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系手机败落黄昏,谁将步东芝后尘? 也许不必为东芝手机命运的多舛太过感伤,早在一个多月前,当日本东芝宣布注销其在中国的手机业务时,东芝手机的心里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或者说是庆幸。在日本甚至在全球气势如虹的NEC、松下、京瓷、三菱、三洋和东芝等六大手机品牌,深入中国市场处心积虑的排兵布阵数年,却一直挣扎在亏损的边缘,久久难以解脱,那种长年累积的压抑和苦闷终于让东芝手机第一个低下了“高傲的头”。 日系手机集体沦陷 一组业内广为流传的数据让日系手机们有些心酸。据悉,松下移动通信公司2003年在中国的手机销量约为200万部,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足3%,而松下是日本手机企业里销量最好的;武汉NEC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销量约为100万部;京瓷振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销量约为90万部;三菱数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销量据说只有30万部;至于三洋和东芝2003年在中国市场的手机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反观作为日本手机企业对手的国产手机品牌,其销量与2002年相比,均表现出上升势头。据波导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显示,波导在2003年的销量约为1100万部;TCL则卖了982万部;康佳498万部;而夏新、迪比特、南方高科等厂商均表现不俗。六家日本手机企业在2003年手机的销量总数约为430万部,比起国产手机第三名的康佳销量还少49万部。就以市场份额来说,日本手机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总份额不足为8%!在2003年中国手机销售的排行榜中,没有一家日本手机厂商进入前十名! 步入2004年,虽然曾在2003年出尽风头的国产手机全线溃败,空置出了大量的市场空间,但一直自恃“技术力量强劲”的日系手机,却并没有捡到多大的便宜。赛诺市场研究机构分析说,2004年国内外手机厂商的年度大混战,欧美的老牌手机厂商取得了绝对优势的胜利,一直在中国标新立异的韩国手机也略微占优,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全面萎缩,老大波导在其根据地上辛苦一年也只卖出了500多万部,而日系手机虽然销量稍有改观,却在混战中没有捡拾到丝毫的便宜。 来自信产部2004年的手机销量排名显示,包括松下、三菱、三洋的多家日系手机企业,几乎都在信产部的手机销量排名中排名第三集团之后,市场份额不仅落后于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TCL和波导等老牌土洋品牌,甚至尾随至熊猫、科健等于2004年遭遇滑铁卢的“问题”手机企业之末,日系手机败落黄昏,形势岌岌可危。 东芝是日系的标版 第一个“挺不住了”的是东芝。尽管日本东芝声称自己是在中国市场上最先推出低温多晶硅手机屏幕、最先配备CCD摄像镜头、最先实现视频拍摄功能手机的厂商,并且最初两年内其上市的合资普天手机也曾“风靡大江南北”,但短暂的得意却最终未能扭转东芝手机直泻而下的市场颓势。2003年,日本东芝合资手机大量亏损,新品研发速度大大减缓;2004年其合资厂普天王芝开始为国产手机“打工”,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赤字进一步放大;2005年春节前夕,东芝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坚强狙击,意欲收缩战线,遏制下跌势头,于是,毅然将中国扭亏无望的手机业务手起刀落。有关方面透露,东芝在中国出让的手机业务,价值约为3.73亿港元。 “兔死狐悲”的消极情绪,并未在身陷中国市场泥沼的日系手机阵营里大势蔓延,即使是市场上“可有可无”的日本三洋手机,也表现着异常的自信。东芝事件传出后,三洋并未对自己的处境与东芝“同境相怜”,三洋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高野彰允表示,三洋绝不会效仿东芝,更不会步东芝之后尘,三洋将全力研发W-CDMA制式的3G手机,再次冲刺中国市场。 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的3G未来,到底采用哪种制式,官方并未一锤定音,市场也是各有所向,三洋命悬W-CDMA一役,确有“豪赌之嫌”,此外,三洋自称不会重蹈东芝覆辙,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强烈质疑,并且遭到质疑的,不仅仅只是三洋,而是整个日系手机。这股质疑的浪潮在东芝事件之前便已暗流涌动,东芝败退的猛料传出后,国内业界对日系手机的质疑浪潮,挟裹着轰轰烈烈“昏暗不明”的“抵制日货”运动,更是层浪逐高。 日系手机的种种病症在媒体镁光灯的聚焦下暴露无遗,东芝事件,无意间成为了招惹媒体关注的诱饵。苏宁副总孙卫民在评论日本家电产品时直言不讳,东芝手机的败退和整个日系手机阵营的萧条,是因为日系手机中国战略的根本失误,东芝事件的悲情上演只是想让日系手机们“低下他们高傲的头”。一段时间媒体上的疯狂暴炒和狂轰滥炸,已经让东芝手机败走麦城的真实原因有了足够充分的曝光度和丰满度。 喧嚣后慢慢沉寂下来的舆论终于得出了一个冷静而理智的结论。正如京瓷中国副总孙有安所言,“实际上,造成日资手机企业在中国遭遇亏损,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的原因很简单——本地化程度低,对市场的反应慢。”他说,“由于日资手机品牌大多采取其在本土经营手机的方法,把销售手机的希望寄托在获得运营商订单上,因此丧失了中国绝大多数的手机零售市场。同时,日资手机企业高管层中缺乏对中国市场足够了解的本土经理人,因此造成对市场反应慢,而部件采购也大多依赖日本进口,造成生产成本过高。” 至于东芝,业内则一直认为,东芝手机兵败中国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价格太高、新品更迭速度过慢、网络单一且支离破碎、终端的促销支持力度不够,以及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很差,导致这些症候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东芝手机忽视了中国市场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他们没有重视中国市场,因而本土化深入不够,对中国市场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支持不足,并且由于决策中心在日本本土,对中国市场决策链过长,使得东芝手机的市场决策频频失误,再加之沿袭日本本土的采购体系,东芝手机的采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价格竞争力也大大削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东芝手机的市场表现。 然而,孙有安之外,业内紧接着传出的一个更加“耸人听闻”的结论是,东芝手机几乎是所有涉身中国市场的日系手机的典型标版,东芝手机身上所缠绕的种种病症,在其他日系品牌手机的血液里,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映射。于是,紧步东芝怅然离去之后,业界又开始纷纷猜测,下一个“东芝”会是谁?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