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现状及对策

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现状及对策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12-07, 作者: 刘步尘, 访问人数: 5206


  2004年10月30日,中国最大液晶面板制造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方)发布公告称:第三季度每股收益-0.14元,同比减少122.86%。京东方给出的解释是:TFT-LCD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研发费用大幅增加。京东方的亏损,被有关证券分析人士解读为“液晶面板产业进入周期性衰退”的结果。

  几乎同时,国内关于五代液晶面板“一进入即落后”的说法甚嚣尘上,有专家和官员也开始提请中国企业注意:谨慎进入液晶面板生产领域!

  这样,一个问题摆在了中国企业面前:在全球液晶电视产业蓬勃兴起的今天,中国企业到底是积极谋求进入还是坚决拒绝进入液晶面板产业领域?

  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事关中国液晶电视产业未来发展大计。

  当我们看到京东方不甚理想的成绩单之时,两份来自液晶面板代表企业台湾友达光电和三星电子的成绩单,带给我们的却是另外一种思考。据报道,友达光电2004年第一季度营业额达到413亿新台币,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26倍;利润达到117亿新台币,相当于去年的20倍,友达光电给出的解释是:第五代面板生产线顺利投产和良品率提高(引自日经BP网)。三星液晶面板本季总销售额为125.3亿美元,毛利为23.9亿美元(引自大洋网讯息)。

  即使考虑友达光电和三星电子第三、四季度液晶面板对企业的利润贡献率会有所下降,我们仍然认为,其液晶面板对企业年度利润贡献是巨大的。

  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国内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的问题,属于企业问题而不是产业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两个企业出现亏损而怀疑整个产业的成长性。

  事实上,中国彩电企业一直未能建立完整的液晶电视产业链条,已经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

  未来的彩电一定是液晶电视一统天下,因此,谁能在液晶电视时代建立强势地位,谁将拥有未来电视主导权。目前,中国液晶电视产业处于高速成长初期,据预测,未来五年中国乃至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将保持年均300%的增长速度。有乐观人士预测,2009年,中国一、二级市场将是液晶电视一统天下,这意味着全国每年至少有1000万台的液晶电视销量,年销售额超过500亿人民币,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哪一个企业也不敢等闲视之。而目前,中国液晶电视年销量不足30万台,占全部市场1%的比例,未来成长空间之大可想而知。巨大的整机市场需求,直接带动面板的需求,因此,现在下液晶电视面板“进入衰退期”的结论为时过早。

  从全球彩电制造企业产业布局来看,目前基本上所有强势企业均已进入液晶面板领域,比如三星、LG、索尼、夏普、飞利浦等。为什么这些企业会选择进入面板制造领域?显然,他们认为液晶电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它们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事实上,不惟终端产品制造企业纷纷进入面板领域,象台湾友达光电和奇美这样的上游原材料制造企业,也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液晶面板制造能力。恰恰以“全球彩电制造中心”自诩的中国大陆,至今没有建立完整的面板生产线,几乎所有彩电制造企业基本上都不具备自主供应能力,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知道,面板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70%左右,如果中国的液晶电视面板全部靠进口,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液晶电视产业的对外依存度是70%以上,这样高的依存度,我们很难说自己的液晶电视产业是完整的、独立的。因此,要想建立真正独立、完整的中国液晶电视产业,进入上游面板制造领域几乎是不可回避的选择。

  因此,从产业方向来看,京东方和上广电选择进入液晶面板领域,无疑是具有远见性的。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所谓五代面板生产线“一上马即落后”的说法,也是相当错误的。所谓五代、六代、七代生产线,并非按技术标准来划分的,而是依据其生产的面板基板规格之大小划分,因此,并不是说五代线就一定比六代、七代线落后,没有这样的说法。六代、七代,乃至八代生产线的建设,是为了适应30英寸以上大屏幕液晶电视对面板的需求,并不是技术的升级换代的结果。

  据专家讲,五代线生产的基板,最合适切割30英寸以下规格的面板,而六代和七代线更适合30英寸以上面板的切割。液晶电视未来发展趋势,是大、中、小规格全线成长,社会对液晶电视的需求,并非仅仅大屏幕。所以,五代生产线在未来五年之内都不存在落后的问题。

  应当指出的是,全球液晶面板供过于求(据悉,目前全球液晶面板供应能力超过市场需求3%)的局面是动态的、暂时的,主要是因为2004年全球第五代面板生产线集中投产所致。如果考虑到全球液晶电视未来五年将持续以300%的速度成长,那么,目前面板的“库存量”很容易被整机高速需求消化掉,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继续存在,至少不会出现严重的供求失衡情况。

  事实上,中国液晶电视制造企业的劣势已经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第一,中国企业基本上停留在整机生产、组装,或OEM层面,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知道,整机生产是产业生态链的最末端,也是利润最低的环节,这说明,我们的液晶电视产业起点比较低。第二,中国企业在液晶电视产业上,再次出现CRT电视时代不具有专利技术、核心技术的尴尬,因此,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并不具备竞争力。遗憾的是,中国企业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局面的危险,反而在有意无意地制造着歌舞升平的假象。

  对于京东方这样的面板制造企业来说,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持续向好,市场竞争尚未白热化的时候,就出现了亏损,反映出企业管理能力、赢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严重不足。因此,提高企业系统管理能力,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高企业产品形象,积极开发国内客户,是改变市场尴尬地位的不二法门。目前,国产液晶面板被认为是“低端产品”的代表,致使国内整机生产企业不愿意采购国内企业生产的面板,这对京东方这样的生产企业来说是不利的。这一点当引起京东方们足够的警醒。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液晶电视产业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缺失,是中国企业很大的短板,这个短板几乎在所有的产业都存在,液晶电视同样也不例外。但是,实事求是讲,这个短板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的,因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比如,三星每年投入研发方面的费用超过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0亿元;而国内研发投入最大的企业华为,一年的费用也就是30亿元人民币,象海尔、TCL这样著名的企业,一年的研发费用不足20亿元,这样的投入,对于开发顶尖技术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还有,中国企业高级技术开发人才短缺,也是相当重要的制约因素,仍然以三星为例,其技术开发人员超过17000人,占有全部人数的30%以上。而国内著名企业,除华为之外,研发人员比例,绝大部分不超过5%。再次,中国企业普遍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倾向,总认为基础技术、核心技术的开发,周期长,见效慢,不如买别人的技术或关键器件来得便当,所以,从观念的层面来说,我们已经输了。

  总而言之,技术层面的突破是相当困难的。今天的技术,大都三年或者更早之前努力的结果,今天亡羊补牢,已经晚了。因此,积极寻求和日韩企业的合作,通过合作带动技术提升,是最现实的选择。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企业在这场合作中,将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面板产业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目前,国内主流彩电企业包括TCL,一直都在强调绝对不会放弃进入面板领域,但是,除了京东方、上广电两家企业有规模不大的投资之外,尚无其他强势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难以承担巨大的投资,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企业赢利能力最强的是TCL、联想、海尔,但是,每家赢利均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这样的赢利能力和动辄150亿元以上的投资相比,毕竟微不足道。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合作、合资。目前,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合资的积极性,整体看不是很高,主要是想垄断液晶上游产业,形成对中国企业的控制之势。但是,随着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急速成长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并非不可能。据悉,NEC和TCL正在就此进行谈判。

  作者为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2004年中国首届金凤凰营销奖唯一特别金奖获得者。联系电话:020—38250006,电子邮件: liubc@zlz.com




关于作者:
刘步尘 刘步尘:现任甲春秋传媒机构策略总监。历任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TCL集团彩电新闻发言人。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新浪网、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与市场、人民网、博锐管理在线等媒体专栏作家
查看刘步尘详细介绍  浏览刘步尘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7篇)
*韩日巨头液晶面板投资竞赛胜负已解 (2009-10-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端木清言)
*液晶面板需求看涨彩电企业攻守两难 (2006-02-14, 《经济观察报》,作者:李志军、范卫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康佳的低价液晶彩电策略为何失效? (2005-03-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周长辉、叶平)
*得液晶者得天下! (2004-06-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濯吾足)
*第六次投资风潮与家电业反变革策略 (2003-12-25, 经济观察报,作者:王晶)
*用价格杠杆撬动市场--联想开拓液晶市场三大战役营销案例 (2003-09-23, 中国经营报,作者:吴晓燕)
*夏普为什么能赢:吃准一点集中投资! (2002-11-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杜海清)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