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科技产品配送入户策略 市场经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新环境中,营销渠道经历了从重视厂家阶段,到重视经销商阶段,最终进入重视消费者阶段的过程。重视消费者阶段的表现特征是一切围着消费者转,一切以消费者的满意为目标。这就要求产品要以最方便的途径让消费者购买到,企业要以最快捷的速度对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评价做出反应。从而对渠道的发展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1)渠道结构扁平化。市场发展进入重视消费者阶段,要求厂家与消费者有更直接、更快捷的沟通,中间商产品推广功能的下降和经销利润空间的缩小、厂家对渠道辐射力和控制力的更高要求,使通路只能变得越来越短。 2)销售终端个性化。由于生活要求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千差万别,消费将进入个性化时代,所谓“一对一营销”、“定制营销”将越来越凸显。同时为顺应消费个性化的需要,零售业态也将更加丰富,诸如折扣商店、特许经营店、品牌专卖店等将更多涌现,形形色色的零售业态使企业面对更加个性化的销售终端。 3)渠道关系互动化。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消费者而言,能够及时、真实的对消费者的反映做出反馈,最大限度地使供需关系得到协调。另一种情况是厂家与商家的互动,结成稳固的营销联盟,实施厂商一体化的运作方式,以提高市场的效率和执行力。 4)渠道购买多样化。随着零售业态的逐步完善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消费者更注重购买的便利性和可靠性,众多的商品将进入更多的销售渠道,从而对企业的渠道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配送入户作为一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模式,能够与消费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适应了未来渠道发展的趋势所向,正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类企业的关注。现有的配送入户渠道主要有邮政的配送系统、报社的送报上门、乳品企业的订奶入户、桶装水的送水到家、粮油的送货上门、网上订购以及各商超或卖场的送货上门等等。此类渠道以其无所不在的网络渗透、面对面的交流、最快的信息反馈、良好的现金流、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家庭客户资料构成了其它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是我们企业与之进行合作的利益所在。 ·降低分销成本:在传统的销售环节中,产品需要经过批发商、零售商等多个环节才能送到购买者的手中,这些中间环节必然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从而增加销售的成本。而对于配送入户来讲由于生产企业直接通过配送公司传递给消费者本身,不存在中间环节的多层利润分割以及支付给零售终端的高额费用,在人员的配制和仓储的支出上也大大减少,有效的节约了市场的营销费用。 ·加强产品沟通:可以最直接、高效、快速的了解消费者的反映,避免了中间环节的层级过多,对市场的观点不一致,从而导致信息反馈失真,对市场的把握产生偏离。 ·提高分销效率:渠道的缩短使我们面对的只有配送公司一个主体,而不是一批、二批还有终端三个主体,这样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品牌的建设和与消费者的沟通当中,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快速的对渠道中的各项反馈做出反应。 ·强调渠道透明化:传统的分销渠道,对生产企业来讲,大多数情况是不透明的,就像是石油公司的石油运输,从一端输入后,只能从另一端看到石油的输出,中间的过程是不透明的,管道中间石油的情况也不清楚,假如中间阻塞了也不知道问题在何处,更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而对于配送入户来讲可以直接了解产品的走向,产品是否畅通,库存是否合理,可以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制定准确的营销计划。 ·建立顾客忠诚度:10%的利润由一般顾客带来;30%的利润由满意顾客带来;60%的利润由忠实顾客带来。由于最直接的面对消费者,可以清楚的知道目标顾客的所在,根据顾客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固忠实的消费群体,发展一般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 正是由于配送入户渠道具有以上的优势,有效的弥补了传统营销渠道的不足,同时现行的诸多配送机构还没有充分的得以完善,不具备企业化、规模化、社会化的效应,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们的其它企业介入其中,这对于未来营销渠道的建设无疑是一个先机,具有较深远的发展潜力。HP中国区总裁曾说过:“不少国内配送机构都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用户资源,这些资源是多少IT企业梦寐以求的。如果换个服务的眼光,把这些资源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那么企业的运营将不会像现在这样艰难。” 但我们也应看到现有的配送入户基本上以快速消费品为主,由企业自建或者借托于专业配送机构来运行,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运作模式比较单一,与消费者的互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联动起来,仅限于方便家庭用户的消费需求。同时现有的诸类配送机构由于自有业务有限、配送利润率较底、管理不完善等因素造成了自身不足以支撑整个配送机构的正常运行,也迫切需要进行业务上的延伸或者寻求与其它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便能够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给众多的高科技产品企业提供了进入契机,也顺应了市场发展过程当中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感受层次化、购买便利化的趋势所向。 同时,在零售终端费用越来越高,销售渠道中间的各环节越来越难以控制的今天,现有的渠道模式在效率、成本以及可控性等方面的劣势日益突出。尽管随着市场的发展已做了一些调整,但未从根本上协调通路现状与通路效率、成本优势之间的不相适应。导致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对渠道的辐射力和控制力要求更高,由此引发更多的企业倾向于自建终端或采取加盟、参股等形式的出现,但这些仅限于那些实力较大,产品多元化并且具有较强品牌号召力和管理体制的成熟企业还有可能得以实施,而对于众多的其它企业来讲这不是一条可行之路,因而寻求与配送机构的合作不适为一个上佳的选择。 前一阶段,中国邮政与40余家在国内外深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企业巨头们进行了配送洽谈会,并与其中戴尔、IBM、海尔、惠普、施乐、深圳润迅等高科技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行业内的震撼。而且在多种场合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邮政主动出击,放下架子寻求与企业的联姻。作为中国物流配送的老大,邮政的举措充分说明了配送机构对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的迫切渴望,但是在一片纷繁得已分不清是喝彩还是冷笑的喧哗声中,邮老大并没有什么实际动作,企业也并没有从中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又回归了对热闹后的深沉思考。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