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5中国:红酒对话--2005中国葡萄酒行业流行趋势 一、 模糊概念的中国本土红酒2005年凸现主流风格:西域沙地红酒VS东部海岸红酒 ·中国本土红酒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模糊概念,不成熟的消费市场纵容了标贴上只要有葡萄字样,颜色只要是红色的都算是葡萄酒。销售量大的就是主流,中国农村的人口量最大,农村可以包围城市,以至于凭借糊弄农民兄弟实现大销量的杂流居然与真正的主流红酒品牌分庭抗礼。这一切,将在2005年开始走向终结。 ·中国政府部门2004年关于封杀半汁酒的规定和2005年即将颁布葡萄酒新国标,都使2005年成为中国本土红酒凸现主流的分水岭,消费市场混沌不再。 ·中国十大产区,气候土壤各有千秋,葡萄表现独具风格。2005年以同在北纬40度至44度酿酒葡萄黄金生长带的西域沙地红酒和东部海岸红酒成为中国本土领军主流红酒。 ·西域沙地红酒源因于“沙酿天成”,西部的那一份荒凉却多了十分的纯净,“零污染产区”对于食品的原材料基地,在全世界都会得到青睐。西部的贫瘠沙质土壤成就了赤霞珠等世界主流葡萄品种出色表现的舞台。西域沙地红酒酒体丰满,口感醇厚,品一支西域沙地红酒豪情顿生,斗胆敢说初知天下酒。中国市场消费者将在2005年以西域沙地红酒建构与世界著名产地红酒的全相位匹配基准。 ·东部海岸红酒无愧为“巧夺天工”,东部的海岸碧浪金沙,千百年来的精耕细作传统孕育了足以示范国际的优质葡萄园区,世界名贵品种蛇龙珠在东部的生长表现着实不俗,独树东部红酒风格一旗。东部海岸红酒酒体平衡,口感柔顺,说到中国本土红酒,领军品牌家喻户晓,无非莫属东部海岸红酒。东部海岸红酒建立了中国沿海经济高成长带每一方土地上的口感基准和品牌信任。 ·2005年中国本土红酒主流风格崭露头角,市场消费层面将在体验和选择中趋向主流风格红酒,可以有根据地预见,这种体验和选择的流行将使主流红酒东西合壁形成中国本土红酒主力,占据市场红酒消费总量超过70%。 二、 延续2004年北重南轻、西刚东柔、红主白辅的基本口感格局,但2005年轻中融重,柔里带刚、红白相济悄然破局。 ·多年以来,由于地域文化和饮食习惯,北方人重口味,非浓油香酱没有感觉,南方人喜清淡,只有清煮原汁方是鲜美;西部菜系刚烈,或是火上烧烤,或是满盆红艳;东部佳肴精致,同是鸡鸭鱼肉,百般调理就是风情万种。中国人聚会必喝酒,喝酒就要喝痛快,千百年来惟有红色最能振奋人心。人随地缘,酒随菜走。北重南轻,西刚东柔,红主白辅必然是最基本的口感格局。 ·一种有着强大的文化和习俗作为基础的格局必然年年相袭,2005年中国葡萄酒消费的基本口感格局自然延续2004年。但不能忽视文化交融和商业渗透的力量,不能忽视新生代消费者正在建立“多元生活模式”的演变态势。媒体、交通和通讯使地域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在交融中进一步缩小,成功的餐饮在2005年得到政府鼓励连锁经营而更快地走向大江南北,而新生代绝不会象父辈那样恪守固化的生活模式。于是一切已成定局的就会破局。 ·例如,本来专属西部的红汤川菜,以本色魅力貌风靡全国,获取一轮满堂喝彩后,2005年将完成又一轮的全新改良,融进东部的精致和细柔但不失西部红烈精髓,生根于落地区域,在任何地区都成为主力菜系。典型说法之一为“新派川菜”,典型门店之一为新川菜连锁餐饮“俏江南”。于是本来口感清淡的东部在品尝越来越流行的新派川菜时,配酒就应醇厚阳刚。同样道理,西部虽遥远万里但因空运发达,仿佛天天就在渔港,生猛海鲜和苏浙鱼虾则自然需要柔轻美酒相伴。2005年南北轻中融重,东西柔里带刚的口感比重从不足10%将上升至突破25%。 ·红葡萄酒的文化渊源根深蒂固难以轻易撼动,但白葡萄酒预期在2005年消费市场的接受指数(R值:R0-R100)从2004年的R8上升至R20左右,在局部区域达到红白相济的流行时尚。除了当年一支王朝干白成名江湖以来,白葡萄酒似乎一直在扮演不重要的配角,2005年随着人们体验的心得和酒配菜的知识普及,白酒配白肉的美妙感受逐渐深入人心,白葡萄酒将重新成为一个餐酒主角,尤其是海鲜为主菜的特定饮食文化地区。从2004年已见端倪的福建厦门地区等沿海区域,2005年,品饮白葡萄酒将成为强势流行时尚,名牌干白葡萄酒在这些地区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可以上升150%以上。 ·另外必须提到的一点是:2005年中国的甜型葡萄酒地位将会升级,正式进入高端葡萄酒层阶,实现与国际葡萄酒的层阶体系接轨。中国的消费市场从来都将甜葡萄酒作为低档酒,而实际上在国际葡萄酒消费市场,高档的甜型葡萄酒地位完全不亚于高档的红葡萄酒。新天国际酒业将会在2005年推出高档甜白“新天尼雅金霞多丽”和“新天尼雅银霞多丽”,填补中国高端葡萄酒层阶缺少高档甜白葡萄酒的空白。这种高档甜白葡萄酒口感圆润,香气协调,会在2005年成为西餐甜点的正式配酒,也会开始流行于与重口味中餐相佐,当然,也会是高级白领在夜色吧座上的独斟佳饮。 三、 城市化进程加速消费族群分化:塔基消费族群、塔座消费族群和塔尖消费族群在2005年在提升中渐行逐远。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代表的城市化进程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红酒消费是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标志之一。一夜之间身份转化为城市居民的人们在迅速地模仿和习惯城市生活方式,体验过红酒,了解了红酒的人们形成了更适合自己的需求。城市生活方式的千差万别,使一个原本模糊混沌的消费群开始分化, 2005年开始表现出这种分化后的消费指向差异。 ·塔基消费族群属于尝试体验级,主要选择低端产品,这个消费族群还有相当部分在属于农村范畴的县城村镇。普及教育和政府管控,危害生命的“三精一水”和“半汁红酒”将在2005年被逐出市场。真正的低端产品可能品种混酿或包装简易,但成分合格、价廉物美。从2003年新天国际酒业首掀“普及风暴”和“体验风暴”,到2004年中国主要品牌全线参与商超低价普及运动,红酒已走下神坛进入千家万户。作为工薪中低收入的塔基消费族群,2005年红酒接受度进一步提高,消费的价值趋向主要是红酒有益健康,主要用途是家庭佐餐用酒和至亲年节赠礼。塔基消费族群的消费选择判断在2005年依然不专业,主要是产品推介力度、品牌知名度和产品价格这3个指标。促销员的力荐有效性往往大于产品本身的性价比。产品标价的敏感性指数(PS值:PS0-S10)达到最高值PS10,2005年比2004年没有降低。塔基消费族群的可接受消费基价以超市为标准,2005年与2004年相同,发达地区为单支15元RMB,欠发达地区单支12元RMB。 ·塔座消费族群是红酒消费的主体,属于频繁感受级,主要由中等和中上工薪收入阶层组成,在完成初级体验基础上,对于红酒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开始关注红酒葡萄品种和产地,2005年流行消费行为是选择唯一熟悉品种如赤霞珠红酒和体验品尝橡木型陈酿红酒,但对红酒年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还是不甚了解。随之出现的现象就是购买时不仅看正标品牌有时还要看一下背标内容,促销员缺乏红酒知识的吆喝式、哄劝式推销不象以往那样奏效。塔座消费族群的产品标价敏感性指数(PS值:PS0-S10)比较高,但比2004年略有降低,2004年标价敏感指数为PS9,2005标价敏感指数为PS8,产品价格过廉反而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塔座消费族群的可接受消费基价以超市为标准,2005年比2004年表现出相对更宽的价位承受区间,发达地区为单支20-60元RMB,欠发达地区单支15-35元RMB。 ·塔尖消费族群是高端产品的消费主体,本应属于专业品饮级,但高端高价产品的消费基础是支付能力,中国的国情现实决定了塔尖消费族群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葡萄酒基本常识但具备支付能力,并确实具有高端红酒的消费需求,包括商务赠品和豪宴配酒。有着多年异国红酒熏陶的大量“海归”回游,高级白领的红酒体验积累使得专业品饮级的塔尖消费族群开始在2005年对于中国本土红酒有了更为严格的挑剔,恰到好处的是中国大牌酒业公司或凭借品牌强势或依靠原料优势,2005年将推出全品系高端红酒产品。至于商务需求型的塔尖消费族群则也需要借红酒这一与钢琴同样代表高雅的标志附庸风雅。因此,可以推测的是品饮或相赠300元-2000元RMB的高端红酒在2005年的中国市场成为一种高档的时尚消费流行,同比2004年,2005年这个价位段的红酒产品销量比例从不足5%上升至15%,增幅在300%以上。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