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没有“例不虚发”的飞刀--十年营销感悟 1994年,我走下大学讲台,开始实践我虽然讲授10多年、编过相关教材但其实一直半懂不懂的“营销”。 出自知识分子的“研究癖”,在10年的营销生涯中,无论是在企业供职、坐在总经理的旁边当参谋(企划总监或市场总监),还是做职业咨询师、坐在董事长的背后做幕僚,我都一直在追寻可以一招制敌的武器。古龙先生笔下的那把“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古龙先生提供的、与飞刀绝技有关的、关于手中刀或心中刀等的线索,就这样一直象启明星一样总在天边诱惑着我。 今天,似乎可以说,我找到了那把“飞刀”。 一家乳品企业的兴衰:成也心法,败也心机 TY乳品公司是我“职业经理人生涯”的最后驿站,也是我“职业经理人”生涯中服务最久、职位最高的企业。在该企业的最后一次大会发言,标题也正是谈“心中刀与手中刀”的:《成也心法,败也心机》。 这家小规模乳品企业的成都公司,我主管其营销业务的三个月内,销售额和利润首次超越总部所在地、投资规模5倍于成都、辐射面积3倍于成都的重庆市场;全面主持营销工作一年后,在7个分公司(重庆、成都、武汉、广西、湖南、南京、无锡)中投资规模最小、利润却占到7公司总额的70%以上(绝大多数分公司亏损); 而且,利润还超过或接近成都本地一系列规模几百倍于我的同行如沙河、华西、菊乐;投入产出比几十倍乃至几百倍于竞争对手。 为什么当时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 关键是“心态”。 一是投资者的心态。企业规模小,投资者“心”不大,肯把发展权、利益都让出一些给送奶工队伍,公司愿意让送奶工成为所在市场的主人。这就为我的“社区化营销”奠定了基础。 二是干部队伍的心态。企业规模小,利润不少,希望还在前头,干部们愿意吃苦耐劳、共同创业。所以,除个别“有后台”的干部敢于“腐败”外,多数干部还很“健康”。 三是送奶工的心态。企业起点低,送奶工对企业预期好,信任企业,愿意牺牲暂时利益、与企业一同成长。 以这样的“氛围”为基础,我才有可能把TY公司迅速建设成成都、乃至四川省乳品行业唯一的“营销型”组织(实际上,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四川绝大多数企业至今仍然是推销型的,所以,尽管产品优秀、人力成本低,依然没有竞争力,轻轻一打就垮)。 以下营销措施,都是在“心”的作用下发挥作用的: 1.社区化营销与送奶工包装后的刻意“社区化”。以“送奶工人文主义管理”为原则,不仅有着装等CI层面的统一,还有写着“某某片区送奶服务员”的名片、户外广告,还有能让农民兄弟象专家一样工作的《消费者常见问题标准答案》、《社区配送服务员手册》,把企业业务体系“社区化”,纳入消费者的监督之下,取信于社区。 那时,我们的送奶工,穿着统一服装,孜孜不倦地为社区服务,救助孤寡、义务劳动。在那些大雨淹没路面1米深的日子,路上没有车辆,只有我们公司的送奶工头顶着奶箱,趟过1米深的积水,坚持送奶到户,还捎带居民急需的其他生活必需品。一个送奶工临晨4点在送奶途中发现入室抢劫,勇敢与歹徒搏斗、重伤昏迷、被送进医院,醒来第一件事是告诉医生他还有奶没有送完,头部缝了70多针、依然坚持完成任务、保证当天全部送到;许多门禁森严的居民小区,连报社的投递员也不能进,其他乳品企业的送奶工当然更不能进,只有我们公司的送奶工可以进去,因为他们公认是“最可信的人”;对发酵奶时间要求严格的居民,直接把房间钥匙给了我们的送奶工人,工人可以直接把奶放进消费者的家庭冰箱,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我们承诺市民“先喝奶、后付款”,货款居然从不出问题。 2.差异化的营销主题、持续化的促销链。 当竞争对手推出质量更好的产品时,我们胸有成竹,因为,对手们都是“推销型企业”,工厂把奶卖给送奶工人、送奶工人卖给消费者而已,连统一的品尝活动也无力组织,更没有其他取信于民的手段,何惧之有? 而当我们开发出新产品时,我们会有章有法、有条不紊地开展“主题链促销推广”,主题常新、方法新颖、爱心永恒,掀起一个接一个的销售高潮。 在消费者眼里,我们才是可信的大企业,竞争对手们只是一群散兵游勇的相加而已;在我们眼里,对手们虽有数以千万、亿万计的规模,但不过是任我宰割的死肉而已。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