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殇:由茅台与健康之争想到的 “有水的形状,火的性格”----这是艾青笔下的白酒。是赞美?还是警诫?在我,宁愿理解为后者。 中国白酒是一个民族产业,白酒企业是这个产业的载体。这一点,酒业人都知道。但不知从何时起,白酒产业与白酒企业就背上了不知多少责任和罪名。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气候下,即使土壤再肥沃、种子再努力,最多也只是个别生命力特别强悍的个体能长大,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景象是指望不上的。 作为一种文化,白酒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国粹,它不应在经济生活中沦丧。白酒在市场经济中的“火热”也不应该付出整个行业声誉的代价。 前言: 谁应该被拯救? 近日,有关喝茅台酒能保健康的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事情的起因缘于参加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的肝病权威专家们,对媒体发表言论质疑所谓某些白酒能“保肝护肝”不具有科学价值,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 中国白酒业被人说得多了,只是很少有人拿茅台来说事,主要是觉得人家家大业大,实在犯不着去上竿子溜须,也没必要去摸老虎屁股。只是市场就这么大,茅台多了些什么,难免就会有人觉得自己少了些什么,于是乎也就齐声一片了。 说起来记者也有点迟钝。“茅台酒有益健康”之说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的新闻一出,一开始对记者的震动并不算很大,直到后来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变化再到有消息透露说背后另有蹊跷,记者才大乐——谁动了谁的奶酪,谁安慰爱哭的你;我也是偶然看新闻,才认清同行的你。 一场讨论,如果仅能引发视角而没有任何成果,和赶巧搭便车一帮人神侃有多大区别?一路上,谁也无须交换名片和背景——陆续下车,成美好记忆。 由此想到我们的白酒产业。 中国白酒是一个民族产业,白酒企业是这个民族产业的载体。这一点,酒业人都知道。但不知从何时起,白酒产业与白酒企业就背上了不知多少责任和罪名。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气候下,即使土壤再肥沃、种子再努力,最多也只是个别生命力特别强悍的个体能存长,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景象已是指望不上的。 其实,白酒之所以被加上那么多的罪名,就是因为它太有吸引力了。我们说,白酒是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国粹,关键就在于其对社会大众的那种罕有的吸引力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木秀于林,风都要放它不过;吸引力太强的事物,又怎能不被口诛笔伐。红颜必是祸水,白酒自成罪魁。 社会讨论,媒体原罪,准确与否暂且不议,可贵之处在于启迪。如何使白酒行业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保持酒业健康稳步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没有自己的思考,当然不会有对于自身的批判,没有对于自身的批判,就不会有事物的发展。就中国白酒市场来说,真是太需要“原罪”了;作为中国白酒业的载体——白酒生产企业而言,需要“原罪”的就更多,也犹为迫切自我警诫了。 中国白酒历史源远流长,白酒产业更是中国酿酒产业中的主要产业,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酒消费格局和饮酒习惯的变化,白酒行业如何适应酒类消费发展的趋势,加速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实力是白酒行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更让白酒企业忧心的是,笼统地认为白酒有害健康的舆论在当前已经深入消费者人心。中国白酒面临的“健康危机”已成为困惑中国白酒的瓶颈。 自1989年国家对白酒市场的彻底开放,白酒产业在经济领域乃至全社会的心目中却演变成了暴利产业, 1997年以后,白酒产业没落趋势一直是业内人士和公众媒介关注的焦点。其涉及面之广、参与者之众超过任何一个行业。为什么人们如此对待中国白酒产业的危机呢?仅仅因为白酒是国粹人们才特别关注它吗?亦或是因为白酒关乎全国人民的钱袋和身体健康? 作为一种文化,白酒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国粹,他不应在经济生活中沦丧。白酒在市场经济中的“火热”也不应该付出整个行业声誉的代价。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