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中国企业再造之门(上)
中国企业“批判与再造”即将落地 数年前,一本《中国企业批判》红彻大江南北,该书对中国企业在企业家地位与意识、人才的使用、经营管理理念、企业运行机制等方面不尽人意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与卓有见地的评判。那么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在“批判”基础上进行“再造”呢?作为传统国有企业的一员,古井集团自2002年开始,深入开展了“批判与再造”活动,他们运用中国共产党优良的思想政治传统,并结合国外先进的“铁篦梳理”管理方法,探索出了一条中国企业思想营运之路,使机制、体制改革与思想革命互为促进,为搞好传统企业再造做出了有益尝试。《人民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项活动给予了深入报道。 记者最近获悉,该集团董事长、总裁,坚持和倡导“中国企业必须进行批判与再造”的王效金先生,又带领全体古井人展开一场“再造新古井”活动。他们一直都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长青之路,一直都在回答这样两个问题:支撑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走出企业轮回的怪圈和英雄主义的怪圈? 据了解,此项活动古井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安排了近五个月的活动时间,将完成制度再造、企业再造、文化再造等五项大事。他们旨在给企业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利润创造机制和分享机制,依靠团队的力量,依靠制度的力量,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虚实结合,苦练内功,强化“落地”,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形成一种系统的支撑力,来彻底地摆脱国有企业种种弊病,走向企业新生和人的新生。这也预示着中国企业正在用自己的运营实践针对“中国企业批判”的困惑做出了具体回答,更标志着中国企业“批判与再造”即将落地。 员工们,你能做出回答吗? 记者:王总,你好!这次“再造新古井”活动的开始时间,仅距你们集团2003年结束“批判与再造”活动不到半年。难道古井几年的“批判与再造”还没有让古井脱胎换骨?古井再造究竟还要走多远? 王效金:这几年古井人通过‘批判与再造’活动找到了存在企业和个人身上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旧思想、旧观念与旧行为习惯,发现了国有企业固有的种种病症,然而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尽管大家为治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病症依然没有得到根治。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受体制和机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致使过去的活动治了标,而未治本,导致病根依然存在甚至是病根深埋。如果说前两年的‘批判与再造’是偏重于务虚,偏重于发现病症、剖析病根的话,那么,今天进行的‘再造新古井’则是偏重于务实,偏重于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根治病症,从根本上来获得企业的新生! 说到底,前几年的活动,古井不是为了把员工都培养成理论家,最终目的是为了要完成古井彻底的、系统的再造作好准备。 记者:你的意思也就是说,古井虽然经过两年多的批判与再造,情况大有改观,但病症、病根并未从根本上消除,仍在制约着古井的发展。 王效金:是的。可以说,骄傲和自以为是、缺乏危机意识、执行乏力、官僚主义盛行、封闭排外等等这些,目前中国成功企业普遍存在的通病,可能在我们这里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古井发展的桎梏,面对侵蚀肌体的种种病症和病根,我一直在心里追问自己:古井和古井人能坦然地面对变化,增强危机意识,清醒警惕吗?否则今天的优势,可能会在明天消失甚至变为劣势。古井和古井人能坚决地破除封闭意识和狭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强吗?否则看不清压力和挑战,将成为我们自身的最大危机。古井和古井人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广纳贤士,做到可持续发展,再创往日的辉煌吗?否则墨守陈规,固步自封,放慢了增长速度,不再保有现在的优势,亏损甚至破产倒闭了怎么办?! 这几年来,古井针对落后的体制和机制,针对封闭、狭隘的观念,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批判与再造。目前,再造过程已经进行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大门已经敞开,春天已经来临,古井人又有何理由留恋于、沉醉于冬日的“温暖”,不敢于甚至拒绝走出大门,拥抱明媚的春天?为什么不能勇敢地走出新天地,来接受挑战,重新锻炼成长呢?
不要再留恋于“冬日的温暖” 记者:客观地说,近几年来,古井在企业改革和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同其他众多大型国有企业一样,由于公司所存在的产权问题、体制问题,导致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使你们在这些问题上一直不能有一个根本性的、本质的突破,深深地影响了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严重制约古井进一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我认为,古井人要能顺利走出大门,要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改制”。 王效金:你讲得很对。早在去年古井“批判与再造”活动动员会上,我就说过:我们以前的国企改革,大都只是在皮毛上下功夫,没有或很少涉及到“深水区”,也没有真正在解决“国企之病、体制之弊、机制之痛”等深层次问题上下功夫、花力气,因此,这也决定了我们过去的企业改革,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不能彻底地去解放企业的生产力! 而目前我们国有企业正在进行的这场产权制度的改革,就是为了解决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通过产权改革,使员工的身份真正从企业的“权力主体”变成企业的“利益主体”,即从“国家人”变成“自然人”,把一切权利、利益和责任都交还给企业员工本人,让员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到自己不仅是为国家,也是在为自己,为个人的合理利益而努力工作! 记者:那古井在这次改制进程中,遇到过来自一些员工的阻力么?你又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的? 王效金:说没有遇到来自少数员工的阻力,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那都是不可能的。毕竟,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大变革,涉及企业产权变更、职工身份转变等,对员工思想观念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企业改制涉及职工切身利益,职工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多。但古井的企业文化深厚,管理方法与企业运营思路比较成熟,再加上这两年的“批判与再造”,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全体员工改革的愿望日益迫切,改革的勇气日益增强,“早改早主动”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推进以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深层次改革报以殷切期望。总体上看来我们公司改制的条件现在较为成熟,同其他企业相比,员工的阻力相对来说少得多! 在我们这次改制方案宣贯过程中,对一些来自员工的意见与阻力我做了认真分析总结,发现在改制以来,我们公司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抵制改制的形形色色的人表现大致有这样两类:愚昧无知型,心理贫困型。 第一种愚昧无知型的人,他们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不了解国有企业改革大趋势。他们的眼里只有古井,只盯着亳州这块小天地,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变化有多快,外面的风景有多精彩!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期,平均主义、大锅饭,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在这次做改制方案解释工作的时候,有些职工问公司“签定三年合同之后怎么办”,还有的人要求公司“你要把我孩子的问题给解决了”,甚至得不到答复就撒泼,赖在办公室里不走!我们企业不是福利院,企业不是国家政府部门,它是个经济组织,它是讲求效率、讲求市场效益的,它不可能养你一辈子,包你一家子,任何工作岗位都要靠自己的实力,靠自己的本领,靠竞争来获得!这就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当然作为公司,作为我们的有识之士,任何时刻都不要忘记尊重人性,关注人权,保护弱势群体,但我们这里并不是尊重、关爱、保护平均主义。关心不是照顾,关爱更不是溺爱!我们要让我们的职工在市场风雨中去摔打,去谋生,去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技能,这才是最深层次的关心与关爱,这才是真正地“保护弱势群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使我们能照顾他一时,但也不可能照顾他一世,很多的路还必须依靠他自己去走!在自然界中,老鹰和狼都把自己的幼崽在差不多大的时候就推出家门,接受外界的挑战,难道我们还要做无知的父母,甚至做东郭先生么?要知道温室里的花朵看似娇艳,其实它是经不起风吹日晒的! 抵制改制的第二种人,是心理贫困型。他们不自信,不自强,看不清压力和挑战,不愿走出“身份”的阴影,吃惯了大锅饭,害怕竞争;他们只看到了变革会使自己失去什么,而没想到变革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或者在失去的同时能给自己带来其他的什么机会;旧秩序被打破了,他们只会本能的保护自己,认为不改制自己还可以喝上一碗“糊涂”(地方小吃),所以就要拼命保住这碗“糊涂”,不管变革之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鱼好肉! 古井正在进行的这场改制,对企业和个人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本质上讲是一件好事。但作为改制,它也是一种改革的方法,我们任何人都不能乐观其变,坐享其成,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员工都要为之有所付出。改制其实是一场利益的重新分配,从利益分配的旧平衡逐步走向利益分配的新平衡。这种平衡的循环提升过程,是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与优秀员工成长发展的必须,但利益的分配永远是不平衡的,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重要的是面对变革,我们能不能以正确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来妥善处理好变革中所遇到的各种利益关系,是不是只以“一己之利”来判断改制方案的是非,拒绝走出大门呢?!所以,心理贫困型的员工在数量上还是比较多的。 记者:王总,通过你对这两种类型员工心理的深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古井天天说要增强商人意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企业里真正的市场行为还远远不足。你们部分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还没有很好地破除封闭意识和狭隘观念,看不清压力和挑战,他们身上的国企弊端还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使得企业的改革阻力重重!当然我也认为这些问题,它不仅仅是古井所独有的,我相信在我们绝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这些问题! 王效金:确如所说。但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就古井而言,要彻底根除所存在的病症、病根,就必须再造一个全新的古井,就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制度再造、企业再造和文化再造。最终通过“三个再造”,来实现我们人的再造。否则,任何的犹豫、徘徊及停滞不前,都将导致可怕的结果,破产、倒闭、减薪、下岗我认为都是必然的。在企业发展的特定时期里,这就是宏观的决策和选择,我们没有任何其他路可以走,我们已经被逼到墙角里。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