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绝作秀式的“3C融合” 10月12日,闪联工作组在深圳召开成立一周年工作汇报会,现场展示、演示了联想、TCL、康佳、海信等几大骨干企业开发的基于闪联理念的产品。出于对本次会议的重视,几大骨干企业老总悉数到场。执政长虹不久的赵勇,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闪联企业老总的行列。 本次闪联会议的召开,被解读为两大背景下的产物:第一,随着国际影响力更大的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和互联互通协议(UPNP)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闪联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了来自国际同类组织的压力。据悉,DLNA不久将在上海召开大型研讨会,闪联抢在前面召开汇报会,用意不言自明,成立一周年,不过是一个有点勉强的借口而已(闪联成立于2003年7月17日,2004年7月17日是成立周年日)。第二,国家信息产业部作为闪联成立之初最有力的支持者,近来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信产部原来的考虑是:企业做标准,国家来推广。但是,随着无线局域网标准(WAPI)及EVD标准推广接连遭遇失败,信息产业部开始重新认识标准的问题,决定将过去“标准先行”的指导思想调整为“产品与标准同步”。信产部有关官员在9月24日闪联工作组产品协调会上强调:鼓励产品先行,尊重事实标准。这是运行了一年多的闪联工作组展示产品的直接原因。事实上,依据闪联最初的宣传,第一批闪联产品应该在2004年上半年面市,现在已经滞后了近半年时间。 但是,闪联现场展示、演示的产品,明显与人们的期待有很大的差距。首先是产品过于单调,基本上就是几款电视产品而已,最多不过配上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投影仪和数码相机。应该说,这样的闪联产品组合,离我们想象的多种家用电器产品实现互联互通还差得很远。其次,作为展示闪联技术与产品绝好机会的现场演示,参会的人大部分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儿已经结束,几乎可以用“草草收场”来形容。 闪联一周年会议,既让我们部分地看到了未来3C时代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品味出了未来中国3C之路的艰难与坎坷。 首先,“3C融合”的概念,在中国已经有超过5年的时间。但是,3C融合始终并未走出实验室阶段,我们几乎所有关于3C融合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书面的描绘而非亲身体验。这说明:3C融合在中国乃至在全球尚处于概念启蒙阶段,并未有实质性启动。 其次,3C融合作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理性人士尚有不同的声音和看法。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3C融合与此相背谬。这个观点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用电视上网有必要吗?”如果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这个疑问,那么,我们不妨看一看身边有多少人用电视上网,有多少人用电脑看电视,并且想一想为什么。实事求是讲,今天我们没有理由对这个观点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即使我们认同3C融合的产业发展方向,我们大部分人头脑中的3C融合其实是小3C融合。理性人士认为,真正意义上的3C融合应该是“大3C融合”的概念,即:未来所有社会及家庭用电器产品(这里说的“电器产品”是指“所有使用电的产品”),都可以通过一个类似神经中枢的产品实现指令发收与信息共享。如果以此标准衡闪联的无线互联,闪联其实只是做了3C融合一小部分工作而已。寻求局部突破当然是可以的,如果把无线互联当作3C融合的全部,则是错误的。 目前,国内企业在3C融合上表现出的急功近利心态尤其令人担忧。我们知道,3C融合从全球范围看尚处于概念导入阶段,虽然也有零星产品问世,毕竟这些产品都是朴素的、不成熟的,三年之后的3C融合也许和今天的产品存在很大差别。但是,躁动的中国企业仍然在无休无止地玩着3C融合的游戏,把严肃的产业概念异化成产品促销的手段:一会儿你推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3C融合电视”,一会儿他代表了“全球3C融合的最高水平”;一会儿你“带领人们率先走入3C时代”,一会儿他“让你提前享受3C数字生活”……3C融合成了企业随意翻弄的柿子。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环境中,我们有足够多的理由担心中国企业能不能把3C融合产业做好。当我们看到国内企业耍尽嘴皮子功夫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国际家电巨头几乎无一例外地对3C融合保持着沉默,我们没有看到索尼、三星推出什么“真正的3C融合产品”,也没有看到英特尔、微软开发出“真正的3C融合技术”,是因为他们实力不济?还是因为他们对未来产业认知不清?我看都不是。中国企业的浮躁心态该歇一歇了。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3C融合是未来发展方向,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天我们所能见到和体验到的3C融合产品,都不过是最原始、朴素、狭义的3C融合产品。我们不要以为自己能代表未来,我们甚至没有资格代表未来。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继续任由浮躁的心态膨胀下去,在未来的3C融合时代,也许我们还是一个落伍者,我们已经落伍得够多了。 3C融合的过度炒作,已经对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伤害。3C融合需要正确的认识,更需要实实在 原载:《IT时代周刊》 作者为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2004年中国首届金凤凰营销奖唯一特别金奖获得者。联系电话:020—38250006,电子邮件: liubc@zlz.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