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顿晚餐--中国中小企业如何实施品牌战略 作者为北京派力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 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已经十几年了,进入世贸组织也三四年了,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这个问题应该迎刃而解了。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不少中小企业还是徘徊在投机生意的怪圈中,迄今都痴迷不悟。最终“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总觉得没有抓住机会,总抱怨国家的不支持力度还不够。 市场环境在变,竞争格局在变,商业规则在变。在这个变革的世界里,中国中小型企业也应该变了。因为,今天的市场环境留给我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2004年4月,对中国奶粉行业来讲是个非同寻常的月份,也是整个行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月份。安徽阜阳婴儿奶粉事件掀起了全国范围严打劣质奶粉热潮,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个别大企业产品都被媒体纷纷曝光,同时从货架上屡屡被撤下来。 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过程,迄今都没有停下来,国家领导人也对此事件表示高度关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监察部、卫生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参加的国务院联合调查组奔赴阜阳,继续对阜阳“劣质奶粉”一案展开深入调查。 很多传媒也都对此事展开了广泛评论。矛头更多聚焦在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厂家的责任心太差、中间商的利益驱动等等。然而,我对此事件有个不同的看法。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此事件,凡是心惊肉跳、忐忑不安的都是那些中小品牌。像伊利、雀巢、美赞臣等国内外大品牌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把事件当作抢占市场的机会来看待。那我们就应该思考了,这个事件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果从供给与消费的角度来思考就会明白。此事件实际上是在穷人和穷人间发生的悲剧。从厂家的角度看,那些小厂家穷,眼下就要死掉了,于是就瞄准国家法律、法规的薄弱之处,搞出那些赚钱的把戏;从消费者角度看,其实大家都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概念,但那些劣质奶粉便宜得都让人吃惊的地步,居然还有人买,为什么?再说,阜阳的消费者并不是没有机会购买大品牌奶粉,但为什么恰恰选择劣质奶粉呢?原因是穷。另外,从商家的角度看,正因为穷,所以贪图更大利润而偏偏代理那些劣质奶粉。有人为了生存而做“假”,有人贪图便宜而买“假”,还有人为了发财而售“假”,这样的“一脉相承”难道不发生悲剧吗? 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创造良好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但光有“警察”不行,“小偷”也要自律。这里所说的“自律”就是指那些中小企业需要建立品牌意识,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做事。 不少企业一提品牌,就觉得离他很远,于是天天钻进“投机生意”的死胡同里,最后没赚到钱不说,把命也贴进去了,值吗?此次奶粉事件就意味着那些企业严重缺乏品牌意识、自律意识和持续赢利意识。 通过这场悲剧,消费者倒是有了“血”的教训,从此再也不买小品牌产品了,但中国有那么多中小企业该怎么办?生存还是消亡?维持还是发展?在命运的十字路上应如何抉择呢?在此本人建议一条出路,就是脚踏实地的实施品牌战略。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这可能是中国中小型企业“最后一顿晚餐”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