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鼓王大会”全案策划 大型文化活动的“核裂变”传播效应,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就旅游业而言,成功的大型文化活动,能够催生出几何级数倍增的综合效应,使旅游产业链上的各相关行业群体受益。因此,众多的城市和景区,现在已把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作为推动城市发展、打造旅游品牌的“核子武器”。 但是,大型文化活动究竟应该怎样策划和运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举办过一系列全国规模的影视、文化、旅游活动。笔者担任总策划,举办于2000年春季的《中华鼓王大会》,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次。 该活动瞄准国内第一个“五一黄金周”,意在提振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其间,见诸媒体的报道共有850余篇。景区黄金周的门票收入刷新历史记录。而且,它还作为无锡市的重大城市文化活动,写入了市长的《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这一案例的策划过程。 创意——理性务实 旅游景区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宣扬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提升景区的品牌形象;二是拉抬人气,促进销售。因此,景区的大型文化活动,本质上应是一种理性务实的市场营销行为。 一、创意思维,谨防两个逻辑陷阱 大型文化活动成功的关键,首先在创意。 创意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主题。策划人在创意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掉入两个“逻辑陷阱”: 1、为活动而活动。 许多营销策划人,看到竞争对手市场活动不断,深感压力。而景区管理者也普遍存有一种幻想,希望通过声势浩大的景区活动,“毕其功于一役”。 这种浮躁心态,很容易使策划人头脑失去冷静,急功求进,未经充分论证就仓促举办活动。结果,事与愿违,变成“为活动而活动”。 “为活动而活动”的害处,一是把活动本身当作目的,舍本逐末;二是只顾追求活动眼前的轰轰烈烈,却不考虑活动对企业品牌的长远影响。 2、活动等于销售。 成功的大型文化活动,能够充分吸引眼球,聚集人气。但是,大型文化活动只是景区营销管理工作的手段之一。它必须跟其他营销要素有机结合,才能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如果简单地认为“活动等于销售”,大型文化活动跟市场促销活动就没有任何区别。其巨大的综合效应,也就难以得到体现。 二、文化梳理,发掘景区价值内涵 创意大型文化活动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从形式到内容,使活动本身和景区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用合一”,避免出现活动和景区“两张皮”。这就需要我们在创意开始前,首先对景区的品牌价值内涵进行梳理和发掘。 从景区空间体验的角度来看,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带给游客哪些独特感受和体验呢?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 1、影视魅力。 九十年代以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诞生了一系列中国影视界的鸿篇巨制,成长出一批优秀的影视演员。许多著名的大陆和港台影星,常年活跃于此。一睹明星风采,探寻影视奥秘,是游客来此观光的主要原因。 2、历史文化。 因拍摄古装电视剧而建的影视基地,给人以古代文化的氛围感受。这种氛围感受,来源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世界名著本身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说:“文化的核心信息,来自历史传统。”当这些文化信息通过影视媒介,转化为景区的价值内涵,便产生了所谓的“历史感”。 但是,应当注意,影视基地所谓的“历史文化”,跟其他人文景观相比,有着质的不同。 人文景观是一种客观的历史遗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决定了它能“历时性”地展现文化演进的过程。 影视基地只是影视的副产品,是影视产业链上的一个衍生物。影视艺术“亦真亦幻”的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共时性”地展现过去、现在和未来。它给人们带来的,主要是关于影视艺术和古代文化的联想。 3、山水审美。 江南山水之秀丽,世人皆知。而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在太湖之滨的崛起,却使江南山水文化的审美风格为之一变。烟波浩淼的万顷太湖,因巍峨雄浑、气势磅礴的古代建筑群绵延其间,便有了一种硬朗和风骨。江南山水,从此少了阴柔,多了雄壮。 太湖山水环境内在文化气质的流变,给游客以全新的审美感受。同时,它为我们在无锡本地大手笔策划全国规模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城市文化的舒展空间。 三、提炼主题,布局中华鼓王大会 大型文化活动的布局,必须“落子生辉”,意境高远。策划人应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和独到的商业眼光,提炼出一个内涵丰富、跟景区有内在逻辑联系、又极具文化张力的活动主题。 在对中国传统艺术诸门类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我们选择了“鼓文化”。理由如下: 1、文化支点。 “鼓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文化内蕴极其深厚。甲骨文中“其将王鼓”、“其震鼓”,《周礼》中“救日月则诏王鼓”的历史记载,显示出早在中华文明的滥觞期,就有震鼓“声闻于上”的祭礼。 千百年来,“鼓文化”上至天神祭祀,下到农耕军旅,渗透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广泛而深远。 然而,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当我们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视角重新审视“鼓文化”,却发现它正在逐渐演变为一种纯粹的民间艺术。在主流文化层面,它已经被边缘化。 由此,我们找到了一个“支点”——用正在失落的“鼓文化”,来撬动一种文艺现象。让散落民间的优秀鼓队和鼓手,在全国媒体的聚焦下,竞逐“中华鼓王”,重新焕发这一古老艺术的迷人风采。 2、形式美感。 无论是艺术欣赏,还是媒介宣传,大型文化活动都应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通俗地讲,就是要好看。 “鼓文化”这一艺术形式,极具观赏性。从《周易》“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记述来看,鼓舞结合,古已有之。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动人诗句:“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飖转蓬舞。”更是写尽了胡旋女“人间物类无可比”的风姿。 在绵延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鼓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不断融合,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展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它们或阳刚、或优美,或威风凛凛,或灵动轻盈,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它传达出的信息,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一种群体精神风貌。 3、激情体验。 一个好的活动创意,应能引爆激情,直达人心。而撼人心魄的鼓声,就是一个绝好的激情引爆点。它会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鼓声为什么会给人如此强烈的震撼?因为它是一种心跳。是生命的脉动。是原初的音乐。《诗经》的开篇之作《周南·关雎》,曾留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纯美诗句。在黑非洲,它被称为传统音乐之魂。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