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环球时空 > 令人震惊的“佳能革命”

令人震惊的“佳能革命”


经济观察报, 2004-12-10, 作者: 陈彩虹, 访问人数: 4222


  一场令人震惊的生产方式革命

  一条生产线,由传送带连接起来,劳动者们被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指定安装或是插装某些零部件,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这是我们非常熟知的现代生产方式。它的最大的优点,在于每个劳动者都被固定在生产线的某个环节上,只是简单地重复从事一个完全产品中某个零部件的安装或安插。“专门化”大大地提高了操作效率。

  现在,这种生产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当1998年日本的佳能公司将某些产品(如彩色复印机、数码相机等)的生产从国外搬回到日本,采用非传送带式的生产方式时,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就开始了。最重要的,是它预示了一种新的企业的未来和社会发展的未来。

  “佳能革命”,是根本不同于传送带式生产方式的革命。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劳动者们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只简单地重复安装或插装某些零部件,而是在同一位置上组装完整一件完全的产品。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中,劳动者们可以根据组装需要及自己在组装中得到的体会和经验,选择、调整和改进组装操作过程,代替了在一个移动传送带上只是机械被动地安装不同的零部件的方法。一件完成的产成品不是通过所有劳动者的配合来完成,而是由几个劳动者(小团队或小单元)工作甚至于可以从一个劳动者手中产生,专门化或专业化被综合化或整体化代替。正因为如此,这种生产模式被称为“单元生产模式”。

  佳能公司将海外生产基地搬回日本,从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日本公司在海外投资,建立大量的生产线,主要看重的,是其他国家,如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然而,能够让日本公司在海外真正获得廉价劳动力资源好处的,惟有传送带式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所有的劳动者,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知识技能背景,也不需要多么耗资费时的培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技能教育和操作实践,他们就可以固定在生产线的某个位置上,简单地重复安装或安插零部件。将生产基地搬回日本,劳动者的成本高得多,若不改变生产方式,在日本生产就只有劣势可言。那么,“佳能革命”作为新的生产方式取代传送带方式,能在日本成功吗?

  我们先看几个简单的数据。日本的劳动力成本大大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以2003年为例,中国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为126美元,日本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则为3737美元,后者是前者的30倍;从1998年到2002年,佳能在日本将66000英尺的传送带弃而不用,又带来了一定的成本耗费;加上其它方面增加的成本,佳能在日本国内生产的总成本与国外生产基地相比大大增加。然而,从1998年到2003年,“佳能革命”帮助佳能减少了27,000个劳动力,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50%,节约了720,000平方米的工厂面积用于储存存货,使得佳能为储存零件和设备租用的仓库数量从37个减少到8个,削减了2.8亿美元的房地产成本。尽管佳能在日本生产的产品价格,比国外生产基地的产品价格要高,但由于质量和性能的优势,需求量增长迅速,利润大大增加。2004年7月份,日本佳能宣布,得益于彩色复印机和数码相机的巨大需求,截至6月30日,一个季度的利润就增长了36%。另据预测,2004财务年度,所有业务及关联公司的合并利润将增长16%,达到30亿美元,这将是佳能连续第五年刷新利润纪录。

  “佳能革命”无疑是对传送带式生产方式的否定。表面看来,这种否定是生产流程技术性的变化,实质上,这种模式是非常典型的制度创新。在新模式下,劳动者与生产产品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局部操作关系,劳动者本身也不再只是一个大机器上的“螺丝钉”,每个劳动者已经有了产品整体的概念,劳动者自身也成了整体产品的驾驭者。在操作过程中,劳动者不仅可以选择操作的顺序,调整操作的流程,还可以将操作的体会和经验,特别是发现的问题,反馈到设计和研发部门,促进操作层与设计层、研发层之间对于产品的共同关心和理解,不断改进产品的设计,提高产品的质量,并进一步降低成本。

  “佳能革命”与“完整人”的出现

  如果我们从“人”的角度来看“佳能革命”,那么,在这种模式下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是劳动者真正地成为了“人”,或至少部分实现了对于“人”的回归。即使是基层劳动者,也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再是传送带方式下对于机器设备的简单替代或延伸。

  在传送带方式下,根本就不存在“以人为本”的可能性,因为劳动者是不需要“思考”,也不必“思考”,还不可能“思考”的;惟有变革生产方式,才可能创设一块让劳动者思考的空间,才可以让劳动者不仅仅使用自己的手机械地动作,还将使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去完成工作。

  容易推论,在“佳能革命”下,由于劳动者成为了思考的“人”,使得人的本性得到了相对充分的扩张,人的能量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发挥,人的价值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发展,劳动者们由此“锻造”了自己。这种“锻造”在成就每个人直接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塑造出了每个人的内在价值——成长型的知识、技能、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相比于传送带方式下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才称得上真正的“人”。

  佳能公司目前在全世界有那么多的生产线,“佳能革命”的发生地则只是在日本。为什么?从直接的原因看,是佳能考虑到只有日本才能够提供足够量的综合性技能劳动者的缘故。就此而言,“佳能革命”只发生在日本具有某种客观性。然而,如果将视野扩展开来,那么,我们就将对“佳能革命”产生另外一种理解,并由此得到一种令人忧虑的结论。

  由于二十世纪传送带方式的趋同性,即使在日本,同样有着大量的“局部人”或“零件人”,他们转化为“完整人”,也需要耗费颇大的“锻造”过程。无疑,这样的“锻造”,绝不是简单的、微观生产意义的,它具有成就人、培养人、创造人的社会意义,具有为整个日本提供足够多的高质量综合技能劳动者的功用。这种经济学上讲的“正向外部性”,即事情发生在企业里,却对于外部社会有积极作用的生产方式变革,日本佳能是不可能选择在日本之外的国家或地区去实施的。

  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不能够从时下增长迅速的态势,简单地推理判断为更加辉煌。一方面,日本“佳能革命”将迅速地在日本及反应敏捷的一些国家或地区扩展开来。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真正“能思考”的“完整人”大量增加,不仅会使变革早的企业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还将大大地提高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和社会近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更多地是依靠劳动密集、资源使用粗放、污染成本惊人等来实现的。在生产方式对于劳动者的“锻造”上,一个更让人忧虑的事实是,中国的大量劳动者,被片面地“锻造”成了从业领域极为狭窄的“局部人”或“零件人”,他们只能适应不用思考的传送带上某个位置的固定简单动作。一旦要求他们超越这样的状况,哪怕程度很小,都需要支付巨大的“超越成本”。

  我们不能不深深地忧虑,在未来世界市场更为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这些技能极度片面的劳动者如何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如何去与那些越来越优良的“完整人”竞争。中国近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令世人瞩目,却在生产方式方面没有忧患性的思考,更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在“人”的方面,更多地“锻造”出了“局部人”或“零件人”,片面化了“人”的存在性质。 

  相关文章:

  刺激日资企业广告策略变革的因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美国际管理学院院长 刘宝成

  曾经风光的“日本制造”优势已经不再。上世纪80年代初,没有美国企业、欧洲企业到中国来营销,日本企业凭借地缘优势、低成本优势、高质量优势,并且大作广告,成功为日本企业及日本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道路,以至于中国消费者在此期间形成了外国产品即日本产品,日本产品即外国产品,而且日本产品质量好、技术精的印象。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欧美品牌、韩国品牌的大举进军,中国著名本土企业的壮大,日本企业的优势不再明显。简单说,就是中国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品牌多了。

  日本企业正在朝着市场导向型转型。日本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里十分重视生产,许多企业都认为,只要生产了好产品,具有各种改进的功能,不用担心市场不接受。但是市场导向型的公司更应该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决定生产。“不怕没人买”、“不用营销”的观念已经成为历史。在质量标准化、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日本企业正在从生产观念到营销观念的过渡,正在从以生产为导向、质量为导向转到市场为导向的过程中。

  瀑布式品牌营销手法不适应全球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很多日本企业认为,只要打动了高端市场,低端市场就必须称臣,高端市场做好了,品牌就自动流向低端,低端市场便不攻而破。它们的策略是,攻打了美国,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应该俯仰于美国的生活方式。其实,这与当今的实际情况并不适应。日本企业在美国彻底本土化了,广告多得是,铺天盖地,而且这些在美国的广告没有日本的味道。但是在中国,我们看到日本企业还没有像在美国那样的彻底本土化,我认为这些日本企业必须用本地化的策略来做中国市场。此外,日本长期以来的市场歧视战略现在已证明是短视的。中国的消费格局已呈现梯级化,相对于本土企业,日本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上的竞争力变得十分脆弱,而如果对中国信息灵通的高端消费群体实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差别待遇,失宠的是日本的企业和产品,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便是典型的一例。

  中国在海外战略中地位的调整。以前日本对于海外战略判断失误,多数日本企业视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主要将中国作为原料供应地与市场集散地,强调对中国商品的输出,未能重视中国市场的地位,在技术密集型的生产转移方面明显保守。但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让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潜力市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都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本企业也一样,很多日本企业也希望在未来逐渐将中国打造成其海外第二大市场。如此战略部署之下,广告的策略调整首当其冲。 

  原载:《经济观察报》2004-11-29第188期
       本文由 经济观察报 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出版人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数码营销策略谈 为什么是佳能? (2004-08-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华)
*索尼、佳能数码相机龙虎斗 (2003-10-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尹生)
*直销佳能 (2002-08-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储珠献)
*施乐与佳能的复印机市场之争 (2000-11-10, 天拥商务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