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新生:男儿做大事 在全球各大跨国公司中,曾新生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少有的几位华人之一。1982年,他 加入柯达台湾分公司,5年后便被调往美国柯达公司总部担任太平洋区域市场总监,此后 又负责美国重要客户的管理及市场拓展工作。他当年积极建立的“柯达快速彩色”(KEX) 连锁模式已经成为柯达拓展亚太区市场的典范,并为竞争对手所效仿。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感光市场,这样的话,总裁是中国人,我想是应该的。我希 望在目前的优秀管理人员中,将来有人能成为柯达公司的总裁。”作为柯达公司大中华区民 用摄影产品部总经理,曾新生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 坐在500强刚聚会的地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一间会客室里,窗外是雾霭笼罩下 商机涌动的黄浦江、繁华的外滩以及亚洲第一高楼金贸大厦,喜欢系红黄相间领带的曾新 生说他的感觉“特别好”。 这种特别好的感觉,来自于他对上海的深刻印象:市场潜力巨大、到处是“未来的企 业家”和从不单调的生活。此外,这种特别好的感觉也来自于他对中国市场创业的成功: 短短5年时间,由他在全球率先倡导的“柯达快速彩色”(KEX)连锁店模式已经在中国 结下硕果,在500个城市中,“KEX”已发展到4500家,而“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长”。 正如他那传统而又朴实的名字一样,他喜欢“新生”,喜欢创新,“坐在办公室里的感 觉不好玩”。而他,总能给同事带来“新生”的希望,给柯达带来“新生”的机遇,给中国 感光行业带来“新生”的思路。 成功的“KEX”连锁模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市场上,曾新生的名字与“柯达”是结合得最紧密的。在 数百家城市的数千家“KEX”店中,大多挂有一幅牌匾,上面写着某某店荣获柯达年度或 季度奖,而下面的落款必定是“曾新生”。他在中国的名气,甚至超过伊士曼·柯达公司的 新老掌门人邓凯达和费学德。 80年代初,当曾新生执掌柯达台湾市场的研究、零售管理等职位时,柯达在台湾正面 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的诸多压力,与现实的大陆情况差不多。”曾说:“压力主要来 自品质和服务。可以说,当时有多少投资者,就有多少个品牌在相互竞争,由此产生的后 遗症是:品质参差不齐,影响到市场的发展。如果消费者首次冲印出来的是一张非常好的 照片,会激发其摄影的兴趣。反之,就会丧失其信心。” 除此之外,由于低价竞争,也降低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在当地市场上,柯达产 品开始出现萎缩之势。而此时,连锁经营正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盛行。曾新生说:“当我 第一次提出在台湾通过连锁形式,发展彩扩店时,阻力首先来自在一线经营的老板们。他 们告诉我,商店的招牌是祖父时代就留下来的,把牌子摘掉更换就是对祖先的不敬。也有 人觉得加入连锁系统太麻烦,因为规矩太多。”由于没有经验,“柯达快速彩色”在当时没 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模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直至80年代后期,柯达台湾公司才组合 各地的成功经验,创出了一整套“KEX”系统。曾说,这套系统事实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它是以专业化的产品、标准化的管理、统一的形象、集群广告的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专业、稳定、优质的服务,使全球的消费者走进任何一家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都能获得 同样一流的摄影产品和影像服务。 1994年,“KEX”开始落户中国大陆,尽管也有各种各样的阻力,但与台湾相比,要 小得多。曾新生说,这主要是大陆的消费者没有太多的框框,喜欢接受新东西,而且接受 的速度是“三级跳”的,市场的可塑性也非常强。“KEX”最初由北京、上海、广州等几 个大城市向外渗透,在短短5年时间里,便迅速进入全国500多个大中小城市,数量剧增 至4500多家。据国家权威部门近日公布的资料,目前“柯达快速彩色”已成为中国最大的 零售连锁网络。而根据最新抽样评比结果,全国500家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柯达 快速冲印店的服务品质平均已达到世界级一流水平。 “品牌”没有“国界” 一段时间以来,创民族品牌问题一直为传媒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作为一名中国人,同 时又是美国柯达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曾新生似乎始终处在矛盾的焦点。“当时甚至有人认 为,柯达介入中国市场,是对民族感光行业的一种冲击和打压。”曾说:“我不这么看。这 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小,因此,我认为将来只有国际品牌,而没有什么民族品牌。” “柯达是美国的品牌吗?我认为不是,柯达就是全球人的品牌。现在有多少人认为可 口可乐是美国的品牌?我想已经很少有人这样认为了,因为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 分了,成了中国的品牌。同样,我们在中国,就希望柯达成为中国的品牌。如果在日本, 我们就希望它成为日本的品牌,与当地的文化、习俗相融合。当然,从个人角度来讲,我 也希望有更多的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品牌将来在世界上成为被大家公认的世界品牌,凭中国 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苦干的精神,我认为不难。事实上,当今世界上有许多知名品牌是中 国人创造的,如美国较大的保险公司的“友邦”品牌,就是由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的。” 曾新生确信,如果把一个品牌限定为中国的品牌,那它的前途肯定不大。如果“柯达” 当初仅限定为美国的品牌,“恐怕早就完蛋了”。 “竞争不仅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对同业之间也是有利的。所以我坚决反对所谓柯达介 入中国,对民族工业打压的说法。”曾说:“在竞争的条件下,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 产品、最好的服务和最合理的价格。竞争同时还可以使我们的组织更健全、更坚强,刺激 对手间互促成长,对企业的长期生存是有好处的。如果没有竞争,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 恐怕哪一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柯达公司欢迎竞争,事实上,竞争对中国感光行业的影响 都是正面的,比如,柯达厦门分公司半年所缴纳的税收,就是过去福达厂14年的纳税总和, 去年一年纳税额超过7.1亿元人民币。我们还将感光行业的管理、服务和销售带入了一个 新的层次,与世界接轨。此外,柯达将总部设在上海,将生产基地设在厦门,可以引导其 它的国际品牌跟进,带进许多专业人才,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这是花钱买不到的。” 如何造就世界品牌,曾新生认为“公平的竞争环境至关重要”。他说:“我从进入大陆 的第一天起就确信,中国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感光市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公平的竞 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公平竞争可以让市场发展得更健全,也会让柯达等投资者增强投资 的信心。” 生存意味着挑战 从台湾到美国,从香港到上海,再从广州到张家界、北京、成都……曾新生成了典型 的“空中飞人”。记者多次采访过曾新生,但从他身上似乎始终找不到疲惫的迹象。他说自 己“好象没有什么忧患的,所看到的绝对是一个大前途。‘KEX’在中国许多城市都有很 大的拓展空间,柯达公司如何快速进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恐怕是最让我伤神 的。” 曾新生喜欢挑战。“柯达的确是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有着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市场 拓展经验;柯达品牌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不能因为这些因素,就认为拓展中国市场不 具有太大的挑战性。”曾说:“在我看来,在中国做柯达的事业挑战性比其他国家更强。因 为中国市场刚起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而在别的国家反而有。比如美国市场 基本上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知道市场的承受度在哪里,消费者的承受度在哪里, 管理层的承受度在哪里,一般不会出现多大的差错。但在中国市场,各种情况是在不断地 快速变动的,一个失误就可以让你从高峰跌到谷底。‘爱克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3 年它在中国相纸市场上的份额约70%,然而到了今天,可能只有个位数字了。” 而中国市场的挑战性,在曾新生看来,还来自于若干外在的因素:法律规章尚不完善、 融资市场还没有健全,配销体系仍处在起步阶段。一些边远城市还存在着交通不便等基础 设施落后的情况,这都对市场的拓展带来影响。 迈好创业第一步 1994年,曾新生出任柯达大中华区民用摄影产品部总经理,领导包括台湾、香港和祖 国大陆的“KEX”连锁店的发展。他说,这是他有史以来在同一个职位上干得最久的。 以其多年的市场开拓经验,曾新生认为“创业是大事,成功与否牵涉到未来。创业是 为了创造一个永续经营的企业,是长期的,如果只是图短期的利益,那就会有问题。成功 的创业怎样来衡量,我看,创业初期每年至少要有40-50%的成长率才算。” 作为一个常年在一线打拼的“实战派”,曾新生觉得有必要给正准备创业的朋友提个 醒。他说,每一个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节点:第一,要选准品牌, 一个好的品牌,有时会自己带客户进来;第二,要选准地点,这一点,对生意人来说永远 是最重要的;第三,要尽量避免单打独斗。他解释说,单打独斗肯定会比较辛苦,如果能 加入一个组织比较健全、售后服务良好、有可靠配送队伍、管理又比较规范的系统,往往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有许多人在背后帮你想点子,帮你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第四,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业一定要量力而行。 从小在台湾长大,在美国拿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新生说他“明显受到中西方两种 文化的影响,从性格上已分不清哪些是东方的,哪些是西方的了。”曾的太太和孩子都在美 国,他们已经习惯了美语教育,但他本人却酷爱中国文化,“工作之余,我喜欢看中国小说。 尽管我对中国文化不是百分之百地了解,但可以肯定地说,在我的血液中,流动着的是中 国的文化。” 曾新生说他小时候的理想很多,不下100个,几乎每三天就换一个理想。不过,他现 在最大的理想就是中国早日成为全球最大的感光市场。“我今年才50岁,不出20年,这个 目标这会实现,我相信我能看得到。”而他的另一大理想,按中国人的常理,是“不可以说 出来的。”他告诉记者:“我相信,有一天会有一个中国人当柯达公司的总裁,这将是一件 很不错的事。我希望是我,但我认为我做不到。我希望在目前的优秀管理人员中,将来有 人能成为柯达公司的总裁。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如果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总裁 是中国人,我想是应该的。”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