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汽车业产、销“均衡论”重现江湖

汽车业产、销“均衡论”重现江湖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8-26, 作者: 丁树雄, 访问人数: 2348


  车市低迷,骤然间资金压力、库存风险、盈利能力、运营模式等成串问题浮出水面,经销商纷纷质疑厂家“垄断”,亚之杰、亚飞跨区连锁销售,AEC借壳深达声(全称),上海永达谋求上市,大家希冀通过自救解决资金链供应及其他深层次的发展问题,其中一些有实力的汽车经销商开始“越轨”,凭借自身渠道优势欲效仿家电行业的国美、苏宁与厂家“抗衡”,单向的汽车产销均衡格局即将被多维的博弈所打破。

  三段式:产销关系形成初期,主机厂与经销商关系是不对等的,厂家进行品牌输出、授权销售服务、提供管理培训、要求系统对接(包括使用厂家指定的成套MiS系统)、安全库存承接等,而经销商则斥巨资建店,并无条件接受一切。这一阶段,由于汽车业发展迅猛,钱景诱人,经销商对厂家的“不对等条款”心甘情愿地全盘接受。形成两厢情愿的“完美均衡”。 第二阶段随着经销商数量递增,厂家开始根据销量安排座次,分为A、B、C、D级,不同政策对应不同等级,并严禁跨区销售,同一品牌的经销商相互比照、印证,增加主机厂获取信息的途径。由于车市转淡,面对产能与销售的矛盾、高投入与低收益的怪圈、库存风险移转的侵害,经销商们突然意识到幕后的罪魁祸首可能是厂家,而不是市场。于是他们开始联合对厂家的不合理做法提出动议,他们或半开玩笑,或半郑重其事的提出,但无论如何,过去一对一的“完美均衡”已转变成“一对多”的“一般均衡”,即厂家利用经销商“管理”经销商,实现互相权衡制肘。 在此其间有“离散”偏好并有实力的经销商(拥有两个或多个汽车品牌),开始与厂家暗暗较劲,他们不断引进相互构成竞争的品牌,并根据手头经营的品牌的盈利能力,按波士顿矩阵将经营的品牌划分为奶牛、明星、狗类、小孩等(其实质等同于厂商给经销商分级),在资金吃紧时,根据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资金确保重点,打款定货也按三六九等安排次序。他们采取进口车与国产车并网销售、维修并网(即有些业务没做起来的大型汽车流通中心,实施几套人马共享一个车间开展维修服务)的方式,逆流而上向厂商谋求更多的“市场权力”,至此第三阶段特征显现,经销商开始反向要求厂家进行动态匹配。

  新格局:就此讨价还价的博弈格局出现了。 强势经销商买断包销某款车型,想稳赚不赔,反过来厂家如法炮制,将近似的另款车型包销给另一经销商,零库存批量成交,将风险转移到包销户上。买断商在叫苦不迭之余,也并非等闲视之,采取降价促销、跨区销售等消极应对策略,丢车保帅,要求厂家补贴。更有甚者,一些经销商使出了“连锁经营”的模式,盘子越扩越大,资金需求激增,大有置死地而后生的气概。 在某些地区,出现同类品牌的经销商们绕开厂家进行联盟,共同降价救市、挺价挽市或承诺差价补偿,目的是共同向主机厂要求更多资源。这种第二级权力中心表现为,由实力鼎盛的经销商牵头共同制定营销策略(如联合广告)、经营战略(如共同出资并购)向竞争品牌发起挑战,大家联合起来要求厂家重新订立契约,并以放弃品牌为要挟。 面对经销商们的“挑衅”,主机厂并非消极退让,而是在源头上扼制“三流”(资金、信息、物流),利用经销商制约经销商,逐步分化瓦解同盟阵营。 

  控制力:现在欲扮演“强者”的汽车经销商头好开了,但尾却难收,虽然有家电经销商“反叛”意识,却无家电经销商的操盘能力和绝对的控制权。 现在,市场化运作最为成熟的家电行业日益呈现“品牌是基础、分销是关键,决胜在终端”渠道为王的态势,苏宁、国美之所以敢要挟厂家,这“胆”来自其连锁的渠道。当今,无论白电黑电,利润偏薄,厂家自建渠道成本偏高。而自行出资搭建“通路”的经销商 却可以逆流而上制约“源头”。不仅如此家电经销商售后服务完全能自行解决。 与家电业不同,汽车行业却要牢涉交通、能源、环保、治安等系列社会问题,汽车经营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受政治干预度较高。不仅如此,汽车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耗品”,自身缺乏“完备性”,由其衍生的关联性问题很多(比如维修保养、油费、路费、停车费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光靠汽车经销商自身是无法解决的。 越是强调外部的协同性、淡化个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市场权力就越容易分散。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非常丰富,要做全做大,投入的成本高昂,而且管理还必须要跟得上。目前,本土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汽车经销商凤毛麟角。汽车市场方兴未艾,厂家不想过早葬送高额利润,因而千方百计打压经销商,宁可牺牲经销商的利益来确保自身产能的稳定。抑制经销商品牌传播就是其中的表现,品牌不过硬,连锁 就落空。通路不畅就难以与厂家真正叫板。 此外,汽车零部件属于全球采购,集成化度、市场复杂性远超过家电行业,经销商很难把控价格。价格杠杆没优势,规模连锁经营寸步难行。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绝对构不成杀伤力。笔者认为未来3-5年内,汽车经销商与厂家的不对等关系都很难形成逆转。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dingshuxiong@12.com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汽车产销关系走势裂变 (2005-01-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树雄)
*2004汽销、愁年似火!--中国汽车经销商为谁而战? (2004-10-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树雄)
*谁浇灭了消费者的热情? (2004-09-24, 经济观察报,作者:孙斌、王秋凤)
*外资攫取中国汽车渠道的攻略 (2004-09-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树雄)
*汽车经销商营销的“十五大瓶颈” (2004-07-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树雄)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