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陷阱--“官渡现象”的危害与对策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名著《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曹操在酒后显示了其纵横四海的抱负,并对刘备列出的分布在各地的对手做了一番评价。其中谈到袁绍,曹操认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此后不久,兵少势弱的曹操与地广兵强的袁绍之间就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战争——官渡之战。 开战之初,袁军占尽上风。曹军则勉强支撑,进而形成了对峙。此时意外的事发生了:袁绍的谋士许攸因故投奔曹操,并献上火攻乌巢袁军粮草之计。曹操立刻行动,夜袭乌巢。战争的转折点出现了。此刻,我们且看袁绍如何应对? 却说袁绍在帐中,闻报正北上火光满天,知是乌巢有失,急出帐召文武各官,商议遣兵往救。张郃曰:“某与高览同往救之”。郭图曰:“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张郃曰:“非也,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今若攻操营而不拔,琼等见获。吾属皆被擒矣”。郭图曰:“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再三请劫曹营,绍乃遣张郃、高览引军五千,往官渡击曹营;遣蒋奇兵一万,往救乌巢。 结果是:张郃、高览去攻曹营时,被有准备的曹军打的大败而归;救乌巢的蒋奇在途中被杀,袁军的粮草被烧,二种方案均告失利。看到这里,许多人都会产生疑问:袁绍是脑子进了水,还是吃错了药?明明张郃要去救乌巢,却派他去攻曹营;郭图要去劫曹营,却安排蒋奇代他去救乌巢,如此处置,安能不败?对这种执行者所执行内容与自身意见错位而导致失败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官渡现象”。 对于袁绍的部署,以往多是从军事的角度来反思、总结的,主要在于两种方案中哪种更合理。许多军史学家认为:曹操夜袭乌巢时,袁绍不以主力救援乌巢而坚持攻打曹操的大营,这一决策是不当的。因为袁军攻打曹操大营已数月而没有攻下,这足以证明曹营不是一夜之间可以攻打下来的,使用主力续攻,势必难以立即奏效。用一部分轻骑去援助乌巢也没有击败曹军的把握,这样使用兵力,两头都不解决问题。而乌巢的粮草被烧,曹军大营又打不下来,袁军的处境就危险了。郭图认为:攻打曹营,势必迫使曹操引兵回救,这可以说是不知兵要。袁绍如果以主力速救乌巢,即使不能在乌巢大败曹军,至少可望保存粮食,再坚持下去,这样曹操由于缺粮而处境就更危险了。纵使曹操烧掉乌巢的粮草,袁军以主力邀击曹操的五千步骑于归途之中,很有可能将曹操击败,也比攻打曹操的大营更为有利。袁绍对这一关系全局胜败的情况不深思熟虑,不采纳张郃的意见,而贸然决策以主力攻打大营是非常错误的,这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如果从管理学角度来看,袁绍的处置也是极为不妥的。虽然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如果只是被动服从,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的话,人们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40%,而如果被充分激励后,能积极主动的话,则可发挥80-90%。美国学者弗鲁姆(V.Vroom)曾设立了一个期望论的基本数学模型: n M=F(E,V)=E1×∑(E2i×Vi) i=1 其中M代表激励水平,E代表期望值,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V代表效价,即人们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 由此公式可以得出张郃的激励水平是极其低下的,几乎为零(打好了,功劳算谁的?主意是郭图的,只能证明自己救乌巢的主意不妥。打不好,责任又怎么算?),当然,象这样责、权、利不统一的安排,如果能有比较高的激励水平才奇怪了。所以结果就如《三国》里所说的:却说张郃、高览攻打曹营,左边夏侯淳、右边曹仁、中路曹洪,一齐冲出,三下攻击,袁军大败。否则以张郃之勇,怎么会轻易大败? 至于蒋奇的激励水平如何,我们不可而得知,但从一招未发就被杀的结果来看,其心不在焉的状态就表明了恐怕也是无从谈起的。两种方案的执行者都不能正常发挥,因此直接导致了两种方案均告失利的结果。对于郭图,很多人认为此人是奸臣,其实他内心也并非如意,自己的意图被另一个反对者去执行,而且以失败告终,他除了找张郃出气还能怎么样?何况从其最后随袁谭(袁绍长子)陷于南皮来看,也不宜枉论忠奸,把失败的责任推在他身上。 另外,从斯金纳(B.F.Skinner)的强化论角度来看,袁绍还在不经意之间对组织中其他成员起到了消退的作用,消除了曾经通过正强化建立起来的积极进取的行为。张郃本人对前途失去信心,甚至在受到了进一步的刺激(被郭图诬陷)后,干脆直接反叛,投降曹操。其他原本忠于袁绍并想建功立业的人,也会通过眼前活生生的案例式的认知型学习,产生类似于张郃的反应。此战之后,袁方士气低落,无人再为这个组织积极献计出力,以至于一蹶不振,很快崩溃,这与在赤壁大战遭到惨败后,又迅速恢复元气的曹操相比,有如天壤之别。 官渡现象的危害首先在于结果的失败,这对决策人和执行者而言,不是双赢而是共输。其次,对于失败结果的责任无法有效界定,从而无法在组织内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会对组织中其他人造成消极的影响。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