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业的冬天 当一场浓雾遮住了所有的视线, 当窗外的梧桐飘下最后一片叶子, 当第一片雪花从空中飘落, 有人说,冬天来了。 但也有人在某次运动完准备加衣服的时候,看着天边夕阳,猛的迸出一句,冬天应该快来了。 万和董事长卢楚其就是其中的一个。 01年到04年,万和集团业绩每年呈50%的幅度高速增长,在04年其主营业务燃气热水器在国内市场将第二名的对手越拉越远,一直处于出口第一的万和燃气灶具回师国内一年便进入第一集团的良好形势下,向来只是在事业部召开会议受邀时才出来讲讲客套话的卢楚其突然在前台活跃起来,多次召开中高层会议,主要传达的意思就是:制造业的冬天快到了,万和要练好身体和准备好足够的过冬的衣服。 “上一次宏观调控之后的十年,市场淘汰掉了很多国有企业,如今胜出来的国有企业通常都很强大了——他们不是拥有垄断型资源的国有大型企业,就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企业。而未来的三到五年,死的将是我们民营企业了。”卢楚其说! 华为老总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中告诫华为所有员工,在公司发展好的时候,要想想将来公司面临危机的时候,公司太平的时候太长了,也许是一种灾难。任正非的告诫也许只要是要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 对于冬天的来临,在其他制造商还只是稍感凉意的时候,万和是否已经感到寒意了? 最怕冷的人往往是最“敏感”的人! 冬天真的要来了 据调查数据表明,近年,空调品牌淘汰率由2003冷冻年度的30%激增至2004年的60%,两年间被市场"洗"掉的空调品牌近三百个之多。 2004年,中小型制造企业到底死掉多少家,没有权威的数字,但从不少知名品牌的震动应该还是可以看出很多端倪,金正一蹶不振,健力宝迷雾重重,在人们还在为创维的危机公关叫好的时候,又传来伊利发生大的震动,同时还有关于美的、TCL的不少传闻在坊间流传,2004年的冬天,注定是不平静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啦? 《赢周刊》问道:从万平到黄宏生,下一个将是谁? 也许有人说:都是给资本给玩的。虽然不同企业的震动因为不同的问题,但问题如此集中的闪现,难道不是业界在感到寒冷到来时自发的反射? 国美、苏宁等超级终端利用其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的优势打压制造商、原材料上涨、生产要素全线告急、银根紧缩、利润越来越透明稀薄,制造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破碎,越来越狭小。 “这就注定我们必将进入一个战略转型的拐点,这个拐点万和如能胜利通过,那么我们将前途光明;如果不能胜利通过,我们就有问题了。这可不是小问题,而是大问题,肯定会被淘汰。”在万和高速成长的时候,卢楚其格外冷静。 宏观调控实际就是要革部分企业的命 从2003年初,中国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苗头。过高的投资增速,已经带动了货币信贷的投放,拉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并造成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 于是,在全国人民正在为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而贷款买房买车的时候,国家开始宏观调控。 专家指出:“中国每一次经济的大起大落,都与投资增速过快密切相关。如任其发展,一旦市场需求变化,势必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银行呆坏账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应当未雨绸缪,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这个果断采取的措施实质是什么?就是将将来可能经营困难的企业在影响还没造成之前,就采取人为的措施让其死掉,将资源转移到更能长足发展的领域,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影响。也就是说,国家不得不革掉这部分企业的命,免得将来对整个经济造成影响,以短痛换长痛。 “国家宏观调控就是调整粗放型企业,在两年前我就意识到宏观调控的到来,我理解就是国家不会让这些粗放型企业泛滥下去的,我预感到宏观调控的到来,那么我们就大量增加固定资产的投入,这样两年的固定资产投入有1.5亿。”听到卢楚其对宏观调控的理解,让人不觉想起93年国家在宏观调控时主旋律的声音:“实现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上次宏观调控调整时,国营企业是当时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所以一大批国有企业死掉。同时,万和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也正是借这个时机快速成长起来,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力量之一。此次宏观调控,国家更未雨绸缪,下手更早,扛不住的肯定是民营企业。 “为什么未来三到五年死的会是民营企业呢,因为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还在粗放型的低水平循环状态,不能自拔,万和目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卢楚其的判断,在万和集团召开的2005年的营销年会上,卢楚其将这个警钟直接敲给了整个营销和生产、研发系统。 从纯财务的角度看,制造型企业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因为制造型企业都是劳动密集性企业,所以厂房、设备都要投入大量资金构建。现今大多制造型企业都非国有及上市公司,所以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募集和借贷。而此次银根紧缩,银行利息上升,对于大多高负债制造型企业就意味着较多的利息支出,所以财务成本上升将对经营直接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利息银行利息上升对生产制造型企业各个产业链加大了要求,以往原来资金实力不足的制造型企业,可以向材料供应商延长几个月付款,而现在,钢材、铜材供应商一律要求现款交易,所以造成资金流不足的企业无法按照生产计划采购到足量的原材料、普遍开工不足、无法按时交货,而在这种财务成本急剧上升的严峻形势下,下游商家由于其强势又在不断的拖欠货款打压厂家,从而给予了制造型企业财务现金流构成了严重威胁。 仅银根紧缩一项,宏观调控就让不少制造企业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其它关于运输、土地使用、产业政策干预等方面的调控手段,又有多少家企业能挺得住?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