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向世界营销“和平崛起”(下) 经理人篇 文/何志毛 遗憾一:英年早逝 11月7日,一个企业家辞世了。 他叫王均瑶。和很多民间创业型老板的心态一样,他给自己的基业取名时,直接用上了自己的名字,如“均瑶牛奶”、“均瑶广场”,虽然从专业营销的角度来看,命名“均瑶”丝毫没能增加产品的美誉度。 但王均瑶仍是中国青年企业家里数得着的角色,是“胆商”中的佼佼者。遥想1991年他以“草民”身份叩开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门,以其惊人的胆魄承包开通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空包机航线,成为中国民航史私人包机第一人,赢得“胆大包天”的美誉。自此,王深信“资源可以无中生有”,创办了中国首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迄今为止已开通60多条包机航线。 1993年,王均瑶涉足乳品产业。目前,均瑶集团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液态奶生产商,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1997年11月,投资近亿元的温州均瑶宾馆投入运营。1998年10月,均瑶集团投入巨资,以每辆68.8万元的价格竞拍买下了近百辆温州出租车的永久经营权证;2002年8月,经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均瑶集团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入股国家航空业,开民营企业进入国家民航主业的先河;2002年10月,上海均瑶集团又以5.5亿元巨资收购了一幢32层高、总面积8万平方米的商务大厦;2003年6月,上海均瑶集团投资逾5亿元的宜昌均瑶国际广场奠基开工。 不难看出,王均瑶的生命力惊人。十几年来,他的创业足迹毫无停歇的迹象,在一个陌生的行业耕耘成熟后,立即以俯冲姿态扎入另一个陌生的行业。 但是,“讣告”宣布:“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同志患肠癌,肺部感染后病情突然恶化,最终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于2004年11月7日19点4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38岁。” 事实上,在王均瑶之前,4月8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JanMalm)由于心脏骤停突然逝世。这位经理人在连续超负荷工作之后,倒在了健身房中,再也无法苏醒。终年54岁。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警惕。如果连创业有成或身居高位的企业家都无法抵挡岁月的磨蚀,那些还在为稻粱谋奔波的中低层营销人士,就更要好好地善待自己,不要让生命的火花轻易凋谢。 遗憾二:同业挖角 人为什么要给自己制定那么多规则?规则很多时候束缚了自由,但也保护了更多的人享有自由。 当商业竞争忘记规则的时候,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大家都成为不守规则的牺牲品。VCD、彩电行业便是前车之鉴。 同业挖角,也是企业越规行事的表现之一。 2004年3月,刚刚被授予保暖内衣首个“驰名商标”的上海南极人,以内衣行业罕见的500万元年薪将猫人总裁李晓平纳入麾下,由其担任总裁。而创业7年来一直担任南极人董事长兼总裁的张玉祥则辞去了总裁职务。 从2001年起,南极人开始调整发展策略,但是企业规模始终无法突破5亿元大关。张玉祥认为,南极人要实现羽化般的飞跃必须请来顶尖级的人来操盘。李晓平被南极人相中绝非偶然。李晓平加盟一年半后,猫人国际的知名度大幅度上升,销售额也猛增至2亿多元。 然而让猫人国际非常气愤的是,李晓平刚走没几天就挖走了猫人国际的3个高级销售经理,而且其他“晓平系”的人也陆陆续续递交了辞职报告。为了回应“老人”出走,董事长游林在一周内就定下了由猎头公司推荐的9位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分别来自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企业,将出任市场总监、销售总监、董事长特助、营销副总等职务。 问题是,南极人到底能笑多久?有业内人士说,南极人开出的天价年薪不可能兑现,500万元聘请职业经理人,不能不说创造了一个行业神话。上海赛洋北极绒老总吴一鸣含蓄地说:“这个行业目前的利润水平支撑不起这样身价的经理人。”事实上,南极人从同行那里挖角已不是第一次了,但它以前给职业经理人的承诺从未兑现过。6月,南极人20多位高层集体跳槽波司登事件终于浮出水面。南极人,终于受到了北极绒、婷美、纤丝鸟内衣行业三大巨头的嘲笑。 遗憾三:集体反水 同业挖角的好处是可以壮大自己,同时又毁损、削弱对手。但集体反水,对于企业而言才是最可怕的危机。对于企业约束机制尚不健全(激励机制同样不健全)的中国企业而言,一个高层的离去绝非单个人的能量消失问题,作为“有影响力”的高层,“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连带效应有可能使组织的链条断裂。 2004年2月,郝毅和同方电脑笔记本事业部的其他3名大区经理开始选择新的去处,原因是:“我们的离开不是因为业绩不好或者长城挖墙角,而是同方内部的沟通出了问题。”据称,郝毅在同方电脑已经做了两年,曾将同方笔记本电脑从300台/月提升到5000台/月。和他一起离开的另外3名大区经理在同方电脑的销售业绩也都名列前茅。 尽管同方电脑否认郝毅等人的离去会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但同方电脑以业绩为唯一考核标准、缺乏人情味的“软肋”由此暴露无遗。 相对而言,2004年6月,以南极人常务副总洪一清为首的20多名负责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层管理人员集体跳槽到波司登,这一事件影响要大得多。据“叛逃”人员解释,他们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不赞同南极人掠夺式的营销方式:靠机会主义追求短期利益,轻视远期目标和品牌培养。是典型的“道不同不相与谋”。 随后是方正科技集团副总裁、方正集团总裁助理周险峰率领30多人,集体投向海信怀抱。周险峰为什么从方正出走?仅仅是海信给其提供了一个二次创业的平台?周险峰在方正科技是手握实权的业务大将,到海信后是要“按自己的想法做好一家企业”,成了决策者。然而,当年从微软辞职加盟TCL的吴士宏也早有表白,吴说自己到TCL不是做职业经理人,而是要做企业家,最终吴得到了实惠(股权利益),但是却未得到应有的尊敬。这一次,周险峰又可以走多远呢? 遗憾四、空降难降 事实上,在天狮事件中,骆超、王君平和钱基港都是从宝洁、露华浓等知名外企而来的“空降兵”。尤其是50岁不到的香港人钱基港,在受聘天狮之前,曾是安利(中国)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露华浓大中国区总监。钱港基在辞职信中透露了自己当初空降的理想:“我是带着一个梦想来到天狮的,这个梦想就是希望在天狮这个民族企业里通过我们的努力来证明中国的企业一样可以强大,一样可以赶上并超越国外的竞争对手。我甚至希望能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天狮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然而,钱基港为什么梦碎呢?“我在进入天狮时,带进了一批人才,可谓一批精英,我曾经希望在他们这一批人的带动下,能够用他们的正规的训练有素的专业做法改变天狮原有的一些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使之更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事实证明当他们不想被(天狮)同化时,就只好被拒绝,而今他们已天涯各分飞,只剩我一人孤掌难鸣,纵有心施展抱负,无奈无力回天。” 尽管李金元极力挽留钱基港,但两个月后,钱港基还是彻底失望了,他在信中说:“因为我每一天所看到的,所觉察到的,都是天狮现有企业的方针、政策和理念在走回头路。……公司还不断地在我的司机与秘书中挑毛病,以便更换人员达到监控的目的,加上几天前王君平的突然辞职及昨天总裁办对中国区员工大清洗行动的不合理行为,都令我感到了继续留在天狮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极尽高姿态迎接空降兵,然后又生疑,最后不欢而散。这已经成了近几年司空见惯的事。在稳定和发展之间,中国的企业老板习惯于先有“可控”下的稳定,然后才是“可控”下的发展。 遗憾五:老臣见逐 俗话说,家有一老,胜有一宝。忠心耿耿的老臣子,只要不成为新进人才发挥才干的阻碍,就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保障。 正因为这样,老臣见逐才让人唏嘘不已。 2004年6月,甲骨文中国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张书恒离职。在甲骨文中国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张书恒便加入甲骨文中国公司,至今已在这家公司工作了14年。 张书恒告诉记者,自己离职主要是因为跟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陆纯初在经营战略和策略方面的分歧太大造成的,并表示这种分歧集中在对待客户的态度上。他认为,甲骨文中国公司根本就做不到“以客户为中心”,在客服方面“收费最高、口碑最差”,造成公司业务连续两年下滑。 但张书恒这种观点和“家丑外扬”的行为,显然不为甲骨文中国公司掌门人陆纯初所认同。陆指出,刚刚结束的04财年,是甲骨文中国公司落户中国14年来业绩增长最快的一年。而对张的离职,陆意味深长地说:辞职和开除是有区别的。 让人不解的是,在张书恒离职后不到3个月,陆也因“个人原因”突然离职,结束了他在甲骨文中国公司的7年工作历程。真可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相对于张书恒离职的满腔愤慨,同在 6月离职的健康元公司总经理王小滨对离职原因至今未置一言。根据健康元的官方说法,在健康元工作近8年时间的王小滨是因“健康”原因辞去职务的。 业界人士分析,家族企业里的职业经理人遭遇的“玻璃天花板”现象当是王最终离去的主要原因。王离开后,朱保国立即提拔何家荣为副总经理,而总经理一职则由自己兼任。 遗憾六:年轻也有失败 风光多年的大庄家德隆唐氏兄弟,在今年终于失足跌倒。唐氏兄弟的能量和人脉是相当深厚的。通过政府部门关照甚至恫吓人们不能动德隆,显然早已超出一个企业破解危机的常道。唐氏兄弟跌倒,说明唐氏兄弟德隆系的摊子越铺越大、泡沫越挤越多之后,确实已无法收拾局面了。 1999年的国产手机老大中科健每况愈下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穷庙富和尚”,矛头直指总经理郝建学,说他据国资为私有,掏空了中科健。这种说法,在最终没有得以证实之前,我们是无法采信的。但中科健的“堕落”,不管郝建学如何辩言,他总是难辞其咎的。 金正也不平静,5月,总裁万平被拘和随之而来的金正争权风波闹得沸沸扬扬。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中国营销人最丑陋的一面。先是万平被太原警方拘留,据说与其涉嫌职务侵占上市公司ST天龙3000万元资金有关。获得了控制权,又有移民倾向,这才有公司第二大股东举报万平公款私用的说法。尽管第二大股东田家俊抵死不承认是自己举报的,但田与代表万平行使股东权利的总经理杨玉新之间抢夺公司控制权的斗争却是愈演愈烈,双方人员甚至撕破脸皮动手互殴。 而发生在8月的健力宝易帅事件则相对坦然。8月25日,健力宝执行总裁江达明正式对外宣布易帅,张海不再担任董事长兼总裁,新任董事长为魏小军,总裁由祝维沙出任。由执行总裁宣布其董事长兼总裁换人,是事件中唯一有趣的地方。 28岁就担任健力宝掌门人的张海,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其能力就一直为外界所怀疑。虽然,所有的人都相信这个年轻人聪明过人,且有城府。果然,他的接连出招让多少有些暮气的健力宝找到了不少活力。 2002年3月,上任仅两个月的张海便一举炒掉了公司80%以上的销售人员;4月,将非健力宝品牌产品全部停产;6月,推出全新品牌“第五季”,一气囊括果汁、茶、水和维C碳酸饮料4个系列产品,投入3100万元重金在央视做广告轰炸市场。11月,北上河南收购宝丰酒业,产业链由饮料开始向制罐、塑料、包装、药业、酒业、食品、足球、房产等各路延伸,总资产由37亿元增加至45亿元。2004年,张海领导下的健力宝,其扩张步伐先后涉及压缩机龙头企业华意压缩、西北化工等。 投资与主业毫无关联产业,本来就弹药不足的健力宝将战线拉得过长,暴露出其空虚软弱的一面,颓势难挽。在几位大股东的联合“逼宫”下,张海只好下台。 令人奇怪的是,健力宝官方发布公告,称张海从来不是健力宝的控股董事,并声明此后张海的一切言行不能代表广东健力宝集团。向来笑咪咪的张海何至如此?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