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逼害了这些方便粉丝企业? 前些时日我也准备上一个方便粉丝,于是对点益企业的股东们讲。没想到我这话才一出口就受到所有股东强烈的一致的反对。由于他们都是本地有名国有企业的老板,虽然经营的产品在国内算不上什么品牌,但对自己都有不同寻常的自我意识,也算眼观八路的人,所以他们提出的反对理由很简单――陈朝晖的白家把方便粉丝行业里的竞争对手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他们得出一个最终结论:粉丝行业垮掉的企业都是白家打垮的,白家太凶横,我们还是不要做这个。白家一出世就真是的天下至王至尊者吗?我记得当年白家进入方便粉丝行业可是只有三十万左右的启动资金,比他大得多的企业已经有不少的一批,他真能一上阵就将所有粉丝企业全部击毙?是白家的实力“太强”有背景,有独门绝技?或者是消亡的那些企业自身本来就有问题,经不起竞争? 现在很多做企业的朋友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某某公司被某某企业给打垮掉了。我们企业内也有部分人在做新品牌开发时,说我们要以XX为目标,在什么时间内打掉他。 事实真是如此吗,企业的灭亡真是对手造成的吗?我的答案是不尽然,其实现实中的企业大多是自己将自己打掉的多真正被对弄垮的少之又少。 带着上面这些问号,我开始对粉丝行业内已经消亡的大大小小二十多家企业的经营者、当事人进行访谈,对他们的经营过程进行深入了解,想分析出到底是谁弄垮他们企业的。 一个多月下来,这些现已消失的方便粉丝企业的经营原貌,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有的产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从没开发市场;不是中间商不接产品代理或经销的的招,而是跟本没有专业人员去开发;终端不是不让上货,而是生产厂家不懂如何做终端又怕麻烦;不是人才不上门,而是有人来了也不用;不是资金太少而是有钱被骗也绝不投入市场对产品进行宣传。 原来这一个个厂家全是在搞自杀身亡。 逼人才绝食自杀 在这些消亡的企业里有一个普遍现象,重生产轻销售(更胜者有的是什么都不重视)。无论是用大投资上现代化流水生产线的生产厂,还是没多少钱只能用简单设备(绝大部分小厂的生产设备来自方便粉丝行业的开创者“光友”)小的家庭作坊,生产人员数量远远大于销售人员数量。不管是叫营销部或销售部的所有营销负责人一般由老板“亲力亲为”要不是亲戚朋友把守,绝不会让外来人员入侵。问题是这些当营销负责人的人,要不是搞生产技术出家,要不是做一锤子生意的买卖出身无一不是营销的门外汉。由于这些管理人员当心外来和尚会念经然变成主持,他们的主要策略就是不请外来的人员做销售,不得已时就是要请也只能找不比他能干的人,一不小心来个能干的,这也好办,想方设法阻击他。阻止不了也可以做决不让营销人员拿到高工资。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需要文化凝聚,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这些企业全是搞“你有我有大家有”、搞领导式的终极关怀。终极关怀是企业文化吗?大部分企业没有经营的目标,有目标的也只是几年做到多少量,没有分到年、月的销量计划,更不要说周计划了。分解的目标也只有销量目标没有企业的文化目标。 选人、育人、留人,没有标准,也不知道怎样做。在这些企业好象还没听说有过一次象抹象样的培训。都担心自己成了黄埔军校。 领导压制员工的创造力,市场上有人一打电话来反应问题,领导们的对策就是开会,而一开会就跑题,会议刚刚开始,领导就发言,一发言就定调,员工还能发表什么意见呢,附和,就是沟通有效,反对就挨骂。员工有建议有想法,而且想说,但不能说——怕挨骂。压力转移到一线销售人员身上。领导常常在给自己的下级办事。虽然已经授权,却还要时时插销售人员的事。以免权力旁落。这就等于大火把屋子全烧光了消防队才来救火。真是司令炸碉堡――没事找事。 一个企业内部的综合竞争力无非领导力、企划力、执行力的合力,检讨一下这些公司公司我们不难发其中的问题。 对每一位员工的态度很可能决定了“明天他是否依然爱你”。毕竟春暖花开的时候才是大家春心萌动的时候。 给制度上套自杀 这些企业在管理制度上都有共同点。制度流于形式,制度适用于普通“老百姓”,不适用管理人员;适用外来人,不适用于亲友。员工不能迟到,领导却可以天天不上班。员工不得赌博,领导却可以而且还在包间里赌,同经销商赌。 部门设制是玩的一个空架子,大家都只是后勤人员,所有决定老板定,所有事情老板做,专业人员更不能发挥作用——无权。难怪企业的任何一个部门设不了多久就要撤。 岗位职责重叠,分工出现重叠,结果是部门间扯皮。 责、权、利不对等。这里面有部分企业的领导欺软怕硬,有脾气的员工领导就怕。有的老板用混社会的那一套来管理自己的员工。 这些公司是一个典型的人际导向型团队,而不是工作导向型团队。几乎每次开完会,甚至各位领导们开完会后,首先安排的就是到哪里吃饭?哪里唱歌?然后又在哪里打麻将,血战到底……,甚至第二天在会议室还要议论:妈呦,老子昨晚熬个通宵,输了好几千。请问昨晚上你还和你的下级一起在OK厅里嚎叫,今天上班他没交报告,你能放下兄弟情面来处罚他吗?即使你能做到,但能保证所有的主管都能做到吗?一个企业需要企业伦理,而公司上下都是兄弟的这种伦理是非常危险的。有人说把这些钱用来慰问一下员工家属可能会更好。老总就会发话,让别人用那有自己花开心。 在制度上老板开心了,员工寒心了,队伍就只能散掉了。 表面重视过程,实际上忽视过程。 表面上在考核,但考核标准是什么?企业上上下下,就是连老板自己也无所知晓。有量化考核的也仅仅是一个费用率,小心哦,谨防卖得越多亏的越多,前后矛盾吗?不矛盾,费用率毕竟不是利润率;非量化的考核则似乎在跟着感觉走,要标准是没有。这就出现有的企业产品卖了不少,钱赚不到一分,最后还是只得关门大吉。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