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轿车降价还待何时 自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以来,轿车价格就变得异乎寻常的引人注目了。关于“轿车是否降价”,各方看法不一,或认为降价会引发恶性价格战,此时降价无异于“抽民族汽车工业的血”,势必影响民族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作为从事汽车行业的一员,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盖因为:
一、“微利”说法无法令人信服,降价空间依然可观。
其一、一汽大众1999年销售轿车8.2万辆,盈利高达13亿元;上海通用去年生产别克轿车2万余辆,盈利6个多亿。另外同为通用别克轿车,北美产别克售价仅为2.28万美元,上海产别克却卖到36.9万元人民币。如此效益、如此价格,要说还是“微利”,实在难以令人置信。
其二、规模产生效益。随着轿车产量的增加,单车成本自然相应降低,这就为价格下降创造了新的空间。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武汉神龙等轿车生产厂家今年产量都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如能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依靠挖潜节能,单车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降价空间无疑将相当可观。
其三、“债转股”的实施,使轿车生产厂家的财务费用显著降低,利润空间随之加大,卸掉了沉重的“债务包袱”,降价可挖潜力自然更大了。
二、轿车车型进一步丰富,消费者可选空间更大。继去年别克、本田面市后,今年又有奥迪A6、帕萨特B5、富康三厢加长车将加入到竞争行列中来,加上刚面市的英格尔、奥拓Ⅱ型三厢车等经济型小轿车,市场将进一步细分,今年的车市将更为热闹,各轿车生产厂家对市场的争夺也将更趋激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市场战争中,降价依然是各种竞争手段中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入世在即,进口轿车的关税正以每年10%的速度持续下降,国产轿车不可能一直等到2006年进口轿车关税降到25%时才开始在价格上动脑筋。抓住时机、主动出击,采取适当的降价策略,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才是上策。
当然,我国汽车的消费环境也亟待改善,一些地方乱收费情况十分严重,1998年全国价外税费达1600多亿元,相当于当年汽车工业总产值的60%、行业利润的41倍,在用户的实际购车成本中,价外税费几占1/3的车价,一些地方如温州一辆轿车的上牌费用甚至超过了车价。但降价已是大势所趋,实际上一些厂家已开始行动了。一些厂家害怕背价格战的黑锅,实际上大可不必有这种担心,前两年的彩电业价格战便可借鉴。我想汽车业的这一天也应该离我们不远了。也许正如爱情,在某个不期而遇的早晨,她已悄然来临。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