会突然遭遇“熊市”的境地。所以该接受的就要接受,该放弃的就要放弃,因为有时候放弃未必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或者说是唯一的选择。

  一同走过一段艰辛的日子,现在厂商最需要的是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团结起来、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大力发展自主核心技术,重拾消费者的信任,而不是各自为政、兵戎相见!还记得一句歌词——风雨中我们一起长大!相信中国车市在经历“熊市”的阵痛之后,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原载:《销售与市场》

  巍然,业余作家,资深策划人,现任北京同期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策划,电子邮件: weiran100@sin.com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中国车市“星罗棋布、棋开得胜” (2009-12-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树雄)
*车市营销,能仅靠降价吗? (2004-11-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明刚)
*谁在左右中国车市? (2004-08-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晓亮)
*谁左右着车市价格? (2004-07-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钟超军)
*华南车市回顾及走势 (2004-07-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树雄)
*车市过冬,留给民营企业的后门 (2004-07-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中国车市需要“救市”吗? (2004-07-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江伟)
*2004:汽车市场会成熟多少? (2004-03-02, 经济观察报,作者:陈文凯、杨仕省)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