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T”大战“两S” 全球上演“新三国” 杰克·韦尔奇说:那些坐在会议室里轻松地划分市场份额的人不要忘记,这块蛋糕将来有一半要留给中国的,在今天的中国,可能有一些闻所未闻的公司,会在未来的十年,以巨无霸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威胁我们的生存。所以,中国不但是一个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民族工业正在成为我们强大的对手。 中国企业自身的发展,让一直高高在上的跨国巨头再不敢象以前那样等闲视之了,因为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已经让这些处于高端地位的贵族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杆大旗正在中国商界上空飘扬:创建中国的世界级企业!这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工商领袖的集体意识。华为走出去、TCL走出去、联想走出去……一座座宏大的建筑已着手大规模建构,而TCL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企业,属于韦尔奇提醒大家重视的那种中国企业之一。 危机与使命 2003年7月,TCL提出“龙虎计划”:2010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达此目标,未来3~5年内,TCL要在多媒体显示终端与移动信息终端两大业务领域建立起与世界级公司角逐的竞争力,进入全球前五名;而在家用电器、信息和电工照明及正在发展的部品和文化产业上,形成国内领先优势。 在“龙腾四海,虎跃神州”这一宏伟韬略清晰表述出来之前,TCL就已经开始了其规模宏大的国际化运作:2002年,TCL收购德国百年企业施耐德公司;2003年上半年,收购美国渠道商GO-VEDIO公司。到了2003年末,宣布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并于2004年7月合资成立全球最大彩电企业;2004年4月,再出巨手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于10月合资成立手机研发、生产与销售平台。一时间,一家世界级跨国公司雏形初具。 此外,TCL集团与日本东芝株式会社共同投资5000万美元,在广东南海组建电冰箱、洗衣机制造和销售公司。2004年11月8日,TCL白色家电宣布与有意大利公司背景的青岛威士电器合资,在青岛建立冰箱生产基地——TCL电冰箱青岛工业园。由此,TCL白色家电战略版图也日渐清晰起来。 为什么TCL如此紧锣密鼓地频出重拳?这来自于李东生内心无法摆脱的一种深重危机感,“我觉得这三五年是中国企业成长的机会,跨国巨头不会再给你这样一个机会。”当他面对波士顿咨询公司关于收购汤姆逊风险的报告,面对全球大多数并购失败的事实,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跨国并购的诸多问题一定在他脑子里不知过了多少遍,他的思维肯定比旁观者深刻得多。最后,他还是选择走上这条备受质疑的道路。为什么?“进,风险大;不进,风险更大!”李东生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TCL有优势,但这些优势是局部性,区域性的,如市场、品牌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这也是绝大多数优秀中国企业的现状。区域性企业是无法和国际化企业竞争的。道理很简单,竞争对手拿着全球资源消耗你的区域资源,鹿死谁手不言自明。中国家电业目前在国内市场强于国际企业的仅仅是本土营销能力。但是这个能力能保持多久?善于学习的国际厂商留给中国企业的时间并不长,中国手机产业的兴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唯国际化才能生存,只靠单一的区域经营的企业从长远来看没有出路,你必须以全球化对抗全球化,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事实上,如果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TCL每年基本能够维持百分之几十的增长速度,这种稳健的成长模型可能使TCL在战略上丧失先机,未来堪忧,但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灾难性的陷阱和风险。但为什么TCL还是放弃这种渐进式的、累积型的增长而选择了爆炸式的积聚型的发展道路?后者使TCL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同样也可能遭受重大危机,这两种可能性都是客观存在的。有意思的是,2004年将自己推向成王败寇格局的中国企业不只TCL,还有联想。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也是压上了全部身家,用柳传志的话说,也是赢就上天堂输就下地狱的局面。 是什么促使这批当代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不约而同的走上选择了高风险的扩张之路?单纯的危机感还不足以解释一向稳健的李东生为什么选择闪电般的出手,其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来自于危机感和使命感的双重驱动。李东生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引用三星总裁李健熙的话:“拥有多少世界级企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表述,“中国经济总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中国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弱,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国缺乏自己的世界级企业,缺乏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具备跨国经营能力,有全球规模的世界级企业”的观点。面对这样的局面,李东生这一代中国企业领袖有着深刻的使命感。在一次内部动员报告中,李东生甚至喊出了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将自己将TCL放到一种“输不起,也不能输”的绝地,号召员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这种悲壮的英雄情怀让人莫名的震撼。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壮大,中国市场孕育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现在,是这些企业走出去的时侯了,但这个路该怎么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曲折而漫长,没有成熟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现成的实践作参考。如何创建中国的世界级企业就样摆在了这一代中国企业家面前,落在了柳传志、李东生、张瑞敏、任正非们的头上,谁都没有太多的准备,没有太多的经验。面对突然降在肩上的重担,他们最初有些陌生,有些惶乱,有些惊喜,最终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担当。创建中国的世界级企业——这一宏大的命题,历史选择了由他们来破题。这是一种幸运,也是沉重的使命!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